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文
(中山大学党委统战部,广东 广州 510275)
高校历来是我党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自然成为了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途径,关于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且为实践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但到了今天,相关研究也迫切需要继续发展和深入:其一,当下互联网的使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出现了从个人电脑端向移动端(特别是手机端)转向等意义深远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来对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进行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其二,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性不足的问题。
在统战工作中,网络主要作为一种传播路径而起作用,网络统战被视为“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与统一战线相关的传播活动”。①因此,本文主要借鉴传播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来对当下的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进行思考。
根据2015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为党外人士,具体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和归侨与侨眷等。由此可见,具体到高校中,统战工作的对象除了包括加入了各民主党派的教职员工外,还包括其他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教职员工,甚至还应包括部分学生。
但在具体实践中,高校统战工作的对象往往还是以加入了各民主党派的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为主。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往往比较复杂,工作也比较繁琐,在精力、时间、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择要行之,当然这也符合《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的规定。第二,高校存在强调、重视科研这一特殊性,统战工作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此影响,形成“科技统战”的思路,以期达到科研和统战工作相互促进的效果②——在这种思路下,教师自然成为了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应该承认,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高校统战工作以民主党派教师作为主要对象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其在客观上导致了对其他统战工作对象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就网络统战工作而言,由于现今的网络环境已经发生较大转变,在此情况下,则有必要对这些往往已成“惯例”的做法予以反思,以免相关工作落入墨守成规的窠臼——换言之,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应有意识地更多关注民主党派教师以外的工作对象。
其一,通过网络进行的高校统战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组织传播,即某个组织凭借组织和系统的力量所进行的有领导、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③在此过程中,网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大大增加了网络传播的速度,也有效地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范围——信息一旦被“生产”出来,理论上来说,所有统战工作的对象均能很快地接触到该信息。更重要的是,这种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成本较低,只要信息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被“生产”和传播出来的即可——例如,放在一个较受关注的网站上,而所在地方又普遍具有较好的上网条件。实际上,当下国内高校大多数都已具备这样的条件,问题只在于是否意识到:至少在网络统战工作这个层面,精力、时间、成本上的阻碍已大大减少,统战工作者理应更多、更好地顾及到那些以往较受忽视的统战工作对象。
其二,如上文所言,当下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在相当程度上从个人电脑端转移到移动端(特别是手机端),与此相应地,使用互联网的平台也在相当程度上从网站转移到了手机应用,例如,在手机上,人们更习惯在微信公众号、各种新闻APP 上而不是在网页上浏览、阅读新闻。因此,对今天的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而言,如何利用好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④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机制和基于网站的传播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网站的传播机制的特点,是信息流动主要发生在“网站—用户”之间,用户很少会对信息进行二级传播,即传播的关键在于网站本身;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机制的特点,是当信息一经发布后,是可以经由用户发生二级、三级乃至多级传播的,即传播的关键,在于用户。也就是说,至少在理论上说,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越多,那信息的传播便越广泛、越高效。因此,在网络统战工作中顾及到那些以往较受忽视的对象,让工作同样“面向”他们,这不仅更符合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要求,也有助于促进高校网络统战工作本身。
按照这一思路,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甚至可以将中共党员等非统战工作对象也包括进来,让他们成为网络统战工作的协力者。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三条明确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显然,这和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换言之,统战工作只是在具体面向、内容上的侧重有其特点,但在本质上和党的其他工作并无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统战工作完全可以和党的建设等其他工作结合在一起。例如,统战工作中的方针政策宣传、成就介绍等,完全亦可供中共党员等非统战工作对象。
因此,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完全可以将非统战工作对象也吸纳进来,后者如果能成为有力的信息传播协力者,这对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帮助会相当大——毕竟,在当今的高校中,民主党派人士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可能不足以支撑起让一个高校的统战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有效传播。
