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
摘要:初春和冬季等寒冷季节鸡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冷应激的情况,会导致肉鸡生产性能下降、蛋鸡的产蛋量降低等,导致鸡只养殖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寒冷季节养鸡主要从鸡舍环境、饲料营养、光照以及通风等进行改善。本文将对寒冷季节养鸡冷应激的预防要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寒冷季节;冷应激;养殖鸡;预防
寒冷季节的鸡只养殖过程中,环境温度过低,很有可能导致鸡出现冷应激的情况,显著降低了鸡只的健康状况,进而导致鸡只的生产性能下降,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同时,冷应激情况可能导致鸡只出现呼吸道疾病,给传染病的传播带来了便利,严重阻碍了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冬季环境气温降低到0℃以下后会导致鸡只的鸡冠、鸡脚等处冻伤,蛋鸡将会出现停产的情况。因此,冷应激的预防在鸡只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
寒冷季节鸡养殖过程中可以发现,鸡只会聚集在一团取暖,同时鸡只通过消耗机体能量来产热以抵御寒冷,这一方面提高了鸡只的采食量,但是,大部分饲料供给的能量没有用于鸡只的机体发育,导致料重比升高,饲料转化率下降。鸡只养殖栏舍的保暖工作是寒冷季节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首先,我们可以增加鸡舍中的保温隔热层,在鸡舍的顶部铺垫一层干稻草再用塑料薄膜加盖,可有效保持鸡舍内的温度,同时可以御寒。其次,注意鸡舍北面墙壁的导热性,在鸡舍中增加保温吊顶后再用塑料布或者油纸增加一个隔温层,关闭鸡舍北面的窗子,以避免寒风的侵袭,同时注意鸡舍各个方向的贼风侵袭。通常产蛋鸡的适宜环境温度在18~23℃,若环境温度低于13℃,蛋鸡的产蛋量将显著下降,环境温度低于12℃时鸡只的生长发育速度严重受阻,可见寒冷季节鸡舍饲养环境对鸡生产性能的重大影响。
寒冷季节鸡只需要更多的能量以保持机体体温,在鸡只饲料中可以适量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鸡只每天的饲喂量适当提高,大概在10~20克,持续增加3~5天即可使得鸡只多获得112.86~142.12千焦的热量,在寒流时期过了之后再逐步恢复到原本的饲料饲喂量,避免鸡只出现过肥、腹脂过量沉积的情况。研究发现,饲养环境温度每下降3℃,需给鸡只饲料饲喂量增加5克左右,同时需要保障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和质量。
寒冷季节鸡养殖过程中通常日照时间变短,鸡舍需要配备光照设备补充光照,光照的补充时间需要根据鸡只的日龄以及发育情况来制定。研究发现通常0~7日龄的小鸡需要采用23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在20勒克斯为宜,14~28日龄的鸡只光照时间补充8小时为宜,28~133日龄的蛋鸡光照时间需要在7小时左右,20周龄以上的蛋鸡光照时间补充6小时即可。寒冷季节具体的光照补充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
通常寒冷季节鸡养殖过程中,为了保障舍内的温度都会紧闭门窗,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易导致鸡舍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以及粪臭素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进而导致鸡只的呼吸道黏膜系统发生病变,导致疾病的出现,损害鸡只的生产性能。寒冷季节鸡舍内保温的同时还需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研究发现鸡舍内的空气流速需要保持在0.1~0.2米/秒,可有效通风换气,空气流速在0.1~0.2米/秒时,鸡舍中氨气的浓度会降低到200毫克/公斤以下,鸡舍中硫化氢浓度会降低到10毫克/公斤以下,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5%以下,保障鸡舍内环境温度的同时有效改善了鸡舍的通风情况。
寒冷季节的鸡只养殖过程中,为避免鸡只出现冷应激的情况,可以从鸡舍的保温措施、鸡只的饲料营养供给以及科学合理的光照时间和鸡舍中良好的通风换气等方面进行,保障鸡只寒冷季节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