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傅梅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支持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浙江省高度重视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自2015 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同时,各市、县(市、区)政府系统谋划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激发大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活力。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返乡大学生已经成为浙江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随着浙江高校毕业生创业率逐步攀升,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的相关数据更是逐年提升,但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20%—30%,创业成功率在6%—12%左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即政策体系、政策保障、培训宣传的不足。
政策体系不完善。在横向上,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化,导致政策体系欠缺整体性。省委、省政府、相关厅局及各级地方政府都是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制定的主体,各个部门的政策设计多是基于本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角度,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阶段性地发布,导致返乡入乡创业政策不仅碎片化,甚至出现政策不一致的情况。随着政策体系的逐渐完善,一些部门间虽然加强了协调合作,开始联合制定和发布有关创业的政策,但总体来看,政策系统性仍然不够。纵向上,中央政策在向地方政策转化,地方政策在落实落地中缺乏连贯性。许多创业政策依附于就业政策,未能从农村的长远发展着眼,缺乏对返乡入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群体现实诉求的考虑。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创业者能拿到政府补贴,因此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即使有了合适的创业项目,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其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政策保障不精准。虽然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政策具体实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政府的创业政策对于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的帮助”的主题访谈中可以发现,有15%的返乡入乡创业大学生认为政府的创业政策对其帮助较小,75%认为帮助一般,甚至有10%的返乡入乡创业大学生认为政府补贴政策完全没有帮助。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包括:政策出台后未能有效提供创业扶持服务,相关政策办理的手续复杂、周期长、要求高;返乡入乡创业总体情况缺少统计数据,也缺少政策评估,对大学生群体创业的实际影响作用政府也得不到反馈,这就造成了政府补贴政策难以改进,其扶持精准性不足;化解创业风险的政策不到位,未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化解创业风险的能力,打击了创业者的积极性等。
培训宣传不到位。首先,由于乡镇农村地区自身宣传渠道有限、宣传力度不足,主动与高校对接不够,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通道较少,对返乡入乡创业的认识不够。据统计,大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媒介了解乡村振兴占66%,而从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得知的仅占17%。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媒体、社会主流舆论对于农村发展成就的宣传相对不足,尤其是对农村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宣传不足,导致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意愿不强,调查结果发现选择返乡入乡创业的毕业生只占12.07%。再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极少有针对性地宣传讲授国家和省市扶持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也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农村创业相关能力的培养。
优化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支持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政府、高校、乡村、企业多方力量,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创业政策,科学谋划农村发展产业规划,落实相关财政、服务、保障政策,切实加强大学生培育、政策宣传工作,真正将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投入扶持政策。一是加快建设重点产业、特色产业。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通过利用相关政策,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方向,聚焦重点产业,以支持创新创业和农民增收为取向,构建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新格局。二是系统做好创业政策顶层设计。立足浙江省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的实际情况,在机构协调、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统揽全局,统筹兼顾。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机构,统筹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咨询、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三是完善信贷、担保、财政等扶持政策。设立“返乡入乡创业基金”,向有志于返乡入乡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或贴息贷款。完善创业担保政策,扩大免担保条件。结合税务部门与银行合作的税易贷、税银贷,满足纳税信用评估等级的大学生,即可放贷,免于担保措施。简化创业贷款流程,对符合要求的创业者在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适当放宽限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农创客承担综合性、融合性项目,采用直接补助、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担保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财政支农项目服务重点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农创客
丰富创业形式,完善服务保障政策。一是强化要素供给。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出台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在经济上,落实税费减免,对厂房租金、物业费、卫生费、管理费等给予一定额度减免。引导资本投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企业实现债权融资等。在土地上,保障创业用地,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生产和办公场地。在生活上,妥善解决返乡入乡创业大学生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兜底保障好创业者的基本生活。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各级政府应以“服务者”为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更好地推进本地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的工作。三是强化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等方式,建设大学生农创客集聚平台,促成大学生农创客在平台成长提升。连接各主要电商平台与大型农业产业公司,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平台、企业围绕乡村振兴设计各类优质加盟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农创客联合农技专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创投机构等主体自愿结成地方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加强合作联系,共享创业资源。
湖州安吉村容村貌
深化创业培训宣传,完善教育引导政策。一是深入高校广泛宣传。政府、乡村、高校协同,坚持在浙江省高校内掀起振兴乡村宣传教育高潮,宣传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造福乡村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激发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意愿。二是校地合作培育大学生农创客。浙江省内高校需要与地方政府、乡村联合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探索校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结合农业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了解乡村具体情况、具备返乡入乡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三是优化农村就业创业信息传播。组建面向大学生的农村就业创业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岗位招聘信息,使大学生能动态关注与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现状,选择适合的岗位和领域到乡村就业创业。通过开展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强化乡村振兴服务和平台建设,提供从培训感知到就业创业支持的“一条龙”服务。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创业项目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数字化场景应用客观展示农村发展机遇和现实困境,助力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