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匠·艺·专·复
——不同时期西方建筑师的职责转换

2022-02-04 02:23蒋博雅曾碧晶王妍君胡振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

蒋博雅,曾碧晶,王妍君,胡振宇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建筑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1],建筑建造活动自公元前发展到现代,建筑理论实践从欧洲大陆横跨亚洲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建筑市场强劲发展,一些城建问题也随之愈演愈烈,罔顾建筑环境协调问题,建造“荒诞建筑”,哗众取宠;忽略地域文脉,新建建筑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可,导致“乡愁失落”;老城区建筑老化,设施欠完善,建成环境缺陷无人问津[2]。

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认为,“我们塑造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这意味着建筑空间与人类群体的发展密不可分。郑时龄院士指出,建筑师对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经过有意识的人工改造的世界功不可没[3]。建筑空间对建筑师提出有序化、综合化等方面的需求,建筑师则通过空间营造以外显其设计思想及创作理念等[4],作为空间建造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建筑师角色历经漫长的时间考验,其职责范畴所涵盖的职业知识水平、工作内容及方式决定了不同时期建筑设计高度与城市规划视角,当然,不同时期建筑师的格局、思辨也决定了该时期建筑品质的“顶点”。以此,文章尝试分析不同影响因子间的耦合作用,通过对不同阶段西方建筑特征整理及代表性建筑师教育背景与身份转化剖析,归纳总结西方建筑师职责转变历程及其特点,进而对当代建筑师职责作深层次的思考,给予中国当代建筑师队伍直面未来担当的一些建议。

1 多因子协同作用下的建筑师职责发展历程

1.1 不同类别影响因子间的联动耦合

■图1 不同类别影响因子互相作用

首先将对建筑师职责产生较大影响的因子进行分类,进而探讨其可能产生的联动耦合作用。王建国院士指出,“政治是绝大多数城市建设活动的干预影响因素之一[5]。”不同时期的政治动向不仅影响城建发展的类型,也会对其经济状况、文化思想和社会阶级构成等方面产生影响。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耦合对城建类型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差异性的建筑类型需求则对建造者的主体身份、工作内容和职业技能提出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建造者的主体身份反过来成就了某些建筑的特点(例如艺术家型建筑师追崇美学至上,雕塑家出身的建筑师则追求雕刻装饰艺术;工匠型建筑师擅长细节建造);此外,经济发展在建材研发、结构体系进步等方面的作用也功不可没。笔者认为,建筑师职责与其所处的社会整体背景、建筑特征三者间是一个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繁杂的社会背景塑造了多样化的建筑类型、结构、特点等,使其建筑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种由外在因素主导的建筑特征变化丰富了建筑师职责内容,反之,建筑师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及阶级构成等,是社会转型的缩影(图1)。

1.2 主导因子与职责转换的五个阶段

回顾西方建筑史,每个时期的建筑师都有其独特的职业责任,以建造实践促进地区建筑文化发展,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同时期的主要影响因子促使建筑师职责内容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同区域的建筑形态各异,据此,将职责转变的关键节点归纳为五个主要阶段(表1、图2),其中政治制度、文化思潮、技术发展为第一阶段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而经济发展因子介入影响后四个阶段,大力推进了建筑师职责转换。

表1 西方建筑师职责转变历程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宗教之风盛行,建筑师的主要工作是建造供祭祀活动用的庙宇建筑并“兼”顾天象观测等宗教事务,其在建筑装饰和造型艺术方面的成果主要归功于优质的建筑材料与繁荣的城建活动。“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封建割据战争频繁,教会神权思想对社会大众进行精神统治,建筑师开始试图突破传统建造技术,通过“匠”心独具的骨架券结构设计实现教堂中厅崇高空间的氛围营造。到了文艺复兴阶段,资产阶级工商业发展,市民文化冲破教会神权的精神禁锢,追求人文主义,大规模的城市广场建设要求建筑师同时具备深厚的“艺”术积淀和丰富的建造经验。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宗教色彩随贵族制度落寞而褪去,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建筑设计迈向商业化,建筑师开始通过“专”业化的空间营造手法满足差异化的建筑类型和委托方需求,诸多的建筑诉求同建构技术变革一起促进了建筑理论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文化多样化交融交锋频繁,社会形势瞬息万变,聚焦民生热点,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个性化、生态化的健康建筑成为新时代“复”合型建筑师的工作宗旨。

