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
恰逢周末回乡探亲,我刚到老家门口,就看到父亲戴着老花镜,端坐在院门前的葡萄架下静心看报。他的身旁放着一张折叠式的小茶几,茶几上的水杯里正氤氲着丝丝热气,在茶几东边,侧立着一个报刊架,上面展放着数种报刊。清风徐来,一幅宁谧、安适的乡间田园画卷映入我的眼帘。
父亲见我回来,便摘掉老花镜缓缓起身,笑着指着手里的报纸对我说:“你回来得正好,我想要订阅最新的报刊呢。”我瞥了一眼报纸上的征订广告,说:“行,我来扫码办理。”父亲听后乐不可支:“订阅的这些报刊,费用我出。”说着,他转身就要去堂屋里拿钱。我像往常一样告诉父亲:“先办事,费用回头再说。”于是便拿起手机,开始办理征订事宜。父亲像孩子一般坐在葡萄架下看我熟练地操作智能手机,还连连感叹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当我把订阅单展示给父亲看,想要教他如何使用手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却惊恐得连连摆手。恰在这时,母亲挎着一筐刚从菜园里采摘回来的蔬菜来到葡萄架下向我埋怨:“你爸生怕别人不知他会识文断字。咱是农民,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不愿捣鼓智能手机也在情理之中。想看新闻,订阅一两份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不就行了,还至于每年花费那么多钱去订阅那么多报刊吗?纯属浪费!咱儿子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父亲白了母亲一眼,说:“你懂啥?新时代的老农民也不能做睁眼瞎,不读书看报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订阅费我出!”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回了他一个白眼,然后挎着竹筐进了厨房。
在这个纯朴宁谧的乡村农家,报刊对于父亲而言,是获知天下大事的重要载体。说话间,左邻右舍的叔伯大爷们捧着茶杯陆续来到我家的葡萄架下,按照各自喜好从报刊架上取下报纸、杂志,围着茶几而坐,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读到精彩之处还不禁拍案叫绝。众人纷纷放下手中正在阅读的报刊,齐刷刷地看着拍案叫绝者,静待他声情并茂地传播国家惠民新政策、城镇发展新举措和乡村振兴新经验。母亲提着茶壶笑意盈盈地从厨房走出来,一一给这些乡村老年读者添茶倒水。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却最喜欢对一些社会新闻刨根问底。鉴于她“后勤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老年读者们都会尽力将在报刊上看到的“奇闻异事”精简成三言两语,以母亲能够听得懂的方言说给她听。母亲每次听后都会诧异万分,并将听到的事情转身说给婶子大娘们听,使其一度成为她们这群乡村老年妇女圈层的谈资。
这些乡村老人从不迷恋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最为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农闲期间每天吃过早饭来到葡萄架下阅读报刊。父亲说:“我们这群老年人,无法辨别网上海量信息的真伪,但却笃信用铅字印出来的报刊上的内容。”所以,葡萄架下的那一方天地,逐渐成了村里老年人的学堂,他们通过那些报刊,不仅了解了世界格局,知悉了国家大事,学习了养生饮食,掌握了防骗技能,跟上了时代步伐,享受了精神食粮,拓宽了思维视野,获得了心灵慰藉,还把自己所看、所学、所知的内容传递给了更多的村民。这些报刊都是科学和无形的老师,它们在润物无声之中,提升了老年读者的修养,排解了乡村老人的孤寂,滋润了他们渴望求知的心理,所以订阅报刊的费用花得物超所值。
得知我已续订好了报刊后,这些淳朴的老人纷纷坚持要将费用“众筹”给我。面对大家的热情,父亲一脸幸福地说:“报刊是我家征订的,费用理当我出。你们只是在闲暇时过来阅读而已,哪有让你们破费的道理?”母亲也跟着劝说道:“就是呀,有了这些报刊,大家时不时地还能聚在一起阅读、学习、交流、谈心,何乐而不為,花这点钱算啥?”老人们听后,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这个美好、富足的时代,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追求精神富足、摆脱空巢落寞成为乡村老人的日常所需。父亲身为乡村老年群体中的一员,只要天气晴好,他就会将葡萄架下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搬出整理好的报刊架,再让母亲备好热茶,随时欢迎左邻右舍到这个“书香世界”看报、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