当前,不少高校都开始注重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网络统战工作,随着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的变化,甚至可以说,微信公众号平台已成为了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主要路径。但另一方面,总体上而言,这些高校统战工作公众号的运作情况和效果均不太理想。结合上文的分析以及这些高校统战工作公众号的实践状况,当前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受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即亦直接影响到基于此平台的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扩大受众范围是最重要的一个路径优化策略。
分析研究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公众号的实践状况,扩大受众范围是一个具有相当迫切性的任务。以广东A 高校统战工作公众号为例:至2020 年8 月,该公众号总用户数为280,而该校民主党派人士人数超过1000 人,换言之,即便在民主党派人士中,公众号的受众覆盖率也不到30%。
要扩大受众范围,根本在于信息的优化。优化信息制作是指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推送内容。网络统战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较为严肃,政治性和理论性也较强,即属于所谓的“硬话题”,但这不等于说这类微信公众号难以通过采取某些传播策略来吸引受众,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可适当增加一些与统战工作以外的内容,以尽可能增加自身吸引力,从而增加受众数量。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主题还是应该以“硬话题”为主,这是统战工作本身的要求决定的,同时也是提升微信公众号形象构建效果、信息传达效果及与受众网民的互动效果之重要前提;但另一方面,其也可以发布一些统战工作以外的但和统战有关的内容,例如本校杰出党外代表人士介绍、港澳台新闻等等,甚至可以和政务类微信一样,适当地发布一些和统战工作无关“软话题”,例如天气预报、本地美食、旅行攻略之类,作为“硬话题”的补充,⑤这和《人民日报》也会报道体育新闻道理相似。
2.根据学者对政务类微信的有关研究,活泼的表达方式既可以提升这些公众号的形象构建效果,也可以提升受众对信息的认同度,即便这些信息属于“硬话题”也是如此——这里所说的活泼的表达方式,具体而言包括了适当使用“网言网语”、以漫画和动画短片等活泼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等等,但“标题党式”标题在不少情况下反而会降低传播效果。⑥对于性质和政务类微信相类的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来说,这一研究结论值得借鉴。
受众的阅读欲望是传播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受众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微信公众号只有激发且保持受众的阅读欲望,才能增强受众的粘性,保证信息更多地且真正地传播出去。
在此方面,高校的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目前的表现都如不人意。广东A 高校统战工作公众号大多数推文的阅读量都在不超过200,显示关注了该公众号的用户中约有三分之一并不会阅读上面的内容;从阅读次数上看,除了有新推文的日期外,日阅读次数基本都是个位数,反映出推文内容不能形成持续传播,而完成阅读次数大多数时候约只有阅读次数的一半,⑦反映出推文内容未能形成有效传播。而B 和C 两所高校的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大多数推文的阅读量也都不超过100。另一方面,这些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在功能设置上也没有真正提供用户反馈的通道,即并未完全发挥公众号具有的交流、沟通作用,而沦为一种“自说自话”的单向宣传。
微信公众号现有推送机制,不是以公众号自身的推送时间为准,而是以用户的阅读情况来定。在此情况下,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要做到很好地鼓励受众进行阅读和反馈,难度不小。上文述及的发布一些“软话题”推文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持续吸引受众的作用;此外,微信公众号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版块设置的方式构建一个微信社区,⑧由此起到增强用户粘性的作用。
统战工作的一大特点,在于其远远不等于单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和工作对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其情况、听取其意见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虽然确实应该重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路径,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此。
微信公众号平台虽然功能比较强大,但其毕竟还是和传统的网站形式有所不同,即更强调交流性、即时性。换句话说,至少在现在,像信息保存和查阅、文本编辑和交流等等一些功能,还是用网站的形式较为方便。更需注意的是,网络互动虽然具有即时、快速、受时空限制影响较少等优点,但毕竟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统战工作中交流的话题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完全依赖网络这一渠道而忽视了线下交流的话,则可能无法确实听到统战工作对象的真实的声音,无法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情况。
因此,在高校网络统战工作中,在重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同时,也应注意该平台和其他网络工作平台及线下统战工作的联动,让工作能做得更充分、立体。
在今天,微信公众号可说已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网络平台,本文对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分析也主要聚焦于此。但微信公众号要运营得好,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发布推文便能成功的,而必须根据传播学等学科领域的有关领域、基于一套完善的运营策略来进行。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平台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这一网络统战的重要途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运作难度存在误解,实践中往往只是由统战部门工作人员简单地发布一下推文便了事。这其实也是很多高校、政务微信公众号共有的问题。⑨因此,高校统战部门有必要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运营力度,以更好地发挥网络统战的作用和力量。
注释:
①“网络统战工作及应用研究”课题组:载苏时生主编:《广东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广东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第39—51页。
②参见,冯双、海珊、武少新:《科技统战:内容及建设途径》,载苏时生主编:《广东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1年,第52—62页。
③顾伟泉:《网络环境传播下高校组织传播系统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④详见下文。
⑤张放、杨颖、吴林蔚:《政务微信“软文”化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新闻界》2020年第1期。
⑥张放、杨颖、吴林蔚:《政务微信“软文”化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新闻界》2020年第1期。
⑦微信将完成阅读次数定义为“用户滑动到图文消息底部的次数”。
⑧侯迎忠等:《省级政务微信平台传播策略研究——以广东两家省级政务微信为例》。《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7期。
⑨侯迎忠等:《省级政务微信平台传播策略研究——以广东两家省级政务微信为例》。《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