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文体学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演讲英译研究

2022-02-04 02:56霍跃红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体学叙事学陌生化

张 静 霍跃红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 连 116044 中 国

引言

楚树龙(2015)在《中国故事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中认为“开放就是对外部世界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要使国际社会接受、认可中国和‘中国故事’”。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外交演讲是国家领导人表明立场,阐明观点以及宣传呼吁的对外语言交际活动。简要梳理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演讲,不难看出对故事化传播的重视。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突破了传统双边关系的范畴,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而随着中国政治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的提升,该价值理念的输出与传播成为重要议题。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外交演讲翻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倡导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外交演讲英译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成语、古诗文、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着眼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目的论、生态翻译学、修辞学、语用等效,研究对象和视角相对有限,没有新的突破。而涉及政治文本相关的非文学文本翻译相对来说研究也较少,更是鲜少关注到叙事,而传统的叙事学研究集中于文学文本。莫那·贝克(2006)认为叙事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日常故事”,而且是一种包含各种体裁和模式的元代码,叙事不仅反映现实还参与构建现实。由此可见,外交演讲不是简单的立场自我表达,而是以“中国故事”为核心的涉及出访国家或是出席国家的多方交流。同时,申丹(2005)指出叙事学是研究各种媒介的叙事的理论,所以外交演讲也是一种叙事。故而怎么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叙事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视角。

一、叙事学与叙事文体学翻译研究

叙事学发展到现在经历了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叙事学不再局限于文学文本,开始转向语境和读者,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而翻译也具备跨学科的研究特点,所以叙事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是必然。

在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公共外交中,不难看出领导人发言对叙事的重视。赵欣教授(2021)总结道:“叙事具有建构和协商群体身份的功能,不仅呈现历时维度自身所属群体身份的形成、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揭示共时维度其独特性和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外交演讲中的叙事一方面可以展现中国和中国人的身份特征,帮助受众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另一方面可以展现不同文化间的交互和融通,增强群体间的对话性。总之,外交演讲中的叙事在增进理解,加强对话和扩大共识上具有深刻影响,故叙事在外交演讲中的运用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与接受。所以叙事应在国家领导人外交演讲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翻译研究将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话语权”产生积极作用。

叙事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出“泛叙事观”趋势,也充分展示出了其跨学科特征。叙事文体学就是一种以叙事学为框架来分析文本的文体学研究,综合了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研究重点(宋悦等,2020)。本研究结合政治文本翻译特点,利用叙事学上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对外交演讲翻译进行微观的文体分析。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注重考察翻译过程中的文体选择与叙事效果之间的关系。

二、叙事学文体学视角下的外交演讲英译分析

1.叙事时间下的文体调整

叙事时间是叙事学研究的重要话题。荷兰文学家米克·巴尔(2009)指出:“事件被界定为过程。过程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从而必须以时间序列或时间先后顺序为其先决条件。事件本身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秩序出现。”叙事作品在一定的时间顺序中展开和完成,因而时间在叙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时序是叙事文本讲述故事的先后顺序,根据其与故事发生的自然顺序的异同,可以划分为时序倒错和顺叙两种。时序倒错是指叙事时序与故事实际时序不符;而顺叙则是指二者相符,又称“正叙”。

外交演讲主要以顺叙的叙事时序为主,即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叙述。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演讲中多采用顺序这一最简单、最清晰的时序,用以清楚地回顾历史,讲述故事。这样的叙事安排符合受众的一般认知过程,更易为听众接受。而演讲也能在回顾历史、共续友好的基础上,与对方增进共识,展望未来。

原文1:将近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中诞生,成立时的任务之一就是结束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陷入的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从1921年到1949年,为实现中国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28年的武装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译文1:Nearly 100 years ago, the CPC was born when China was in turmoil.One of its founding missions was to put an end to the dire plight in which China had suffered from frequent war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from destitution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From 1921 to 1949, in order to achieve peace and stability in China and enable its people to live and work in peace, the CPC rallied the Chinese people and led them in an armed struggle for 28 years, and made huge sacrifices.Having gone through all this, we Chinese Communists know only too well how precious peace is; hence we are resolved to maintain peace.

