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娜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根据我国国内大学课堂的现状,2013年10月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张学新提出具有本土化、更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该模式又称为PAD[1]。对分课堂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讲授 (讲解框架、重点和难点) (Presentation)、消化 (独立学习、完成作业) (Assimilation)和讨论 (分组讨论、教师答疑) (Discussion)。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一半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另一半时间给教师进行讲授,双方进行交互性学习,不仅仅是讲授和讨论的简单融合,最重要的特点是隔堂讨论。对分课堂中贯穿学生内化和讨论两个阶段的任务,简称为“闪考帮”。这一理论提出之后,从小学直到大学的各个课程的教师都在各自的授课领域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层面。首先,写作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许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少。一是结果教学法。即教师先讲授知识点,再分析范文,然后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最后教师给出评价。这种教学法往往只侧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重视结果而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体裁教学法或者过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其次,教学负担较重。有的教师教授4个班级,更有的教师教授7个班级。写作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作中的短板,教师就要不断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阅,每一个体裁都要进行大量地练习,而较多的授课班级及作文批改任务大大加重了教师的批阅负担。
2.学生层面。首先,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英语语法较差,习作中语言错误较多,汉式英语较为严重。同时,很多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英语写作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其次,英语写作动机缺失。英语写作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但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课,缺少主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差。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大大缓解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课堂中,授课内容较多,但课时较少,所以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英语写作教师往往讲授的写作理论较多,课后作业中教师还要批改学生的作文,这给教师带来了繁重地教学负担。而对分课堂中,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知识更加精准,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内化。而对于学生的作文可以在“帮帮我”环节设计一些学生互评的形式,在学生互评之后教师再给出一些指导意见或者学生在某一部分普遍掌握不好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讲解,这就大大缓解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授课的内容较多,课堂上学生吸收反馈的机会较少。由于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多学生并不能及时地去复习,去自我学习,所以学习效果较差。而对分课堂可以是当堂对分,也可以是隔堂对分,这种授课方式会给学生更多地思考及内化的时间,学生可以对老师讲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讨论的方式来探究自己没有弄懂的地方。对分课堂中的“闪、考、帮”环节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思辨的能力。
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调动了课堂氛围。传统的英语写作课堂,无论是采用过程式教学法还是语篇教学法,教师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气氛往往较为沉闷。但对分课堂中,“闪、考、帮”环节,即:闪闪亮、考考你、帮帮我的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所学的内容,也可以去考他人,帮助他人理解,这一环节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1.讲授阶段。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楚的了解,根据所讲授的内容来选择当堂对分或者是隔堂对分。例如,教师在教授文章开篇的方式时,由于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要根据具体讲授的内容来决定如何对分课堂。讲解文章开篇常常需要包含的两个组成部分:关于话题背景的介绍和中心句的引出。需要学生重点来把握中心句的写法。这一部分教师讲授15分钟即可,留下20分钟学生来自主吸收,然后10分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篇方式有很多,如,以故事开篇、名人名言开篇、问题讲解开篇等等,每一个开篇方式教师都会给出范例来进行剖析,尽管提炼重点,精讲内容,本次课讲解也需要45分钟,这就需要隔堂对分,给学生一定自我消化时间。
2.内化阶段。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开始进入独立思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要清晰把握每个知识点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要独自进行内化、理解和吸收。学生可以对老师讲授的内容重新在头脑中梳理,如果隔堂对分,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翻阅书籍的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文章开篇方式中常用的句型有哪些,开篇段落中需要避免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掌握的语法及时态问题等等。
3.讨论阶段。在学生进行自我内化的过程后,可以通过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来进行对知识点的讨论。一是同伴互评。这里指的是小组内部两个同学的互评。按照教师讲授的开篇方式,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自行来写开篇的段落,完成后可以进行同伴互评。这时写作学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在某些方面需要大家给出一些建议。批改人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出意见。然后写作人与批改人可以对需要修改的内容进行讨论。二是小组互评。小组内部学生进行互评修改后可以让小组内部进行集中的讨论及评价,重新梳理、修改,定稿后再上交给老师。三是教师评价。教师根据上交的终稿来给出最后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上交的终稿来判断学生对文章开篇方式的掌握程度,如果在某一知识点存在共性的盲点,就需要教师再次通过讲解或者练习进行强化。
1.巧:“对分课堂”的时间划分要合理。从对分课堂的概念中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是将课堂进行划分。但是这里的对分不是绝对的对分,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知识点的难易来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可以是当堂对分也可以是隔堂对分,要准确把握课程精讲的内容和留白的时间,这个就需要教师对讲授的内容及之后进行内化,谈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例如,在讲解词语的选择方面,内容较容易理解,我们可以选择当堂对分;在讲授记叙文写作的内容时,我们要讲述记叙文的结构,每个部分具体如何来写,还要讲解常用的语句等等,内容较为复杂我们就需要隔堂对分。所以,对分课堂,并不是所谓的将课堂一分为二,写作教师在采用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时,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难易程度等来平衡好“对分”的关系。
2.全:“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小组的分组应该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分组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性格及学生的性别等。在学期初,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测试,以此作为分组的一个依据,在分组时按照学生成绩的好、中、差来进行分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相搭配[2]。外语系学生中男生较少,所以分组是也尽量考虑到性别的差异。只有全面考虑各个因素,才能避免在讨论环节出现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为了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可以实行小组轮换制度,这样可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3.精:“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精炼。由于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时间变少了。这就要求老师对讲授的内容要提前做好设计,对每一个章节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对分课堂”中讲授的时间变少,并不是意味着讲授的内容变少,而是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做到提纲挈领,将学生要掌握的重点,难点更加凝练,更加精细化。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所以写作课教师应该认真打磨自己的授课内容,才能使后续的环节顺利完成。
4.多:在“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讨论方式,设计讨论的内容要充实丰富。我们可以对文章的开篇段落的展开方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仿写,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有些范文续写结尾,也可以小组合作来进行文章的互评。同时,还可以让小组用ppt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理解,形式要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创新能力。
5.新:“对分课堂”的的评价机制要创新。传统的写作考核方式往往是终结性评价,教师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英语写作的评价机制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讨论环节中,我们可以设置相应的分数来激励大家主动参与到讨论环节里。对于互评,自评参与较高,较为积极主动地同学教师应该加大分数。
“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英语写作授课模式,通过“教师精讲留白——学生独学内化——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师生对话”的教学流程[3],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表面看来“对分课堂”这一模式只是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看似容易操作,其实这一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驾驭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才刚刚兴起,所以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打磨,不断完善,真正找到适合民办高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