2 主导因子作用下的不同阶段建筑师职责

最早类似建筑师角色的出现源于人类对“庇护所”遮风避雨的简单需求,建造活动产生最初的居住建筑,社会进步和工具的发明促成多样化的建筑类型,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一门特定的技术生产活动。古埃及时期负责建造组织工作的工匠和指挥者(如僧侣、神职人员或官员等),其建设思想及建造样式的表达基本沿袭神启[6],并未有较多的个人设计思想表现,因此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

2.1 “兼”——第一阶段:多能型工程技术组织者

建筑师角色首次出现于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材料多样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其工程组织能力强、科学技术知识宽泛,可划分为第一阶段(表2),主要为君主和世俗社会服务[7-8],工作内容以庙宇建筑和世俗建筑营造为主,由此以柱式比例为核心的梁柱系统和拱券结构也得到发展。

该阶段建筑的石构梁柱系统庄严匀称,整体造型雄伟简洁,空间开敞明快。卡利克拉特(Callicrates)和伊克蒂诺(Iktino)作为帕特农神庙建筑的主要设计者,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和理论储备,能巧妙把控柱式的和谐比例及间距,确保祭祀空间的开阔性;具备融合数学几何与设计艺术的能力,能够运用视差校正手法纠正建筑的光学视觉错误;此外,面对战争带来的经济局限,通过改用大理石材料力求达到统治阶级的预算控制诉求;建筑外围的多立克柱廊和神堂檐壁的爱奥尼柱廊两者的融合更是建筑的出奇之处,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文化的兼容并蓄。

这一阶段的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建筑十书》中对建筑师职业所提出的在自然科学、建构技艺等方面的修养,他们并非独立的建筑师,多为熟悉宗教、音乐、医学甚至天文学等知识的重要官员或其他人员,其创作内容极大程度地受到封建皇权统治和宗教文化的约束影响。因此,建筑师在协调组织建造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建筑物选址和天象观测事宜,“兼”顾为统治阶级考虑预算控制问题;其建造工作从建筑类型到空间功能上都相对缺乏自由性,建筑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封建和宗教色彩(图3)。

■图2 不同阶段主要影响因子协同作用

■图3 第一阶段影响因子关系图

■图4 第二阶段影响因子关系图

■图5 第三阶段影响因子关系图

■图6 第四阶段影响因子关系图

■图7 影响因子作用下的建筑特点与建筑师职责关系图

■图8 第五阶段影响因子关系图

■图9 不同影响因子具体表现及对建筑师职责变化的推动作用

2.2 “匠”——第二阶段:工匠型工程建造管理者

公元5世纪以来的建筑实践步伐从未因封建割据影响而停止,该时期建筑师职责演变可归结为第二阶段(表2)。此时教会势力是统治权威,封建城市兴起,经济发展为建构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9-10]。此时的工程建设者多为出身于石器、雕刻等行业的匠人,被称为“匠师”,为宗教势力和世俗社会服务,他们在实际建筑工程中负责具体的建造工作,在结构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11-12]。

以比萨大教堂的建设为例,动荡不安的政局造成帝国经济萧条,加之抵御外敌来犯的需求,由布斯凯托·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修建的比萨教堂将古典罗马形式运用到宗教建筑中[13-15],大理石叠砌的立面色彩明艳,入口雕刻造型精美,保留传统巴西里卡式平面的同时,以骨架券取代厚重拱顶,促进了建构技术朝着框架结构迈步。此外,凝结石匠、木匠和雕刻师等匠人辛勤劳动、历时百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其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建筑整体崇高神圣,既变化又统一,集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体[16]。既满足宗教对高耸中厅的心理需要(意为凌驾于世俗,高不可攀),还一改传统教堂建筑沉重阴暗的空间气氛,以轻巧的骨架券代替承重的拱顶,内部装饰简洁,外部雕刻精湛、装饰精美,立面采用飞扶壁平衡结构的侧推力问题,节省建筑材料[17-18]。

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渐多元的世俗建筑需求,匠师们开始联合建立各种行会,将建造理论付诸实践,建筑行业规模化初现端倪,其工作内容开始贯穿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建造前期,匠师负责施工建造、建材采买、统筹人员等;在现场施工中,负责把控建筑整体造型及施工进度。受宗教神权影响,建筑师企图通过结构技术突破和艺术设计营造高耸神圣的建筑空间,实现建筑群的均衡布局以强化思想禁锢(图4)。建筑师的社会参与和“匠师”角色的重要性得到初步认可,与普通匠人有明显区别[19]。

