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合语 孙东山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恩格斯一生著述颇丰,虽然在他和马克思共同创造的人类解放体系中,并未将女性解放作为专题论述,但是他在妇女解放领域也有所涉猎,进行了显而易见的探讨。在他的多篇作品中,妇女解放思想一脉相承,经历了萌芽、确立、成熟三个发展阶段,最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至善至美。
恩格斯主要关注现实世界,致力于描写女性受压迫的悲剧处境,希望能够唤醒妇女的自我意识,使她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从而觉醒、反抗并捍卫自己的权利。
通过考察女工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资与劳动量,恩格斯深刻剖析了恶劣工作环境与长时间劳作给她们带来的身心摧残,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恶果,揭露了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以双重无产者身份遭遇的无情剥削。
19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了大量的妇女以牟取利润,导致成千上万的妇女不得不离开家庭,走入社会,成为任人宰割的廉价劳动力商品。劳动妇女不仅在家庭中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家务劳动,在工厂中也出卖着自己的血汗、灵魂与尊严。恩格斯用写实的文字描绘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现状,展示了她们所遭受的困苦与不幸,可怜的妇女们沦陷于身心双重压迫的泥潭,掣肘于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颓败。
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视角论述了妇女解放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自然尺度的观点。妇女的自由程度被视为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文明的根本表现在于妇女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对妇女的重重束缚意味着社会的无序和混乱,这为厘清了妇女解放与社会文明进步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提供了有力佐证。在这一时期,恩格斯主要关注的是妇女受压迫的现象问题,明确了妇女解放与社会文明发展的互惠关系,但并未对妇女地位下降的原因以及妇女解放的路径作出深层次探究。
恩格斯针对剥削指出两个问题,即人口生产与性别压迫。他认为社会不平等的“萌芽和最初形式在家庭中已经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儿女是丈夫的奴隶”。[1]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形式的进步,男性地位上升,成为家庭的权威,母权制被父权制取代,妇女第二性的历史不可避免地出现。由于最初的分工过程中,男性与女性发挥的作用不同,导致了他们不同地位的形成,因而可以推论出人类压迫早已有之,其雏形正是性别压迫。
恩格斯也指出实现妇女解放的路径是资本主义制度灭亡和剥削灭亡,分析了妇女解放意味着冲破数千年来父权文化的桎梏,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指明了女性的奋斗方向是在社会与家庭中重新占有一席之地,得出了社会的发展以妇女解放为标志的科学结论。在家庭中,男性的地位不容置喙,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妇女是无产者,受到男性的驱使;在社会中,资本家掌握着经济命脉,依靠雇佣关系谋取剩余价值,作为劳动者的妇女,只能任由资本的宰割。于是,妇女被迫接受双重压迫,成为社会食物链的底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彻底消失,妇女被视为“生产工具”的社会地位才能彻底改变。因此,必须将妇女解放的事业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紧密结合,只有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妇女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
恩格斯直截了当地将私有财产与妇女受压迫的命运紧密联系,并为妇女解放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不仅使妇女解放的思想由空想走向科学,也使妇女的解放斗争由自发状态脱胎换骨为自觉状态。
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日臻完善的标志性作品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书中,他通过回顾家庭的嬗变史,对妇女解放问题作出了最为集中、系统且全面的阐述,科学分析了妇女地位的变迁,披露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实质,揭开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遮羞布,指明了妇女解放的条件和道路。
恩格斯以两种生产理论为出发点,从阶级视域对男性的剥削进行了分析,入木三分地梳理了父权制文化的形成和本质,清晰地指出女性受压迫的实质就是阶级压迫。“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2]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女性的状况均未得到好转,不平等的地位从两性关系绵延至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妇女饱受压迫的结果。
恩格斯力图将妇女解放置于阶级斗争中去说明这一问题。一方面,有产者迫切希望女性获得解放,脱离私人领域的家务劳动,步入到生产领域以实现更大的资本增值;另一方面,父权制认为女性进入公共生产领域会导致母职缺失,极力将女性禁锢于家庭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与个体男性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父权制存在方式不同。此外,恩格斯所揭露的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之间的矛盾,显著表现为社会范围与家庭内部的有产者间的利益斗争。
参与公共事业和社会生产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关键因素。部分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原因,恰恰是她们宛若菟丝花一般,依附于男性生存。由此可见,参加社会劳动可以使得妇女摆脱父权枷锁的束缚,重拾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不再是男性的奴隶,实现彻底解放。妇女越是走向社会,回归公共事业中去,创造得到全社会认可的价值,越是能逐渐实现自身的解放与自身生存价值的升华。
恩格斯以“物质生产一元决定论”为理论基点,立足于妇女地位变迁史,探讨了性别压迫、婚姻缔结以及妇女解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用辩证的方法科学地阐述了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必要性和必然性,构想了实践层面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
