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艳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贵州 贵阳 550004)
老年抑郁症(senile depression)是老年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人格特征、生理、环境、心理等[1]。该疾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临床治疗多以改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减轻躯体不适等症状为目的,使用抗抑郁药物配合心理治疗方案,疗效较理想[2]。此外,老年抑郁症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改善、提升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3]。以往常规护理侧重于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心理及环境方面的护理干预相对缺乏,整体护理质量不佳[4]。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丰富护理内容,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5]。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病程≥1年;无其他精神疾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护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64±4.0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4±0.24)年。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60±4.0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2±0.26)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介绍老年抑郁症病因、症状、危害、治疗方案及护理要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②遵医嘱用药,用药前认真核对药名、剂量,对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效果、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不良反应;③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及时补充营养,保证食物多样性,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蛋奶制品等,主食可选择全谷物、谷薯类;④适度锻炼,进行散步、太极、瑜伽等;⑤日常病情监测,注意情绪变化、行为状态。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接触并交流,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明确护理诊断,确定护理问题,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②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维持温度22 ℃~25 ℃,湿度55%左右,保持室内安静,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③引导患者宣泄出不良情绪,并表示理解、同情,给予言语鼓励、情绪安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互相鼓励和支持,提高治疗信心;④准确评估患者精神压力,向患者介绍抑郁症病因,解释疾病发病机制、危害,对生活、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生活自信,建立良好社会价值,正确、积极面对和对待抑郁症,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①护理满意度:将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0.875,效度0.869)发给患者独立或在家属帮助下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方式、护理质量等,分值0~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②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选择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试验组对照组40 40 tP护理前56.64±3.45 56.66±3.44 0.026 0.979护理后20.05±1.01*22.34±1.24*9.056 0.000护理前55.64±3.28 55.66±3.31 0.027 0.978护理后19.24±1.02*21.05±1.03*7.897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机能 躯体疼痛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试验组对照组40 40 tP护理前55.78±2.64 55.81±2.66 0.051 0.960护理后90.64±3.05*88.24±2.48*3.861 0.000护理前55.64±2.58 55.66±2.57 0.035 0.972护理后90.64±2.45*87.64±2.01*5.987 0.000护理前55.71±3.05 55.73±3.04 0.029 0.977护理后91.21±2.64*89.05±1.78*4.290 0.000护理前56.34±2.78 56.33±2.81 0.016 0.987护理后90.96±1.24*87.68±1.34*11.362 0.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6],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环境、遗传、生理、疾病等,引起患者心理及精神障碍,进而诱发抑郁。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促进疾病治疗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对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应用及取得效果较为满意。分析原因为: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精神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通过评估心理状态、确定护理诊断及问题等,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析原因: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生活孤独、身体素质差、患有基础疾病等有关;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介绍,分析危害、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康复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情绪;通过语言沟通、音乐疗法、情感支持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释放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护理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使得患者精神愉悦、心情乐观,减少疾病、情绪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采取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较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