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逻辑建构、理论贡献及其实践意义

2022-02-05 00:40:54贺绍芬
延边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生产力逻辑

贺绍芬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语境中对人类发展问题所作出的理性思考,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饱受剥削与奴役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建立后每个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憧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摆脱掌控而得以彻底解放,这并非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图景,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逐步抵达的现实彼岸,是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着非同凡响的现实意义,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耀眼的理论光辉。因而,很有必要深入学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厘清其逻辑建构,明晰其理论贡献,领会其实践意义。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逻辑建构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宏伟视阈,经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发展问题的深度审思,科学把握并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提出展现出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设想与不懈追求。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实现自由与全面双重维度有机整合的协调发展为逻辑归宿,力求在彻底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之上使每个人都彻底摆脱异化状态,达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状态。

第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现实的人”为价值主体。在马克思的视阈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指涉的对象是“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是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与交往关系中的而非离群索居的人,是能够以实践为中介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是能够不断创造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筑殷实的物质基础的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是个人本身力量的确证”[1],全部社会历史也都是由“现实的人”创造的。因而,“现实的人”不单单是作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主体而存在,还作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而存在。此外,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向“一切人”,将每一个“现实的人”都纳入其逻辑框架之中,极力追求的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而这一崇高理想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在资本主义肮脏与腐朽的制度之下,绝大多数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只是极少数资本家的“专属”,况且他们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对绝大多数人的剥削与压迫之上,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根本无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此,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落地。

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实现“自由”与“全面”双重维度的深层发展为根本旨归。所谓“自由”发展,是指人能够处于自由状态,最大限度地克服外在力量的束缚与压抑,“劳动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2]41,而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为之,人们能够自由且任意地支配自己的劳动与时间,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而所谓“全面”发展则指人能够“以一种全面的方式”[4]303,“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303,即人能够克服异化状态下的“畸形发展”与“片面发展”,其活动、需要、能力、潜能、个性等多重维度均得以充分发展。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双重规定性,实质上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2]42,只有各方面都得以充分发展,可选择的空间才能愈加宽阔,才能不拘泥于狭小的领域,更加自由地按照自我意愿去发展自己。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结果”[2]42,只有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才能具备现实可能性。基于此,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关系,以整体性逻辑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双重规定性,并将此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图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亦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实现的历史过程。人类的发展受制于所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与社会形态的衍进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以“三形态”理论的提出详细阐明人的发展所衍进的历史过程,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人的依赖关系”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52,再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52,是三大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方式的相应表现,是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表征。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一致性,都呈现出动态的、历史生成的逻辑趋向,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表征,它的实现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一样,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需要依赖“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来筑牢物质基础,是一个道阻且长的渐进过程。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在历史的衍进中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因而,必须置于现实的语境之中,以辩证统一的、历史生成的思维来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深刻意涵。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是基于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探寻而提出的理论必然,更是对人类发展历史走向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旨归,并以物质生产逻辑的合理介入深刻阐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逻辑必然性、现实可能性与长期历史性,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乌托邦式的理论空谈,而是经由实践方可达成的合乎逻辑的远景目标。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理论贡献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既精心擘画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的理想图景,又深刻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它内涵丰富又意蕴深刻,以其鲜活的内容表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超越性,为正确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提供理论指引。

第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走向,进一步支撑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着眼于人的发展视阈,将社会划分为三大形态,生动呈现人的发展变化过程,科学揭示与社会发展过程相对应的人类的发展演进过程,并以物质生产逻辑的介入详尽论述社会形态更替的前提条件,深入阐明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内在逻辑。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本表征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此社会结构中“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5]136。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52为核心表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掩藏在其华丽外壳之下的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压迫,是人的“畸形发展”与“片面发展”。而在“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52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发展也相应表现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非是凭空捏造的构想,而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经由对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深刻探寻与深度考究而展开的美好愿景,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所达到的应然状态的生动诠释,是有其逻辑必然性与社会历史性的科学构想。基于此,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其科学的致思理路进一步支撑与深化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巩固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观维度的话语权,昭示出其耀眼的学理光辉。