“物质生产一元决定论”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条线索,构成了恩格斯妇女解放的唯物史观基础,成为思想的理论支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由此派生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恩格斯从人的生存与世代延续出发,认为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是满足个体生存的首要条件,在人的活动中,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逻辑起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揭示了妇女地位由“社会掌舵者”逐渐沦为“家庭女仆”的原因。夫妻关系由经济条件决定,负责家庭收入来源的一方,往往在家庭中掌握着话语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逐渐形成,妇女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导致了妇女地位日渐式微,男性日益成为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主导,伴随着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步伐而加冕性别统治的桂冠。一方面,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她们在不自觉的状况下被排除于社会生产之外,而囿于家庭之中,负担着子嗣的生育与抚养,承担着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恩格斯认为家务劳动不隶属于社会生产范畴,没有创造交换价值,不具有流通价值,所以被视为家庭内部的非商品化劳动,成为父权制度的附庸。综上,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导致男性凌驾于自身之上。
女性如果想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就必须在经济上拥有与男性谈判的资本。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工具的进步改变了以肉体力量决定生产地位的陈旧认知,科技治理全球化为女性重回原有地位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女性冲出性别角色的囹圄,拥有独立人格。“物质生产一元决定论”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女性地位的变化,妇女的解放、男女平权的实现归根结底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两性关系是自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的最基本关系,两性平等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归宿,两性和谐隐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存在于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的范畴之中。人类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导致女性渐落下风,处于劣势地位,由此性别关系开始了长达数千年的畸形发展,男尊女卑的腐朽框架中,男性居于统治地位,女性饱受压榨,因而寻求妇女解放的价值诉求,实质上是使两性关系发展走向正轨,实现两性和谐。
马克思主义性别研究中,男性与女性被视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男性与女性看似对立,却又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男性与女性蕴含着同根同源的关系,不同性别的人类生命起源是相同的,正如八卦中艮兑之阴阳一样,男性与女性这对矛盾中蕴含着产生、孕育、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繁衍、更新、发展。双方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正是因为有了男性的概念才相对有了女性的概念,反过来,没有了女性也就没有了与之对应的男性。失去任意一方,我们都无法通过比较来明确仅剩一方的质。
绝不能堕入到性别对立的自然主义陷阱,科学研究表明,除了性别特征和生育功能外,性别差异对于个体的行为和能力几乎没有区别性影响。如同光的色谱一样,男性与女性并非绝对对立的存在,而是不同区间的表现形态,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于男女两性而言,性别文化语境赋予的社会境遇的差别,远高于自然生物性所带来的差异。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绝不是断章取义的“男子俱乐部”,而是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绝不存在攫取女性发展机遇,抹杀妇女发展前景的不公平现象,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是女性的解放,两性的平等,是不以牺牲女性的幸福而换取发展的、真正平等互利、和谐健全的社会关系。历史与实践证明,两性关系均衡平等、自然和谐,才能充分发挥男女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自由和丰富的人格。
纵览妇女解放的历程,妇女解放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类解放;从妇女解放的革命领域出发,妇女解放可以分为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以及思想解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别是妇女解放的政理前提、物质基础与精神动力。
对于实现妇女解放的缘由,恩格斯有明确的解释。他认为,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进程的一部分。妇女作为一个群体,满足她成为“人”的基础条件是第一性。女性日复一日地进行家务劳作,不仅肉体上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在精神上也饱受摧残,处于异化状态。可以说,她们从事的劳动并不是自由、自觉、自愿的活动,而实现妇女的解放,正是将人的平等关系还给自身,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关键一环。此外,妇女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乃至整个人类受压迫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有机会真正实现妇女解放和人类解放,实现每一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说,妇女解放和人类解放相辅相成。人的解放是妇女解放的现实目的,制约着妇女解放的发展;妇女解放事业也影响人类解放的进程,并成为衡量人类解放程度的重要尺度。没有妇女解放,性别关系失衡,也就没有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全面解放的高度理解并实现妇女解放的目标。
妇女解放的内涵是多维的,也是循序渐进的。在恩格斯看来,只有当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个体的家庭经济转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儿童的照料与教育成为一项共同的社会事业,两性的不平等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弱到最低。在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思想解放的斗争历程中,妇女解放正不断朝着人类解放的现实目标前进。男女平等的真正内涵是无论男女,都应不受传统性别意识、性别角色以及社会习俗的限制,自由地做出选择和发展自我。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权行使相应的权利,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人生的理想。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妇女曾经所受的奴役和压迫已经渐渐褪去,女性的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女性完全摆脱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枷锁,职场歧视、生育抚养孩子、传统性别观念等依旧束缚着今天的她们。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相对的,必须以历史的视野,跨越时间的维度,透过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实现当代妇女研究高质量发展。