2.3 “艺”——第三阶段:艺术型鉴赏者与技术型实干家

始于15世纪的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运动是建筑师角色内涵及职责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新兴资本主义阶级的萌芽成就了经济繁荣的城市和日益兴盛的建筑业(表2)。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加快了建筑师角色分化的进程,即从工匠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职业,此时,建筑师称号正式出现,这也为其后向专业化人才过渡奠定了基础。

表2 不同阶段代表性建筑及建筑大师个人经历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是全才型的建筑师,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兴趣涵盖文学、哲学和科学等范围,热衷于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阿尔伯蒂推崇个人创造的价值,指出艺术家与工匠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创造力,他在建设古典宫苑式建筑“鲁切拉府邸”时应用了黄金分割比例原理,建筑顶部的大檐口起到了统一建筑整体的作用,这一手法在人文主义思想盛行的当下备受瞩目,后被诸多建筑效仿。

在这个追求绝对美学的时代,圆厅别墅作为建筑成就的典型代表之一,安德烈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在其设计中采用了古典轴线对称手法,平面严整集中,旨在实现建筑的和谐尺度及完美比例,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追求的端庄、高贵的艺术美感。作为从石匠学徒成长起来的建筑师,帕拉迪奥有一定的建构实践和理论知识积淀,是典型的经验积累型工匠建筑师。他早期从事雕刻工作,后得到学者特里西诺(Gian Giorgio Trissino)帮助,学习建筑知识理论,游学罗马考察遗迹,融合早期文艺复兴的建筑成就和罗马古典主义,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作品严谨而富有节奏感。

该阶段一类建筑师为有艺术知识背景的、接受贵族供养并为其服务的建筑美学推崇者,他们精通数学几何与雕塑绘画,能够创造性融合艺术与建筑设计;另一类建筑师则是从工匠学徒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的建构知识和建造经验,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建造理论储备和美学知识修养,为一般市民服务的能工巧匠型建筑师(图5);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一时期部分建筑师开始尝试著书立说,极大丰富了建筑理论,并为建筑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不同身份构成的建筑师角色碰撞融合,符合阿尔伯蒂在《论建筑》中指出的“建筑师应是具备多种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能够兼顾设计与施工建造,既能通过设计创造符合感官的伟大的美,也能掌握工程建造所有部分”的观点。

2.4 “专”——第四阶段:技术型现代主义建筑革新者

18世纪初,资产阶级统治逐步稳固,这一时期涌现出积极探索应对工业革命以来的、由机器生产及世界经济变化带来的城建混乱、住宅紧缺及建筑变革等问题的建筑师被划分为第四阶段(表2)。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和日新月异的生产变化掀起了一场新建筑探索思潮,公共建筑及高层住宅建筑等大规模的建造活动呈现出商业化、工业化及标准化等特点,建筑师的服务对象逐步由资本家转向普通社会群体,建筑学界的“百家争鸣”局面也由此拉开序幕[20-22](表3)。

表3 “百家争鸣”的思想学派建筑师代表及影响因子分析

以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致力于建筑革新的新艺术运动,是现代建筑冲破传统形式的一个重要转折[23-25]。高迪出生于崇尚奇妙建筑风格的巴塞罗那改建时期,接受过系统的建筑学校教育,独特的幼年经历铸就了他在建筑设计中对于自然主义的匠心独具。国王的改建诏令和大量资金投入为米拉公寓的建成提供了可靠的创作自由和经济基础,屋顶墙面的曲线造型和完全的柱子承重模式得以建成有赖于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的发展。米拉公寓被誉为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的作品,此时的高迪已经开始冲破传统建筑形式和封建政治思想的束缚,通过大胆的造型设计以保证建筑双面采光,采用可拆墙体以节省建筑内部空间,在创作中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与前瞻性。

此外,工业技术发展改变了建造形式的面貌,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为例,他极力肯定工业革命的成就,认为传统建筑式样也应冲破束缚摆脱虚假,寻求建造的经济性,将工业技术融入建筑,降低建筑造价成本[26]。在建造萨伏伊别墅时,柯布西耶负责提供设计方案及绘制草图工作,其合伙人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则负责结构选型、同专业人士沟通及现场监督工作,其余的结构计算、配筋用料等工作则由承包商负责。由此可以推测,此时建筑师在建构方面积累的知识可能难以满足新兴的建构形式和建筑类型的需求,面对科学理论和数学力学知识的拓展进步,严谨的结构受力分析取代 “结构经验说”成为工程师的工作,建筑师的职责内容开始发生分化。

