肖亿 谭丹 阳芝 李曼群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位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北纬29°13′18"~29°27′27"、东经110°18′00"~110°41′15",属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北部与湘西北中低山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及天子山景区几大区域。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风景优美,景色奇特精致,是世界上唯一以砂岩峰林地貌为核心的景区,还拥有岩溶地貌作为景区特色。突出的地质特色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共同组成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优越的自然环境,因此成为游客常临之地。
地质公园距离市区28千米,距离省会长沙320千米。荷花国际机场可飞国内外28个城市,焦柳铁路等铁路线过张家界站。2019年,依托黔张长铁路通车,长沙至张家界同时开放了动车,此线路初期每天开行城际车组列车18列,全程仅需要两小时四十分钟,帮助张家界加快了城市交流,帮助游客加速旅程。另有长沙市内汽车站往来两市之间的多趟大巴车,全程五小时十分钟,提高了张家界市的可进入度,给景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目前,学界对科普旅游资源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科普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但其分类不应脱离传统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因此,可借用国际上通用的旅游资源定义方式,将科普旅游资源定义为“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具有科普教育意义且能用于旅游开发的现象和事物”。根据这个定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主要是地质遗迹类资源,有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溶地貌和古生物化石等。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张家界独有的一种地质资源,指曾是海滨沙滩的区域,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后被积压胶结成砂岩,后因地壳潜移默化的上升运动而成为陆地,上升幅度大则被抬升成为丘陵山地,再经长时间雨水河流的冲刷成为砂岩峰林。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平方千米,景区内石崖3000多座,上千座高度超两百米,砂岩峰林在漫长的时间内以特定的地质结构部件、构造运动形成,从海滨换山地变化巨大。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峡谷及嶂谷等,尤以峰林典型独特。规模宏大、景观丰富、类型多样的砂岩峰林及其组合,构成了公园最有特色的地质遗迹景观,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学景观区。
岩溶地貌就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在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貌形态有漏斗、洼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范围内的岩溶地貌以黄龙洞为主要代表,洞内景观鬼斧神工,洞穴迷宫、钟乳石、鹅管及色彩艳丽的滴水石特色景观,是世界上已发现的石笋最集中、神态最形象逼真的溶洞。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独特的峰林地貌誉为“无价的地理纪念碑”。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在几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逐渐抬升并演变为陆地,此前的一些海洋生物则留存在泥沙中变成了化石。张家界的古生物化石分布非常广,在黄龙洞、金鞭溪、天子山的游道上随处可见,甚至连市区的一些公共建筑、街道石板路或台阶上都可以看到。
本课题组于2021年6月22日—24日前往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展开了为其三天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了游客关于地质科普旅游需求的数据,同时客观了解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资源在张家界分布较为广泛,现已在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建成了旅游景区,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辖区内的黄石寨、杨家界、袁家界等,天子山景区、索溪峪辖区内的十里画廊等。这些地方的石英砂岩峰林分别处于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具有各自的外貌特征,但都因为发育典型、造型奇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经过30余年的经营和维护,现已成为湖南知名度最高、吸引游客最多的旅游景区,主要开展徒步登山、索道等观光型旅游活动,互动和参与型的活动较少。
岩溶地貌资源主要分布在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包括一些低山、湖泊和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岩溶洞穴,虽然没有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的险峻,但也有山奇水秀、桥险洞幽的独特魅力,其中以宝峰湖和黄龙洞的审美价值和知名度最高,年游客接待量能达到数百万人之多。主要开展徒步登山、游船览湖、洞中探奇等观光型旅游活动,互动和参与型的活动较少。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生物化石资源主要为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分布较为广泛,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集中展示,因此目前主要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陈列展览。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水绕四门,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在2004年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后进行了提质改造。博物馆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功能分区为中央广场区、静态地质博物馆区、动态“张家界地貌”5D体验区、亲水文化休闲区,博物馆中的展品以古生物化石、天然观赏石和矿物晶体石为主。目前,免费对大众开放,游客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的参观游览外,还能通过声、光、电等现代设施体验张家界地质变化的过程,有一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资源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地质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科普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资源开发的科普类旅游产品,既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又能起到科普宣传、科普教育的作用,主要有可供游客观看的展示类产品、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互动类产品和可供游客游览的线路类产品。目前,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产品以展示类为主,比如张家界地质博物馆中的展厅、场馆及演示类项目,也有一部分产品采取的是在观光旅游的形式上加上一些科普旅游元素,这种形式从本质上来讲并非独立的科普旅游产品,想要以这样的产品来发挥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从目前景区主推的游览线路来看,虽然包含了地质资源丰富和特色鲜明的景点,比如水绕四门、金鞭溪一线,但从线路的介绍、旅游指南、沿途的旅游标识等依然突出“游览”、弱化“科普”,没能很好地将旅游和科普综合起来,形式较为单一,吸引力不高。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只有官方网站,而且官方网站存在科普内容太过简短、专业词汇难以理解、配图不清晰、科普形式单一、公园新闻更新不及时和文字乱码等现象,对景区的科普宣传帮助有限。武陵源景区包含数个景区,且并非每个景区都含有独特的科普性质,所以在宣传上更加注重观光风景。在新媒体平台上查看时发现关于科普知识的宣传只有寥寥数篇,导致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性质弱化,转而延续了观光旅游的以自然风景吸引游客的特点,使不少来到张家界的游客都只知道有国家森林公园而不知道世界地质公园。
科普标识的主要作用是让游客了解景区的科普资源是什么、在哪里、怎么形成的,尤其是在一些没有配备专职解说人员的景区,它就是解说和导览系统的一部分。由于暂未前往景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经常带团到张家界的导游、曾去过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朋友进行访谈,再结合收集到的图文资料可知,张家界地质公园包括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几大景区,这些景区都已建成了完善的景区标识体系。用不同材质、不同形态的标识牌通过多种语言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了介绍,但更多的是对景点及生物资源如珍稀植物、特色动物的介绍和科普宣传,有关地质遗迹、地质成因和古生物化石的科普标识非常少,不利于地质公园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科普资源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溶地貌和古生物化石,非专业人员并不了解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它们的形成条件、形成时间、变化过程、特色等都需要了解这些知识的人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解说,以便对游客进行地学知识科普。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是基于特殊地质遗迹资源建立的,也需要地学人才和旅游人才的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来推动景区开发科普旅游。因此,无论是有地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还是参与过地学知识培训的旅游从业者和景区管理人员,都是世界地质公园急需的人才。但通过了解武陵源景区近五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人才招聘计划,发现招聘类别中并不包括地学专业人才。项目组在景区实地考察期间,与一些带团的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交谈时,也了解到他们几乎没有接受专门的地学知识培训,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存在地质科普人才缺乏的问题。
尽管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存在的问题阻碍了科普旅游的扩大发展。因此,必须结合旅游者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更好地践行世界地质公园推广科普知识、实施科普教育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