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滨,赵华鑫
朱佳滨(1965-),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季奥林匹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体育学(冰雪运动方向)学科带头人。兼任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休闲体育协会教育与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2011年获黑龙江省第六届教学名师奖、黑龙江省模范教师称号,2017年获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主编1部百佳专著《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主编并参与编写《滑冰运动入门》《运动训练指南》《休闲体育概论》《冰雪休闲体育运动》等10余部著作。分别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赵华鑫(以下简称“赵”):朱教授,您好!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与您坐在一起进行交流,了解到您无论是工作履历还是学习经历,都很丰富,想先听您简单回顾一下,以激发我们向前的动力。
朱佳滨(以下简称“朱”):作为从体院长大的孩子,我的学习和工作都从这里起步。1984年,高中毕业后的我顺利考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于1988年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我就留校成为哈尔滨体育学院基础部体育理论教研室的一名教师。工作十余年后,1999年,我开始担任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其间晋升为副教授,并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修习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于2003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我成为哈尔滨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体育理论教研室主任,其间晋升为教授。2007年,我以系副主任身份再次回到运动人体科学系开展工作,并于2008年6月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12年,我又来到哈尔滨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担任系主任。2019年11月,我来到冬奥学院,以院长身份主持工作至今。
赵:谢谢朱教授对于个人工作经历和各个学习阶段的分享,知晓您目前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冬奥学院工作,可否讲述一下您与冰雪有关的故事?冬奥学院也是以“冰雪特色”为代表的学院,学院的整体情况您可否介绍一下?
朱:从小接触冰雪运动的我,对于“冰雪”这个概念并没有你们大多数南方孩子的那种“距离感”,所以也并没有特别的冰雪故事,但在北体大读博期间,与导师田麦久教授一起针对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展开过深入的研究,当时也跟现任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等专业人士进行了交流,让我对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认识实现了质的提升。
正如你所说,冬奥学院是哈体极具特色的学院之一。冬奥学院于2012年7月组建,是集冰雪运动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为一体的综合型学院,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特色教学的主阵地,冰雪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及教练员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高级教练员5人,冰雪项目国际滑联级裁判2人;国际级裁判9人;博士6人;硕士4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拥有速度滑冰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高山滑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为进一步加强冰雪项目竞技人才的培养,学院引进了岳清爽、王本余、周妍、张义威、于静、张鑫等一大批国内优秀教练员。学院下设速度滑冰教法教研室、花样滑冰教法教研室、冰球教法教研室、冰壶教法教研室、高山滑雪教法教研室、单板滑雪教法教研室、休闲体育教研室、冰雪运动基础理论教研室8个教研室。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冬季奥林匹克学院是唯一能够承担“五冰二雪”和轮滑项目教学的学院。
赵:您对冬奥学院进行的详细介绍,让我对学院的教学、师资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在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第3位;在随后进行的第13届冬残奥会上,金牌榜和奖牌榜均位居第1位。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有咱们哈体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身影,也请您再介绍一下咱们哈体助力冬奥的情况。
朱:好的,首先谈一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哈体作为中国冬季项目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共有88名师生投入到北京冬奥会的工作之中,其中有许多冬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人员实现7个大项的全覆盖。包括冬奥组委特聘专家1人,冬奥组委官员4人,国家队教练员和科研组长3人,制冰师3人;国内技术官员70人,其中教师45人,有4名教师担任冰球、冬季两项、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竞赛长;学生25人。有34名哈体院学生参赛,取得3金2铜的成绩,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全项目参赛,冰上项目上台阶、雪上项目有突破,取得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再谈一下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情况。哈尔滨体育学院一直支持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进入北京冬残奥会周期后,主动发挥优势,担当作为,在集训场地、后勤保障、教练团队支持和科技助力等方面为代表团备战参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北京冬奥会顺利闭幕后,冬残奥会于2022年3月4日在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我校共有6名师生亮相开幕式,我校保障服务过的残奥单板滑雪队获得3金3银4铜、残奥高山滑雪队获得3金9银7铜的好成绩,由冬奥学院教师岳清爽担任教练组长的轮椅冰壶队也成功卫冕冬残奥会的冠军。
赵: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体育产业应运而生,那么冰雪休闲体育产业包括哪些产业分类呢?