这一阶段的建筑师通常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建筑基础教育,具备较高的设计水平,他们身处早已摆脱宗教和封建统治阴影的新时代。建筑作品有极大的跨越性,框架结构的发展、升降机的出现及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提高了高层建筑建造的可实现性,全新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各种建筑思潮、学派,这种“繁荣”也为建筑设计工作注入了新内容,即如格罗皮乌斯所言,“建筑师的职责是把各种与建筑有关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形式的问题互相统一起来”,对建筑设计中有关经济、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的考虑首次被纳入建筑师工作的职责范围(图6)。面对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劣、交通瘫痪等现象,一些颇有现代主义设计思维的建筑师开始走上了探索城市建设的新道路,提出了“花园城市”和“卫星城市”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27]。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也因此被称作是“影响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设计活动”[28]。

2.5 “复”——第五阶段:复合型建筑产业链协调者

信息化社会以来,接受过系统化建筑理论教育和建造实践的,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建筑技术、环境生态、人居健康等影响,实现建筑营造的产业链协调者被划为第五阶段(表2)。此时社会经济高度繁荣,科技发展更上一层,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在参数化设计手法辅助下实现可预期化,高难度、非常态的建造难题迎刃而解,环保低碳、健康生活意识深入人心,建筑作品整体造型的美观性受到社会大众的进一步监督。

遮风避雨的物质型基础空间需求在当代已经得到保障,健康环保、身心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为社会诉求的热点,建筑设计中的商业效益、建筑能耗等成为建筑师关注的新焦点,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事务所主持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是该阶段城建生态设计的杰出代表作品,前期通过风洞试验调整建筑结构体系,中庭、空中花园及三角平面设计促进建筑内部通风节能,采取街心花园的空间过渡形式实现与既有城市街区的衔接[29]。作品的成功归于他本人对以物为本、缺乏人性化关怀的工业主义设计理念的深切反思,建筑本体强调以人为本,整合建筑、周围环境及城市文脉三者达到有机统一[30]。此时的建筑师工作要接受来自环境学家、社会学家的监督,除协调基本功能需求以外,还应熟悉人体工程学原理,关注建筑内部与外部自然的有机结合,将生态、健康、节能嵌入建筑寿命的全周期,着重解决工业化城市的环境难题。

以重庆来福士广场建设后褒贬不一的社会评价为例,笔者认为,一个建筑作品所呈现出的两面性影响,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子作用引人深思(图7)。绝大多数建筑策划时,决策层渴望振兴,资本家垂涎利益,小人物追求娱乐,指标战胜设计,大师服从甲方,资本与商业对建筑师的裹挟已经成为常态。纵观所有设计竞选方案,基本是大体量建筑,由此可知,预算资金投入的充足性、设计任务书指标的合理性、符合建造技术与审美的修改意见直接决定了建筑方案的质量。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其他群体特别是决策层的建筑文化和美学观念,重拾建筑师的设计主导权和话语权,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投资基础上实现建构技术的突破也是建筑师工作的重要环节。

目前,重庆来福士已逐步完成对外开放工作,成为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一体的“城市会客厅”,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国内外顶尖的灯光、室内及施工等专业团队的分工合作[31-32]。由此可知,零散杂乱的私人自建住宅在城市中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建成的、功能多元化的大型综合体。一系列趋势意味着当前国际工程设计市场交流合作频繁,大量的建筑实践需要综合能力优越的复合型建筑工程人才。同时,逐步健全的建筑法规引导分工协作趋向精细化,对建筑师工作产生了本质性影响,“多方面、多层次”的建筑师角色活跃在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施工监理、更新改造、项目策展乃至后期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参与方案构思、深化拓展、图纸绘制、土建审批填报、经营管理及模型制作等。其服务主体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日渐多样化,服务渠道和方式也呈现出独属于信息时代的新特征(表4)。以下重点对占据建筑市场主导地位的设计服务型建筑师展开论述,他们通常供职于建筑设计公司或事务所,领导水电暖通等各专业人员以团队协作形式与委托人交流设计意见,为开发商或投资者服务,较少直接面向普通建筑产品消费者。

