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宗昌
一、《权修》:“上好诈谋间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
偷壹,尹注:偷取一时之快。姚永概:偷用权时之法也。黎翔凤同于姚说。(正文与诸说不特标出者均见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按:诸说不宜。偷,浇薄,不厚道。《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朱熹:“偷,薄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95页)《国语·晋语》:“其下偷以幸。”韦昭:“偷,苟且也。”(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274页)所以,偷即浇薄,可引申为苟且、怠惰。壹,尹黎云:“古文壹和壶其实是一个字。壶的作用就是盛热水,盖上盖子以保温,故从壶指事,可得‘专壹’义。”(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这里“壹”正是专壹、统一之义。偷壹指偷于壹,也就是在统一民众这件事上苟且从事。紧接下文有“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正是呼应此处而来,指统治国家不能统一民众。
二、《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
尹注:德虽大而仁不至,或苞藏祸心,故不可授国柄。王念孙:“至仁”即“大德”,未有“大德”而不仁者。《群书治要》引此“德”作“位”,是也。俞樾:“大德不至仁”,“仁”乃“人”之假字。张佩纶:“大德不至仁”当作“不大德至仁”,“德”“仁”对文。黎翔凤:春秋时“君子”“小人”为德与不德之分,实为阶级之分。
按:“至”,《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尹黎云认为:“非象‘鸟飞从高下至地’之形,而是象箭矢落地之形。”(《汉字字源系统研究》,第202页)虽有歧义,但不论是鸟还是箭,都是从高下落至地之形。《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正义:“以其德大故能……”(孔颖达《礼记正义》,见《十三经注疏》第三册,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533页),孔颖达、朱熹等未将大德训为上层阶级之意。所以,“大德”直接训为高位之人有失武断。“仁”即“人”也,《孟子》《中庸》等均有训“仁”为“人”之处,《易传·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这里“仁”有的版本作“人”,高亨认为此处当为“人”,以顺承后文“何以聚人”(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495页),都是“仁”“人”互通互训之例。所以,此处俞樾之说有可从者,只是更需结合“至”之本义以完满之。“至”即从高下落,可解为“下及”,主体为高、对象为低是其固有之义。大德不至仁,即(高位之人)德行很高但是不能向下泽及普通人。这样与后文“卿相不得众”也正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