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一体化视域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研究

2022-02-01 02:30张慧玲张志胜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团学考核干部

张慧玲 张志胜

(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共青团中央大中学校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工作大纲》)中提出“面向不同学段学生、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统筹构建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有效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精准性、科学化水平,切实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团学干部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团委指导下的各级团委、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中学生干部的统称,他们是高校团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校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参与者,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榜样引导师范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引领学生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团学干部培养工作和健全完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团学干部考核管理评价制度的团学干部管理工作[1]。

本文在对《工作大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通过构建高校团学干部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培养及管理体系标准,分析高校内考核团学干部思想引领培养及管理相关情况,来验证此标准的合理性。通过应用模型,发现了当前团学干部队伍体制建设和团学干部培养方面仍存在的机制性不足,并针对性提出严格团学干部的选拔录用制度、建设和完善团学干部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注重团学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团学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等对策来有效促进团学干部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培养及管理体系建设,让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亮点和示范。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体系标准的构建

(一)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体系标准及模型的构建用层次分析法模型

通过构建用层次分析法模型,针对对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体系标准及模型体系。明确团学干部的培养方向和考核指标,以达到更好分析团学干部综合素质的效果。根据对团学干部素质的要求,结合对校内团学干部和团委书记的访谈内容,选取其中主要的方面来建立全面、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团学干部培养考核层级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团学干部培养及考核层级结构模型

在构建好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对中间层B1、B2、B3在决策层A中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排序,进而遵循科学、准确的原则确定团学干部素质指标的权数。

首先,结合学校团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为前提,本文认为对于决策层A来说,中间层思想觉悟B3比个人其他能力B2更重要,个人其他能力B2比工作胜任能力B1更重要。后基于T.L.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构建B层级各元素对A层级的判断矩阵A—B和C层级对B层级的全部判断矩阵。1—9标度法取值准则见(下页)表1。

表1 1—9标度法取值准则

根据R.I值表示的标度值,对各成对判断矩阵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运用MATLAB软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根据公式CR=CI/RI,计算出一致性比例CR,检验结果表明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表明其一致性均可接受。最终计算确定指标层中各指标在决策层中所占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层各指标在决策层中所占的权重

(二)考核优秀的团学干部思想引领培养及管理相关情况分析

以2020年5月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位考核优秀的团学干部为例,五位评委在相应指标下进行打分,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分,见表3。以每项指标计算的平均分与权重相乘再求和即可得到该名学生的最终考核分数。最终该生得分93.975,结果较为合理,所以该体系标准是相对合理的。

表3 考核优秀的团学干部具体情况分析

二、团学干部思想引领培养及管理的问题

(一)团学干部队伍体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团学干部用人选拔方式不健全

高校团学干部选拔方式(包括前期统一组织报名、中期公开面试与综合考察、最后择优聘用等)仍处于传统阶段,具有守正笃实的特点。

在原则上,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程序上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在传统选拔方式下聘用的团学干部工作能力基本上符合职位需求。但选拔聘用模式的固化也具有明显的弊端,无法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下个人的工作绩效,更无法甄别学生干部思想深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传统的团学干部选拔机制为审核制,一方面条件门槛设置过低,另一方面审核时缺乏量化和考核标准,审核的过程相对简单,因此选拔出的团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层次不一。

2.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考评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团学干部日常管理缺乏竞争考核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首先,团学组织主要依靠高年级团学干部带动低年级团学干部按照惯例开展系列团学活动,依托传帮带的传统模式,组织内部未能开展理论化、系统化的管理和培训,管理缺乏标准化,工作缺乏竞争性,绩效缺乏量化。其次,团学干部日常管理缺失有效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再科学完美的管理制度都可能当着摆设束之高阁。二是缺乏新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团学干部队伍是一支动态调整的队伍,对于在团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者在班级中热心于团学工作的学生,但是缺失动态进入团学干部队伍的机会,这无疑会降低学生积极参与团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导致团学干部队伍的僵化,缺乏“新鲜血液”的输入;近几年网络上频繁曝光的“退部写检讨”侧面也反映团学干部队伍缺乏明朗的退出机制,官僚主义的作风做派影响了团学干部队伍的公信力,难以在社会大众和师生群体中树立良好形象和口碑。

3.团学干部思想教育实际性不足

学校对团学干部的思想教育以集中授课学习的形式为主,如校院两级层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团校培养活动等。但是,教育活动形式固化、内容单一,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大规模、高规格,缺乏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感染力,没有切实联系团学干部的工作实际,没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导致团学干部的思想教育没有做到真正“入脑入心”。团学干部思想教育课程的结业方式相对单一,以提交心得体会为主要方式,有团学干部表示参加此类课程“毫无压力感”便可顺利结业,导致此类思想教育活动效果不佳,团学干部思想高度参差不齐。