原文指出中国虽经历了百年的转乱与动荡,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为满足自身利益而侵略和掠夺的对象,中国今日之和平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中国一直并将始终坚守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和平惠及更多的人。原文通过前两个句子先后回顾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段,从而引出第三句的信息,即中国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矢志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本国经历出发,向世界传递和平与发展的信息。译文仍然保留了原文正叙的叙事顺序,并充分尊重原文将时间状语前置,用史实充分驳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除此以外,译文将原文引出结果的词“所以”改译为“Having gone through all this”,这样的处理突出了时间特征,强调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而更易引发情感共鸣,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的理念。叙事时间的突出强化了译文的叙事效果。

2.叙事视角下的文体调整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技巧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叙事学下的视角研究指的是叙事者观察和叙述故事时的角度,而文体学关注的是具体的文本,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细致分析揭示出感情或意识形态视角的意义。所以,叙事学意义上的视角为微观层面的文体分析提供了框架和指引(徐有志等, 2020)。叙事者的视角事实上是对所叙对象所持有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通过文体层面上的语言特征表现出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宣传需要一个积极的语境,更多积极情感的传达可以为各方达成共识创造更加稳固的基础。

原文2: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译文2:However, we are all part of the same Asian family.With our interests and security so closely intertwined, we will sink or swim together, and we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各国关系密切,共同享受安乐,同时也要共同承担危难。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下的安乐可以通过各国间的合作实现最大化,而危难通过共享实现最小化。译文一方面通过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复数we的转变,无意识中自动激活积极的情感暗示,强调亚洲各国的联系和相似性。另一方面译文省译了“危”,消解了这一消极情感,突出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影响。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中国在推动其构建的过程中更多需以积极情感吸引人,加强叙事效果,打动受众,从而激发受众的积极情感,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来。

3.叙事距离下的文体调整

叙事距离是叙事者调节叙事信息的主要方式,通过调节叙述者和受述者之间的距离,影响叙事和阅读效果(方开端,2021)。外交演讲文本虽然是政治文本,属于非文学文本,但因为其动员和号召的目的,亲民化和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所以越来越注重文学性,具有审美效果。而陌生化就是实现文学性的手段之一,作者通过陌生化把语言形式变得陌生,打破传统的思考习惯,增加读者理解的难度和时间,重新唤起人们对语言本身的注意和体验,从而使其成为我们重新关注的对象。所以陌生化可以调节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影响文本的审美与解读。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有强大的议论和说服能力;另外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域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所以隐喻在外交演讲文本中大量使用以完成陌生化,但隐喻一方面加强了审美效果,却在跨语境下影响了叙事效果。所以外交演讲中涉及文化缺省的隐喻在翻译时作消解处理,从而调节叙事信息,增强叙事交流效果。

原文3: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译文3:Countries, big or small, strong or weak, rich or poor, should all contribute their share to 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peace.Rather than undermining each other’s efforts, we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work for joint progress.

中国人讲究“搭台唱戏”,搭好台子才能唱好戏,这是有蕴含中华戏曲文化的一个习语。用在这里表示只有各国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才能为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原文既是一串隐喻,同时还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拉长了读者理解和感知的过程,充分展现了陌生化带来的审美效果。而由于跨文化语境下文化的缺省,原文的隐喻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所以该隐喻通过意译的方法在译文中被消解掉了,译文同时也失去了韵律感。原文使用陌生化手段旨在拉开叙事距离创造审美效果,从而增强文本的感召力,而一旦这种陌生化手段对译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翻译就需以保障叙事交流效果为先。

三、结语

译文中文体特征的改变造成叙事层面的时间、视角和距离的变化,从而影响叙事效果。由前文讨论可以看出,外交演讲译文在上述三个层面的文体调整对译文的叙事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叙的叙事顺序以及叙事时间的加强符合受众的一般认知过程,易为译文读者接受;积极的叙事视角给读者积极的情感暗示,加强双方的情感共鸣;陌生化技巧的消解虽削弱了审美性,却缩短了叙事距离,增进了交流。所以,宏观叙事学技巧框架下的文体调整为更好地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创造了环境。可见叙事文体学视角下,国家领导人外交演讲英译更有利于叙事交流。

本研究将叙事文体学应用于外交演讲当中,拓展了叙事文体学的研究范畴,也开阔了政治文本翻译的视野。通过叙事文体学视角的使用,本研究兼顾了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不仅从叙事学的宏观角度分析了外交演讲文本的翻译宏观考量,也能从微观的文体角度,从翻译实践上调整或优化叙事效果。但也由于叙事文体学用于政治文本英译的研究太少,故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仍待修改完善。

猜你喜欢
文体学叙事学陌生化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