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的赋能

2022-02-02 22:49周云龙
莫愁·小作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吼声本地人外地人

老家一位世代种地的农民,眼睛一睁,忙到熄灯,还是难以应付“二寸半的口子”——老家人习惯使用的一个隐语,指代人的嘴。走投无路,农民伯伯贸然从苏北跑到苏南。

说是“跑”,其实是“逃”,逃荒逃难。其后的艰苦历程,略去十万字,只交代一句,他终于在异地他乡打拼成功,活出人样。

农民伯伯闯出名堂后,本地人心里其实是不服的:乡巴佬,讲一口土话。一次酒桌上,农民伯伯对本地人发出最大的吼声:你,本地人,有什么了不起?你们有几个做老板的?你现在有几套房?

典型的“以毒攻毒”思路,对方被喷得张口结舌。从此,不再有人说他“乡巴佬”。

农民伯伯一声吼——当然,他敢发出吼声时,已经不再是初始的农民身份,或者说,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可以被人鄙视的农民,而且是外地农民——吼出一个人间真相:本地人,往往是排外、懒散和落伍的。

本地土著,宁有种乎?非也,相对外地人,他们有着稳定的甚至是舒适的工作,有着温暖的未必是宽敞的住所,有着熟悉的可能也不乏钩心斗角的人际交往环境……天时、地利、人和,生存与发展的“三要素”大差不差了,人的惰性往往也被激活了,有人甚至躺倒不干(现在流行说“躺平”)。即使不干,也能吃饭,而且饱饭,何苦要干?面对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外来者,本地人更是时时涌动着自豪感、优越感。

自豪感和优越感本没有错,可以成为向上、向善、向美的动力。但是,如果抱着这种感觉稀里糊涂地走,啃老爹,吃老本,不思进取,不谋发展,家底再大也会吃垮。而外来移民没有依赖,没有退路,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环境所逼、形势所迫之下,他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负重前行。两种心态,两种步态,决定了人未来的状态,当然,不只是看谁最终成了老板,谁擁有更多房产。

农民伯伯一声吼,地球上的“本地人”或许都要抖一抖。无论北京还是南京,无论广州还是兰州,城市的土著居民在教育、投资、理财、创业或者置业上,往往都比外来移民缺一点远见,少一些活力,归根结底,原因正是他们有基础,有资本,有退路……“有”渐渐转化成“无”。不过,“无”又有无限可能转变为“有”,穷则变,变则通,生活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新的问题是,当外地人在他乡安身成家立业,做大做强,直至变身为本地人之后,他们又将怎么面对新来的外地人?他们的下一代在完成本地化改造之后,还会有外地人的干劲、闯劲、韧劲吗?

今天,我们已经作别“乡土时代”,社会人口呈流动状态。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边界,可能越来越淡化了,但是新的鄙视链也在不断出现:地域鄙视链、学历鄙视链、行业鄙视链……

鄙视链也许不会消失,有如食物链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事实上,鄙视链往往给底端的人群更大的赋能,助他们触底反弹一念之转、一臂之力。有时,可能只是劈头盖脸的一声质问:你,本地人(博士、事业编……),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外地人的雄起,也是对本地人的唤起。

周云龙:高级编辑,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吼声本地人外地人
本地人
本地人
夜记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狮子的吼声
本地人,外地人
shock of THE NEW
把我交给你(组诗)
皱眉人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