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峰,王巧莲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日渐迫切。学分互认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制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分的认定、积累和兑换为核心的学习成果管理和服务体系。目前的学分互认、学分银行等机制实施中存在较大问题。不同院校间、院校与企业间就学习内容、学习课程等没有统一标准,学习难度存在差异,从而学分认证也存在困难。教学资源库平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在平台搭建与本专业资历框架相匹配的微课、标准化课程或MOOC,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学习内容以及相应考核标准,为学分互认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同步开发基于资源库运行平台的培训与认证中心,为各类用户的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成果认证、学分转换等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由教育部2019 年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由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全国23 所高职院校和多家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目前已建成近12000 条颗粒化教学资源,26 门标准化课程,并吸引近9 万用户运用资源库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学及培训。
根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2019)》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自建设伊始,始终本着“边建边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部参建院校和单位共同建设资源、课程,并同时面向所有院校乃至全国院校开放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资源,促进资源库整体持续良性、动态发展。
在“共建共享”原则指引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颗粒化资源建设和结构化课程建设。在目前建设的近12000 条素材中,优质动态资源占比超过50%,由大量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演示动画、教学微课、辅助案例、学生作品等构成,资源富足,既能满足在资源库平台建设标准开放课程,也能满足各院校老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使用。所有参建院校联合建设26门标准化课程,全面覆盖本专业甚至专业群领域全部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化课程建设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满足全国院校同类专业在线教学使用。
在“共建共享、边建边用”过程中,资源库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为全国院校同类专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社会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5 年多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累计吸引近9 万用户注册学习,每个学期初都是新增注册用户的高峰期,有相当数量的新用户注册学习。所有参建院校基于26 门标准化课程建设应用的个性化课程高达800多门,每个学期新增个性化课程上百门,充分说明各院校教师对应用资源库及相应平台辅助教学的需求较高,且形成一定的使用依赖。资源库整体使用日志数据近1000 万,且使用高峰均集中在学期间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完全符合日常教学规律。在2020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更是为各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课程资源,注册用户出现高增长,协助全国院校同类专业在短时间内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并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等要求。目前,我国关于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相关探索中,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较为权威的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导致同样的课程学习难度不同,从而在校际间难以互认;多数对于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的研究仍停留在顶层机制建立的角度,相应实践路径探索较为缺乏。国外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和实践起源较早,多个国家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以韩国为例,通过建立严格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确保学分互认的基础扎实。但在实施过程中,则主要通过到课程开设的指定院校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才可获取学分,缺乏灵活性,而我国职业教育盛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在线开放课程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经过多年建设与推广,每学期都有数量可观的新增用户,已在全国院校同类专业中形成了广泛的应用依赖。资源库的建设,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学分互认中的标准化课程和统一学习平台的问题,资源库在建的标准课以及未来可开发的MOOC 均可作为标准学习内容供广大用户学习并给予认证;另一方面以资源库目前在专业领域的吸引力,未来还会持续新增用户,深度学习用户需要通过一定的认定予以激励和推广。因此,基于资源库进一步推进建设相关课程学习的培训与认证中心尤为必要。聚焦职业教育领域,针对中高职衔接、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间沟通的需求,充分利用高教社智慧职教全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果,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认证;规范学分互认,使不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转变为通过学分银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引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课程的建设。
