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岗位标准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

2022-02-03 07:58刘颖沙
农业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校企

刘颖沙, 赵 璐, 崔 晓, 戴 璐, 雷 琼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 渭南市检验检测研究院,陕西 渭南 714000)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其中包括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持续更新并推进课程标准建设和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1-3]。为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实施方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要依据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课程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按照对接职业标准要求,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优化完善课程内容[4-5]。

查询全国高职高专学校网站发现,凡涉及农业或食品类专业(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食品营养与检测)均开设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查询亚马逊图书网发现,快速检测技术相关教材有多个名称,出版社也不相同,适用专业各异。在课程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各校乃至各专业开设“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的课时互不相同,多则80 学时,少则20 学时,教材、实训项目、教学内容均不同,考核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

1 依据岗位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目标是技术技 能人才。课程体系应与学生就业岗位相适应,课程体现应与学生未来工作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6]。对食品、农产品检测等相关专业的就业调研发现,65.5%毕业生在食品、农产品检测及相关领域就业;通过对20 余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通过参加食品行业大会,了解了行业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了实习就业岗位要求,分析学生的职业岗位、薪资、发展空间,重点分析了从事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岗位的岗位目标和岗位内容,明确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任务。

根据往届毕业生在食品检测企业大多从事检测员和科普服务员等岗位,对照工作职责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分解出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目标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课程目标Tab. 1 Course objectives

2 对接职业技能,拓展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重构教学内容,学校与企业专家协同,对未来从事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逻辑体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食品属性为出发点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按照果蔬制品、肉制品、粮油制品和乳制品这4 类产品由易到难,逐级进阶,对接企业真实检测任务,建立行动导向4 循环式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工作任务的选取紧扣工作岗位需求,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样品采集、前处理、检测实验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着重让学生正确掌握农产品(食品)快速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农产品快速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7]。

图1 “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体系Fig. 1 Curriculum system of “Rapid Det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2.1 融新技术,讲方法

鉴于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教学团队将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型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紧跟行业发展,学习新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新技术与传统方法进行融入和剖析。

2.2 对新结构,讲原理

针对目前农药残留最新检测设备、苯并芘新研发酶联免疫试剂盒、菌落总数测试片等快速检测设备、仪器、试剂盒等,教学团队讲解对应仪器内外部结构、试剂盒中试剂组成、检测卡内部设计让学生更加明晰检测原理,利用视频、动画使学生理解较难的抗原抗体结合等原理问题。

2.3 引新规范,讲操作

教学团队及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关注标准更新,并对比新旧标准的异同,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课前,学生针对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分组完成检验方案的初步设计,共同制定检测方案和流程操作。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修正检验方案,修订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素养;教师对照“1+X 证书”规范和校企共制标准,组织学生开展检测任务。课后,开展第2 课堂活动,师生在食品检测机构、科普服务站按照企业标准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衔接,培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3 构建新课程体系,实现技术对接

3.1 结合素质教育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现在学生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改变传统课程只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构建“专业课程+思修课程+心理教育+个性提升+课后拓展+创新创业”6 位一体式课程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课程要分模块分版块设计;思修课程为思想道德等相关课程;心理教育是在课程标准设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心理方面的锻炼,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理;个性提升是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课后拓展是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资源。另外,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下,以大赛驱动为途径,将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标准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3.2 以思政资源为元素,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感

食品安全是国之命脉,为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使命感,在课程标准中融合思政元素,以具体的检测任务体会食品人员的担当感。在快检任务讲解之前用“食品安全事故”为引,通过微课+课堂讨论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安全事故的合理分析,充分意识到食品检测分析对国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增加社会责任担当。对于检测数据分析,勉励学生要不忘初心,利用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水平,以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持续改进地探求和挖掘匠心独运的创新意识[8-9]。

3.3 以“3 师4 步”为技术对接,分解类型任务

开展“企业教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分析岗位+任务选择+对接课程+分步实施”的“3 师4 步”技术对接。专业专任教师协同企业兼职教师首先在农产品快速检测企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农检中心、农检站等具有快速检测的岗位进行岗位调研,对农产品快速检测岗位进行工作任务梳理,把工作任务模块化,分解成类型任务,以检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岗位检测内容具体步骤制定农产品快速检测岗位能力标准,邀请食品行业专家进行分任务对接课程内容评审判定,接着专业专任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在对接后的课程标准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食安情怀,完成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标准的制定,并在学习中不断诊断改进、循环反复,完善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标准。

3.4 以实验实训为主体,校企协同促进职业技能

聚焦食品检测创新需求,联合高校科技研发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博士生+高职生”工作室为实施路径,围绕实验实训、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工艺优化等领域开展实验任务。对接企业真实检测任务建立行动导向4 循环式课程体系,工作任务的选取紧扣工作岗位需求,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样品采集、前处理、检测实验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在企业进行真实任务的检测,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改革成效

4.1 学习积极性提高,考核成绩优良

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利用课程平台进行课前预习,线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师强化重点和难点,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实时指导和评价。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课程优化前后的成绩对比,优良率明显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检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改善。经过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检验能力,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考核,优秀率达到51%。课堂氛围和成绩对比如图2 和图3 所示。

图2 课堂氛围对比Fig. 2 Comparison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图3 成绩对比Fig. 3 Comparison of score

4.2 学生积极组队,大赛成果丰硕

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学生积极组建兴趣小组,先后成立了农残检测兴趣小组、亚硝酸盐检测兴趣小组、瘦肉精检测卡研发团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已经研发快速检测卡和检测试剂。学生积极组队参加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和“挑战杯”大赛,获得省级奖项6 项,参赛学生20 余名。

4.3 塑造食安责任感,课外活动丰富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树立责任公民意识,自觉维护和保障食品安全,针对检测卡存在着检测灵敏度低的缺点,学生科研团队研发新型卡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此外,组织参与快速检测服务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5 结束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农产品快速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以企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主导,及时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工作过程引入课堂。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为线,以具体检测项目为点,学生课上学习具体项目检测方法,课后深入企业实践,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实现真题实做。通过第2 课堂,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进行快速检测项目开发和研究。促进课程技术创新化、任务分解化、技能实训化、活动丰富化、成果多元化,实现课程改革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校企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