(二)团学干部队伍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

1.团学干部竞选动机不够正确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也催生了新的道德观念,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经济文化、网络文化等影响愈加个性化、差异化。团学干部的年纪普遍集中在95后,甚至已经不少00后,互联网逐渐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互联网上多元文化的渗透冲击,削弱了其对主流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在竞聘中可以判断出,部分学生在竞选团学干部时,并未完全具有服务师生意识,也不真正了解其应聘职位的工作内涵,只是单纯希望能够通过团学组织获得一定“权力”,以团学干部身份获得一些“便捷”,极少数学生甚至持有试一试、玩一玩的心态参加竞选。部分团学干部因竞选动机不单纯,思想态度不够端正,在工作中表现为做事不够认真,存在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方面的问题[3]。部分团学干部在思想上没有端正态度,没有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发挥好榜样的先锋示范作用;缺少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就很难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影响了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形象,降低团学干部队伍的可信赖度,不利于团学工作的开展。

2.团学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团学干部的综合能力涵盖如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与服务意识等。团学干部是团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人,是校园文化的“传声筒”,团学干部的综合能力代表着团学组织的形象,其综合能力越高,工作成效越显著,在学生中享誉就越高。当前部分团学干部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岗位需求还有些偏差,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情感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方法上过于生硬;创新意识上有所欠缺,工作循环开展、重复更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上传下达中缺乏有效沟通;宣传方式方法上过于单一;工作状态存在热情后劲不足及危机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团学干部综合素质的能力不强会直接导致团学组织的感召与号召力下降。

3.团学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部分团学干部对于团学工作的认知仅局限于举办团学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没有从党和国家、青年学生政治成长的高度去认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站位不足,导致少数团学干部“四个意识”不够坚定,“四个自信”不够坚定,无法完全做到“两个维护”。如政治思想理论学习有时仅停留于党和国家、上级团学组织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缺乏主动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往往集中于课堂和集中学习活动,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学习时间较少、方式较为单一,更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政策解读与日常工作开展相结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部分团学干部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学习时,也只是停留在转发文件、让学生们自行学习的层面,部分班级团日活动的开展也存在“挂标语”“喊口号”“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等形式化、任务化的问题,使活动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引领效果大打折扣。

4.团学干部发挥思想引领示范作用存在局限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团学干部队伍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重要组织部分,肩负重要使命。部分团学干部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做好宣传工作,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舆情关注和重视度不够,开展的团学活动娱乐性有余而教育性不强,使得团学活动的思想教育引领作用成效不佳,团学干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标杆作用难以发挥与显现。团属宣传舆论阵地是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依托,是贴近学生群体、表达青年诉求的重要窗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形势,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引领活动,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团学干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促进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严格的团学干部选拔录用制度

团学干部是完成团学工作的核心所在,建立健全团学干部的选拔录用机制,完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团学干部选拔录用制度,首先把好团学干部的“入门关”,对提高团学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上述构建的团学干部培养及管理体系标准可为今后团学干部的选拔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将符合岗位特征要求的团学干部选拔出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选拔录用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追求人职匹配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团学干部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团学干部奖惩制度,详细地制定每项考核指标,实行量化考核方式,实现以客观为主的考核形式,从而切实有效发挥考核的职能。在定期考核结束后,采取合理适度的奖惩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团学干部,予以奖励,并树立其为榜样,加强个人案例宣传,用身边的榜样感染身边的人,鼓励团学干部创先争优,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对考核不通过的团学干部要加强思想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警告、严重者予以解职等惩罚措施,从而起到鞭策的作用。同时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对团学干部日常工作的管理、考核、奖惩等予以监督,让团学干部的“权力”运营在阳光下,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反馈,真正做到为师生服务、务实清廉。

(三)加强团学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团学干部制定综合能力培养方案时,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对应的教育培养。团学组织分级、分层、分类对团学干部开展针对性培训,有效提升团学干部的政治素养、工作效率等综合能力,如针对高年级团学干部加强科学管理、工作作风等相关主题培训;针对低年级团学干部加强写作技能、沟通协调等相关主题培训。对于团学干部个人发展来说,除参加团学工作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团学干部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积极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能够有效提升团学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提升团学干部政治理论修养

政治理论修养是团学干部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团学组织要强化团学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团学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4]。首先,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团学干部,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主动融入“大思政”格局,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精准化、科学化。其次,以切实提升思想引领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为目标,找准思想引领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促进团学干部思想引领工作整体优化、全程优化。引领团学干部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密且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提升基层团委书记本领水平,强化分层化、差异化管理效应

高校基层团委书记作为团学干部的一线管理者、“政治领路人”,对团学干部队伍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基层团委书记的责任意识、管理水平,更好地开展好团学工作,学校团委应定期召开团委书记工作培训会,传达团省委、学校党委有关文件精神,提升团委书记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工作指导交流;引导基层团委书记既要重视对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技能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重视德智体美方面的提升;在工作思想上,既要能培养出学习型团学干部,又要能培养出研究型团学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既要能培养出实干型团学干部,又要能培养出创新型团学干部。团委书记在培养团学干部的方式上,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工作性质的差异性,各学段引领目标有序递进、引领内容有机协调,着力培养有综合素质的团学干部[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名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创新自身工作方法,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团学考核干部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群团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高校团学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家庭年终考核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