通过搭建基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培训与认证中心,可以实现多个目标。首先,能够促进资源库内标准化课程持续优化完善,以不断吸引新用户,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下一步将标准化课程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精进与转化;其次,通过学分认定进一步加强建设联盟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组建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形成学习成果互认联盟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以及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机制;再次,通过为学习者建立终身学习账号,实现认证、存储学习者各级各类学习成果;最后,通过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促进不同类别学习成果的转换。
为了能够为学习用户准确、高效地提供学习过程查询、学习成果认证的服务,培训与认证中心的设计与搭建需遵循安全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扩展性等原则。首先要从网络架构、系统架构、应用部署、数据存储等方面保证整个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性,确保用户的学习数据能够实现安全存储,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其次要确保平台使用的稳定性,包括服务器高可用性,网络系统无单点故障设计,避免故障或系统的升级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应用故障自动迁移,当故障发生时可自动采用服务降级或服务转移的方式,保证服务的可持续性;再次,要通过优秀的设计、友好的用户使用性、简洁的信息架构设计、明晰的提示信息设计等实现中心的易用性;最后,平台还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应对不断增多的用户及相应需求。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打造本专业领域各类学习用户的终身学习中心,在学习的同时,通过培训与认证中心的搭建,能够辅之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监测、记录,并为学习用户提供学习咨询、学习成果查询、出具学习成果认证报告等服务。具体需实现的功能包括:认证功能,认证学习者获得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积累功能,建立面向智慧职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终身学习账户,积累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成果;查询功能,提供个人学习账户的在线查询;证明功能,提供学习者个人学习成果认证报告以及网上查询;促进转换,提供各教育机构学分认定转换信息,提供申请转换的成果认证信息以及在线转换申请等平台服务。
基于上述建设思路、原则及功能需求,培训与认证中心的建设思路与框架如图1 所示。首先建设认证标准及认证规则制度,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前提下以建设互认联盟和本专业领域终身学习平台为目标,为学员提供认证、积累、证明、查询及拓展应用等功能。
图1 培训与认证中心建设框架
构建学分互认机制,最重要的是需先建立明确、统一的课程学习认定标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课程考核等方面。统一的标准是实施学分互认的必要前提,否则,各院校用户按照各自的认知和尺度进行课程学习,将缺乏系统、统一认证的基础和依据。基于此,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时,应首先建立明确的学习认定标准,并在培训与认证中心明确提示,且可由系统实现数据抓取,而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内标准化课程的建设,天然提供了课程标准的基础,为实施学分互认奠定了标准基础。
1.学分获取标准
培训与认证中心的建立,首先以建立认证标准为起点,需明确注册用户需完成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认定为通过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内的专业课程多数为管理类基础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业务类的课程,此类课程重在理解和实践,同样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也要求专业课采用任务导向式的实训教学与检验,因此多数提倡“过程化考核”的考评方式。通过针对日常学习成果的检验确定考核成绩,同时针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辅之以传统测验,最终全面检验学习效果。课程学分认定也包括两个方面,过程评估考评和课程结业考试。前者检验学员针对课程的整体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后者检验在学习完课程后的学习效果。
通过系统取得过程评估考评分数和课程结业分数,按相应规则进行学分认定与转化。需要强调的是,为避免学员通过“走捷径”“刷考题”的方式仅专注课程测验,而忽视课程本身的学习,违背在线课程学习和学分认定的初衷,在课程整体成绩认定时,过程评估考评设定为课程学分认定的必要条件,过程评估考评成绩低于60 分的,不能参加课程结业测验,不予认定学分;过程评估考评成绩不低于60 分,所得课程总分数=课程过程评估考评分数*60%+课程测验*40%,课程总分数不低于60 分,可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2.课程学分标准
培训与认证中心学分认定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标准课程和微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课程学时、课程类别等,重点参考本专业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标准,结合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资源库各门课程的学分标准,一般为3~4 学分。
1.建设资源库标准化课程
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开放性和影响力本身是构建相应学分认证机制的重要平台基础,而资源库中的课程建设则是学分认证机制重要的内容基础。在学分认证机制实施中,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全面、课程资源是否优质、学习任务是否恰当等,均决定了课程质量呈现及学员学习意愿。学分认证是对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量化认证体现,是吸引用户学习资源库课程的一项激励手段,而课程本身的质量才是决定是否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以及用户粘性的关键,因此必须先建立完善的标准化课程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目前建设标准化课程26 门,对比本专业教育教学标准可知,本资源库在建课程已基本覆盖了本专业全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开设本专业教学较为广泛应用的专业拓展课(课程及学分标准具体见表1)。总体来讲,资源库内设标准化课程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覆盖全面,通过资源库内课程的学习,基本能够完成专业要求的大部分课程,具备学分认证和转换的基础。