表4 除设计服务型建筑师以外当代多层次建筑师群体类型

百年来的工业化建造解决了住房问题,也带来了千篇一律的冰冷“居住机器”,建筑文化发展道路艰辛,设计理性饱受践踏。部分建筑师沉迷于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改变,罔顾建筑文脉和地域特色,加之近年来大众模糊的建筑文化观念,致使建筑界出现哗众取宠的怪异风气,标新立异的荒诞建筑层出不穷,包含河北天子大酒店、四川五粮液酒瓶大楼等在内的一系列饱受争议的建筑作品因其造型怪异具象、缺乏美观等因素登上年度丑陋建筑热门榜,难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当今建筑界急需这种由建筑师主体牵头的建筑评选行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建筑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提高普通群体的建筑审美价值观[33]。

综上,建筑师在建筑工程中应扮演宏观协调者角色。对内,与各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协调以确保建筑的可落地性;对外,定期同委托方沟通并接受其修改意见。其次,面对“高境界建筑艺术”造成的大众对建筑文化的漠不关心与日渐丰富的精神需求间的矛盾[34],以及低碳健康意识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大型公共事件,建筑师工作需要充分考察项目的城市历史和地域特色,结合健康设计理念,协调建筑设计、历史传承与城市可持续三者的关系,营造现代化的生态建筑环境[35]。最后,经济资本化的裹挟使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受资方意见制约程度加深,建筑师肩负着普及建筑审美意识工作的迫切大任[36](图8)。由此可知,成为具备“对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关注”“追求个人多元化探索”“多层次复合型建筑产业协调”能力的建筑师,是对当下乃至未来复杂多变时代背景下的建筑产业发展的有效回应[37]。

3 结语

从建筑创作的本质上来看,建筑师职业的业务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时代、起决定性作用的多元化影响因子间的耦合结果。现阶段建筑师职责转变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健康低碳的意识形态(文化思潮)、日新月异的建构技术和材料研发(技术发展)以及由健康意识衍生出的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设计思考,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存在于文化思潮中的意识形态对指明建筑师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方向至关重要,建构技术的更新发展利于建筑师构建更舒适的人居环境,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的建构材料和技术变革为建筑师本职工作进步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制度的变革则对建筑师创作的自由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图9)。未来建筑师角色工作同样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国建筑师队伍应:

(1)设计创作要融合时代特色和文脉精神,探寻当代“标新立异”荒诞建筑的起源,提高全民建筑审美,聚焦健康建筑、城市韧性议题,自觉做有社会担当的优秀建筑文化倡导者和宣传者。

以西方建筑师作品创作的演变历程为参考依据,未来中国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要以多个因子的共同作用为创作动力,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应有传承地域特色与场所文脉精神的设计意识,自觉培养创新型思想和国际化视野,吸收先进建造技术和建构理论,融会贯通创造建筑新成就。其次,对于近年来出现的“荒诞”建筑现象,建筑师应践行郑时龄院士指出的“全民扶植和培育优秀建筑,全民呵护优秀建筑”观点,大力普及优秀建筑文化,使荒诞的建筑审美观念适可而止,扛起进一步提高国民建筑审美素养的大任。此外,为应对近期频现的突发公共事件,在设计初期思考如何建造多元化韧性健康建筑。正如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所述,面对当代城建的困境,未来建筑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倡导者,要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建筑”里的人发声。

(2)设计创作要紧跟技术变革的步伐,充分了解不断发展的建构技术与材料特性并加以应用,关注建筑的未来状态和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做有卓越综合能力的设计践行者。

未来,建筑师工作的范围应超越营造良好人居空间环境这一基础内容,培养锻炼高瞻远瞩的设计思想,深刻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建筑变革,充分把握建造领域的新材料性能特征,将新的建造技术和材料融合到建筑创作中,准确预测建筑的未来状态,把握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建设亲民的舒适建筑空间[38]。目前,数字建造、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为未来城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建筑师更应紧跟技术变革的步伐,进一步践行建筑创作中的低耗环保理念。

(3)设计创作要遵循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建设浪潮,积极寻求突破建筑设计职业边界的路径,提高设计话语主导权,做与时俱进、博闻多识的新型建筑产业主导者。

面对住建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指出的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表5)、国内外趋于完善的建筑产业引领政策与规范、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环境和日趋多元的投资渠道带来的产业机遇,以及实用主义给建筑师带来的资本裹挟和指标压力,建筑师应直面时代新挑战,优化建筑创作的思维模式和规划设计的视角以适应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因子的变化,寻求冲破设计职业边界和现实问题束缚的方法和路径,实现职业内容从纯粹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延伸从而提高话语权,重新定义建筑师角色,做与时俱进、博闻多识的新型建筑产业主导者[39]。

表5 “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对建筑师职业发展的启示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乔伊想当建筑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猴子建筑师
听,建筑在诉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