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是基于对现实场域中人的发展状况的积极观照而提出的价值诉求,流露出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畸形发展”与“片面发展”的深刻不满,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逻辑提供理论引导。资本主义创造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比拟的生产力,使人的发展从“人的依赖关系”衍进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5]52阶段,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旧式分工的存在,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饱受剥削与压迫,剩余劳动时间被资本家无偿压榨,工人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并且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他们就越加贫困,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畸形发展”与“片面发展”,他们毫无自由可言,更谈不上全面发展。而资产阶级所大肆宣称的“平等”也不过是独属于统治阶级的“专利”,由于其剥削实质,它非但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而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桎梏与绊脚石。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被奴役、被剥削状态的现实考察,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它经由对“自由人的联合体”建立后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预示,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状态的强烈不满,更经由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深刻剖析,揭示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进而从理论维度深化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走向的正确认识。

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表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超越性,筑牢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从人类发展的向度呈现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虽然于现在而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是理想维度的目标,但它并非是无理论根基支撑的空中楼阁,而是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之上,具有深厚理论支撑的可行性目标,只是需要历经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来为它的实现构筑殷实的物质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指向未来社会的远景性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表征,正如马克思所言,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它超越以往任何社会形态,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在此社会中的“现实的人”亦克服“人的依赖关系”与“物的依赖关系”,生产出自己的全面性,完全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故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经由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状态的生动呈现,彰显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超越性,坚定与筑牢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是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之上的思想成果,它凭借其真理性既揭示人类社会衍进的逻辑脉络,又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状态的彻底批判,更擘画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图景,从而在理论维度作出卓越的贡献,为后世留下深邃的思想成果与珍贵的理论宝库。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实践意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指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远景性目标,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向往的境界与努力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仍不具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现实条件,但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却以其强大的理论穿透力与实践引领力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人的多维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引。

第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深刻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关键引领。马克思以物质生产逻辑的合理介入阐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其“两个决不会”著名论断更是生动诠释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他明确指出:“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592,科学揭示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社会的出场需要翔实而发达的物质基础的支撑。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指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图景,同样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必然物质前提。由此看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内蕴鲜明的物质生产逻辑,而这无疑为现阶段科学认识我国国情、推进生产力发展提供直接依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物质存在条件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距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这也就内在规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规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长期历史性。基于此,我国将物质生产力置于重要的战略性位置,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构筑坚不可摧的物质基石。可见,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为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朝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向奋勇前进提供关键指引。

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凸显“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为我国坚守人民立场提供科学指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彻底解放全人类,进而使每一个人都得以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其一生的追求,在其逻辑视阈之中,“现实的人”是贯穿始终的逻辑主体,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亦是指向“现实的人”,从人类发展的视角为我们呈现直至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达到的崇高境界。在其科学引领之下,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努力方向。而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亦是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其血液之中,在实践探索中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切实观照人民诉求,坚持人民至上,朝着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进。无论是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7]的初心与使命,还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是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抑或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人类,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鲜亮的人民底色与崇高的格局境界。由此可见,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以其对“现实的人”的深切关怀,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提供现实指引。

第三,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诉求是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而呈现出的新内容。步入新的时代征程,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主要矛盾也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的需要也已从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范围更加宽泛与全面,党和国家也相应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逐步靠拢。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呈现出循序渐进性的趋势,是以当前物质生产力水平为基点,为了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所做的契合客观规律的现实努力,深刻揭示党和国家积极观照人民的现实需求,力求“通过由低到高再到更高阶段的发展过程使人的需求与发展水平得到不断的跃升”[8]14,并在不断满足人民需要的过程中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筑牢坚实的物质根基,从而在历史的衍进中随物质条件的成熟来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统一。总之,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诉求表征现阶段的努力方向,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设定的阶段性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新阐释与中国式表达”[8]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核心命题,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均作出卓越贡献,既以其深厚的理论意蕴表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超越性,又以其强大的逻辑张力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推动人的多维发展提供现实指引。它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真理性力量,促使其在21世纪的中国仍然闪耀着真理性光芒,发挥着思想引领的强大作用。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生产力逻辑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杭州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5:26:46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