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平
每每到了冬至,才能愈发地感知到一种来自食物的喜庆。热腾腾的饺子,是冬至时节不能错过的美味,那一个个圆鼓鼓的胖乎乎的饺子如同花朵一样轻轻撑开,饺子暖暖的,承载着儿时那些朴素而悠长的记忆。
我的家乡素有“过冬如过年” 的说法,不错的,这说的其实就是冬至。每到这天,慈祥的长辈们都会乐乐呵呵地制作一桌饺子宴。那时,他们常在我耳边叮咛:“冬至到了,娃,你可得多吃点儿饺子哟,不然耳朵会被冻掉的!” 但是作为孩子的我当时哪听得进去长辈们的劝告?于是并不担心耳朵会被冻掉,只是一个劲儿地在门外的院坝里玩着雪花。
不过,要说到包饺子的最佳功夫,当属心灵手巧的母亲了。母亲的厨艺自然是家中数一数二的,我小时候总是围在母亲身边学做美食,或者煲一锅汤,或者煮一条鱼,或者做道糕,或者弄一盘小点心,不得不说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美食的法子。但印象最深的,当还属包饺子了,不仅仅是因为包饺子的做法易学又实惠,更为重要的是它只属于母爱的味道。
厨房是母亲展现手艺最好的场所。只见一块块猪肉被母亲手中的菜刀切成肉丁儿,憨厚的土豆也在欢乐中成了土豆丝,至于那些比较“叛逆”的辣椒和热情的姜们,就更算不了什么了。一刀刀,一声声,在母亲那一次次熟练的刀法之下,它们不知不觉地就成为了肉丁的最佳搭档,制馅儿的过程总是在满足中度过的。待馅儿初具规模,还得将它放入油炒锅里清炒它几下,等肉香和姜香流溢出来,馅儿料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擀面皮儿也是门技术活儿。这当然难不倒常和厨房打交道的母亲,一道案板,一根擀面杖,还有预先发酵好的面团。母亲先在案板上撒上一些面粉,然后熟练地掐一小团儿面团。此刻,擀面杖在母亲手里就成了一件好的“武器”,一次次地来回碾压和“厮杀”,面团变形,成了一张张薄如纸的面皮儿。
待制馅儿和擀面皮儿的流程结束后,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包饺子了。这时候母亲左手拿起一张面皮,右手拾一双筷子娴熟地将馅儿夹到面皮上。在母亲那双灵巧又温暖的手下,一张一合,一挤一捏,月牙形的饺子泛着微胖的身子,顿时就整整齐齐地跳跃到了案板上。一个个圆圆的饺子带着一种富态之美,像极了那一个个大元宝,仔细一看,却又觉得它们像是那能撑船的宰相肚,装了天底下最大的包容和体贴。那暖暖的人情味儿也从面皮里边流溢出来,还散发着幽幽的香呢!仿佛,就只剩下一次入锅后的蜕变了,然后化作舌尖上的美味。
在饥寒交迫的年代中,只要有一碗母亲做的饺子相伴,便足以抵御生活中所有的寒冷和困苦。这些年,时代飞速发展,原本过节才有的饺子也成了家常便饭。母亲更是变着花样,在厨房里把一道又一道的美食打磨出来,炸饺子、煎饺子、凉菜饺……各种做法,全在母亲的手中酝酿,那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饺子全是母亲疼爱我们的表现。现在母亲额头的银发多了,做的饺子也愈发有了温度。此时的我,也常常在厨房中为母亲做饭,尽管手艺总不及母亲,可母亲仍是乐呵呵地吃着,脸上泛着笑容。亲情的温暖漫过饺子在我身上传递着,返璞归真的幸福全部融汇在那美美的饺子中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冬至应有饺子妙。冬至节令,雪花如约而来,但温暖却从不会缺席,为亲人做一碗饺子就是最朴素而真诚的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