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提出,为实现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必须要结合妇女运动实际状况。“人类进步的一切伟大时代,是跟生活来源扩充的各时代多少直接相符合的。”[4]时刻把握妇女事业发展规律,不断创造条件、优化社会环境,为妇女解放提供理论遵循。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的具体问题与任务不同,但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经济建设时期,还是奋进新时代,广大妇女们都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勇敢,冲锋在前,展现出不逊须眉的巾帼风采。
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并非因循守旧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当代中国世情、国情都已发生深刻转变,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四个伟大飞跃”,社会认知依然陷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窠臼,滞后于生产力的进步,而将女性束缚于隐形的枷锁之中,这对增强新时代女性的社会参与提出了挑战。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十条宝贵经验”,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国内妇女运动实践,在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习近平以“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6]为理论渊源,结合新时代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提出了有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四点主张,指出在经济发展、权益保护、社会文化和国际环境等方面都应为妇女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消除妇女的发展障碍,优化妇女的生活条件贡献了顶层设计,为妇女“回归社会事业”拓展了理论空间。所以说恩格斯的妇女解放思想在新的实践中继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引着中国妇女发挥使命担当,充分释放“她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优良家风在社会和国家建设层面被赋予了更翔实的奋斗范畴和深远意义,培育好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净化社会风气,宣扬文明风尚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曾反复强调家风的重要意义,“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7]只有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凝聚风清气正的家风家训,塑造天朗气清的社会文明。
妇女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者,在人类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承认女性地位,弘扬女性力量,对于建设和睦健康的家庭关系意义重大。妇女摆脱家务劳动,在社会生产中获得与男子同等的薪酬,有助于使束缚在女性身上的相夫教子、男尊女卑的枷锁不攻自破,使女性获得应有的尊重,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恩格斯在《起源》中认为专偶制婚姻并非恋爱的最高存在形式,而是声明社会关系尤其是财产关系的一种契约,实质上是权衡利害的交易。作为生育的形式基础和社会关系的证明存在,婚姻虚假地隐瞒了婚后阶级地位不平等的丑恶真相。恩格斯批判这种将婚姻视为成为出卖身体交易的错误观念,因为一旦如此,在家庭中,男性将成为资产者,女性则仍是无产阶级,男性将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失衡的性别关系给家庭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家暴、歧视都是恶劣家庭关系的伴生物;互敬互爱的良好关系才有助于缔结真正建立在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从家庭建设视角看,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可以教育和引导后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探寻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的前进道路。全体妇女要勇做家庭经济利益的贡献者,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者,严正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在构建文明的家庭和文明社区中做好责任担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数以千万计的小家庭建设好,才能擘画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整体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事业在全球范围传为佳话。得益于恩格斯的妇女解放理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事业持续为世界妇女解放运动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指明妇女解放事业的未来归宿。
在国际舞台上,广大优秀妇女不仅积极吸收国外女权运动的先进经验,还努力讲好中国妇女故事,不断塑造中国妇女的良好国际形象。新时代妇女发展走向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新阶段,根本在于深刻遵循以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体系,实现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与世界妇女解放事业的协调发展。国际环境日新月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妇女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现实的发展需要来看,世界范围内南北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亚非拉地区女性的水深火热处境,更需要各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只有走向全球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才能为中国妇女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实践场域。
女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曾在国际交往中指出:“世界的发展需要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轨道,妇女事业是衡量的重要标尺。”[8]目前中国与国际妇女权益保护相关组织机构保持友好关系,积极互动。一方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的对话交流更上一层楼,在全球化中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对妇女解放与发展的贡献也在推进性别平等、保障妇女权益以及普及妇女教育等方面为世界各国妇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并担当着引领世界妇女发展事业的国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