表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内标准课程学分认定标准
2.完善标准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可学性
标准化课程的内容是长久吸引用户深度学习的关键,因此,内容建设和任务过程设置尤为重要。对于标准化课程的建设,首先是颗粒化资源建设的质量应提高,符合并适应线上教学的要求和特点。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现有基于26 门标准化课程的颗粒化资源将近12000 条,其中原创资源超过80%,优质动态的教学资源超50%,包括基于重点知识点的微课讲解、教学视频讲解、教学动画演示、辅助案例新闻、学生作品展示等,同时也包括深入讲解内容的文档、演示文稿等,资源整体符合在线学习的需求,具备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对学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由于标准化课程是面向全国各类型用户,因此课程结构应力求完整,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理论教学、必要的方法教学以及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训教学。整体难度应分布合理,既符合课程本身的难度要求,同时也要兼顾在线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客观条件,加以平衡和考虑。
应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在线课程的学习不同于线下教学,由于缺乏面对面的授课、讲解、答疑,学员需完全通过自学完成课程的学习内容,因此通过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指引学员有重点、有方向地学习,并实时检验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员坚持并完成课程学习。学习任务主要是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下设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包括课程教学视频的观看、微课的学习与互动、课程案例解读等。学习任务可设置必修的学习任务和选修学习任务,其中必修的学习任务是为了完成该知识点教学所必须观看、掌握的内容;选修学习任务则作为对知识点的补充、拓展,可根据学员个人情况和兴趣选择性学习。
3.设置科学合理的“过程评估考评”方案
在线课程学习需通过该门课程的“过程评估考评”,考评成绩高于60 分是学分认定的必要条件,因此过程评估考评的设置与评价至关重要,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线课程面向用户广泛,用户学习时间零散,过程评估考评要尽量依赖于平台系统的数据抓取,一方面体现考评的客观性,同时也降低课程负责人的考核工作量。
过程评估主要检验或考核用户的学习任务完成程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随堂测验成绩、在线互动情况等。其中学习任务和课程作业的完成是检验过程学习的重要指标。学习任务的完成进度仅统计必修任务的完成,强调学生是否按部就班完成课程要求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体现是否“学了”;课程作业则是通过设置与课程章节或项目任务相关联的操作性任务进一步检验学员是否“学会了”;随堂测验是指课程负责人在每一个项目或每一次课完成后,设置小型随堂测验,对课程理论知识、方法等的掌握程度进行监测,随堂测验成绩能够客观、量化地体现学员的学习效果;在线互动则一定程度体现学员在线学习的投入程度(过程评估考评的具体内容和占比见表2)。
表2 过程评估考评积分规则
4.定期组织课程结业考试
课程结业考试时间由课程负责人通过课程公告提前发布,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的要求,每年度或每学期初公布本年度或本学期课程结业考试安排,学员可根据结业考试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课程结业考试依托于课程题库,题库建有针对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大量客观与主观题目。为确保考试的公平性,一定时间内的课程结业考试题目均来源于题库,可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各类题型的题目,组成考核试卷,并在规定的时间开放作答,由系统自动评分。同时,为保证考试的可持续性,也将定期(如每两年)对题库进行一定比例的的更新,避免多次考试后题目大量重复。
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评估考评成绩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课程成绩=过程评估考评成绩*60%+课程结业考试成绩*40%。最终成绩高于60 分者通过课程学习,予以认定学分。
5.设置多种激励措施
培训与认证中心及相应学分认定的目标是为了促进更多的本专业领域的学生、从业人员主动地进行在线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打造本专业领域终身学习中心”,这也是本资源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因此,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学习也尤为重要。
国家资源库建设是为了适应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也是打造本专业领域终身学习中心。因此,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推广以及相应培训认证中心的开发和学分认定机制的建设也是为了督促专业领域的学员主动、持续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提升业务技能而进行学习。学分认定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认可与激励,而非学习的目标,因此,对于学分认定始终强调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避免出现为了“得分”而学习的错误引导。
标准化课程是学分认证的基础,要适应广泛的学习需求,需充分利用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库参建联盟校应实时或定期对标准课进行优化、完善,以确保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始终符合学习需要,时刻紧跟社会时事。
本资源库课程较多,学分认证可循序推进,以“成熟一批、开放一批”的方式分步实施,一方面降低同时建设全部标准化课程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分步实施,可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渐改进,循环提升。
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推广是建立培训与认证中心并推行学分认证的天然优势和平台保障,依托于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标准化课程统一、在线学习过程监测等诸多学分认证所面临的问题。基于资源库推行学分认证机制,也是对资源库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量化认证,是对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的有效保护与激励,是实现资源库打造本专业领域终身学习中心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