朱: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乘着北京冬奥会举办的“春风”,我国冰雪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冬奥成功申办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0)》《“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多项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文件。借助政策红利,冰雪产业快速发展。无论是冰雪运动政策的颁布还是产业的快速发展,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形成稳定的冰雪运动群体。由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事驱动,加上新假日经济的到来,冰雪休闲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方式,冰雪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成为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冰雪休闲体育产业主要由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产业和冰雪休闲体育用品的产业构成。冰雪休闲体育服务产业由冰雪休闲体育赛事业、冰雪休闲体育培训业、冰雪休闲体育旅游业构成,冰雪休闲体育赛事业是提供冰雪体育竞赛表演等观赏性产业或体验性赛事产品的集合;冰雪休闲体育培训业是指从事冰雪体育项目培训工作的组织集合;冰雪休闲体育旅游业是提供以冰雪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为内容的组织集合。冰雪休闲体育用品业是为了满足冰雪休闲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冰雪休闲体育用品的组织集合。
赵:您的回答让我对冰雪休闲体育产业的分类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您的分类中,提到了冰雪休闲体育旅游业,而冰雪体育旅游是目前体育产业领域内热度较高的一个分支,想再听您谈一下对冰雪旅游产业的一些看法。
朱:冰雪体育旅游是集冰雪、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形式,是体验冰雪运动、冰雪赛事、冰雪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全球冰雪体育旅游处于稳定有序发展中。中国冰雪体育旅游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和收入呈逐年上升态势,冰雪体育旅游基本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深化及北京冬奥会效应的释放,各个区域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冰雪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时尚与潮流。但是,与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强国相比,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现实问题纷繁复杂,主要表现在冰雪体育旅游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不足、滑雪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模偏小、冰雪体育旅游管理水平欠佳、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培育不足、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链不完善等5个方面。
赵: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您所提到的冰雪旅游产业存在的5个问题呢?
朱:首先,应刺激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例如滑雪,针对不同层级消费者的需求,将滑雪场细分为大众滑雪场与专业滑雪场。大众滑雪场可主要用于培养大众兴趣,注重滑雪体验,并提供附加服务,吸引体验型游客,助推其向滑雪发烧友转变,开发增量市场。专业滑雪场主要通过加强专业设施配备水平、提高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能力等,巩固存量市场。还要有效扩展消费潜力,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旅游度假区成为冰雪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冰雪旅游度假区除冰雪项目以外,还要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以顾客价值为核心,基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探险文化、生态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着力构建个性化的冰雪体育旅游文化是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必然之选。
其次,要继续完善冰雪体育旅游管理机制。良好的冰雪旅游市场管理机制是冰雪旅游产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更是中国冰雪旅游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针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管理机制缺位问题:第一,建立多元管理主体。新的市场管理机制可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民众相结合的市场管理模式,以多元管理为主体,有利于各产业部门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优化配置。第二,重塑市场准入机制。严格管控冰雪场地质量,对于各类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要严加把控,从市场准入、资质审核到安全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都要将“信用”作为重要的审查指标,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应予以限制或禁止营业。再次,严格规范冰雪场地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冰雪场地管理,制定企业管理规定,调度安排学习情况,明确学习范围和时间,严格配套考核,通过学习和培训,强化员工的制度意识。
赵:“刺激冰雪旅游消费,完善冰雪体育旅游管理机制”的解决方案确实可以减少冰雪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您能再对冰雪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一下展望吗?
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中国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目标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从注重市场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更广泛地促进游客参与、更多产品创新和更高的品质提升成为新时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重点。在新发展理念下,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新发展:第一,要着眼于新发展阶段,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满足新需求;第二,要着眼于新发展格局,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第三,要着眼于新发展趋势,构建符合世界潮流的现代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注重挖掘地方特色,促进产业融合,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是打造中国特色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应然之选。在游客需求驱动和高品质冰雪旅游供给刺激下,冰雪体育旅游将朝着大众化、现代化、品质化、产业链化、标准化、全域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2021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次将达到2.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到“十四五”规划末,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冰雪体育旅游将成为我国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核心引擎。
赵:听完朱教授的讲述,让我感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对我国冰雪旅游的发展起着赛事驱动作用,那么赛事与冰雪旅游二者之间是否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
朱:它们之间当然有关系,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可以进行产业融合,进而形成“旅游+体育”的产业模式。而大型体育赛事是整个体育产业链中的核心要素,蕴藏丰富旅游资源价值,二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高度关联和实质上的协同发展的关系。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产业融合还具有“促进旅游产业优化转型,助力体育产业拓展升级”“推动旅游市场国际化,增进国家间文化交融”“提升旅游营销管理水平,满足消费者高层次需求”的功能。
赵:原来是这样,朱教授的解答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在与您的学习交流中感受到您的知识内涵与学术底蕴,而您在冰雪体育产业领域的见地,也会转化到未来的学院建设工作中吗?
朱:当然会。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以及落实“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均需要大量冰雪体育人才。目前冬奥学院正联合学校与成都融创娱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体育产业学院,着力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实体性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学院,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由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冰雪体育人才培养基地,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双院长”“双导师”管理模式,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实践技能、社会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服务全国和黑龙江省冰雪产业,从事冰雪运动、赛事、管理、旅游、康养、救护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冰雪体育人才,以满足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
赵:谢谢朱教授!通过本次访谈,我了解到冬奥学院作为一个冰雪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一直协助学校承担着冰雪项目运动员、教练员、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和梯队人才建设任务,肩负着培养我国冰雪后备人才的使命。未来,在我国由冰雪体育大国迈向冰雪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冬奥学院还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