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蒙,王瑞芬,管雯斌,孙也淇,李凌轩,李俊磊,王立峰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2]。研究发现EBV感染与胃癌有关。2014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提出EBV相关性胃癌(EBV-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EBVaGC)是一种特殊的亚型,是免疫治疗的主要受益群体[3]。EBVaGC是一组具有显著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独特基因改变的肿瘤。目前,国内报道的EBVaGC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EBVaG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治疗及预后,以提高病理医师对EBVaGC的认识。
1.1 材料收集2010年4月~202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576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标本,由两名资深病理医师重新复阅切片。所有病例均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筛选出EBVaGC标本21例。
1.2 方法
1.2.1HE及免疫组化 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DAB显色,一抗包括MLH1、PMS2、MSH2、MSH6、HER-2,购自上海罗氏公司;PD-L1购自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Claudin-18.2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Leica全自动染色机及罗氏公司Ventana Ultr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
1.2.2EBER原位杂交 使用罗氏公司Ventana Ultr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EBER原位杂交。原位杂交蛋白酶、EBER探针、原位杂交蓝染染液和红色复染剂均为罗氏工作液。参照U INFORM iVIEW Blue ISH染色程序操作。在阳性对照细胞核着色良好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核着色为深蓝色记为阳性,以平均视野>5%的肿瘤细胞阳性且排除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及间质淋巴细胞阳性,归类为EBVaGC[4]。
1.2.3FISH检测 对HER-2免疫组化2+者加做FISH检测,探针购自美国雅培公司,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 结果判读
1.3.1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MMR)免疫组化判读标准 在内对照(正常胃腺上皮及淋巴细胞等)细胞核着色良好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染色为阳性;4个蛋白均阳性为错配修复蛋白功能正常(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 p-MMR),至少一种蛋白阴性则判定为错配修复蛋白缺失(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d-MMR)。
1.3.2HER-2免疫组化判读标准 0:无着色或<10%肿瘤细胞膜染色;1+:≥10%肿瘤细胞微弱或隐约可见膜染色,或仅有部分细胞膜染色;2+:≥10%肿瘤细胞有弱到中度的基底侧膜、侧膜或完全性膜染色;3+:≥10%肿瘤细胞基底侧膜、侧膜或完全性膜强染色。参考2016版胃癌HER-2检测指南[5],2+者须加做FISH检测。
1.3.3Claudin-18.2免疫组化判读标准 根据染色程度分为4级:无细胞膜或细胞质染色为0分,弱细胞膜或细胞质染色为1分,中等细胞膜或细胞质染色为2分,强细胞膜或细胞质染色为3分。以Claudin-18.2在≥40%肿瘤细胞染色程度≥2分定义为阳性[6]。
1.3.4PD-L1免疫组化判读标准 采用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 CPS)[7],即CPS=(PD-L1阳性肿瘤细胞+PD-L1阳性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肿瘤细胞总数×100,CPS值≥1即为PD-L1阳性,反之为阴性。
1.3.5FISH HER-2基因扩增检测 在100倍油镜下观察胃癌细胞核,计数50个细胞,统计Ratio值,Ratio值=50个细胞核中红信号总数/50个细胞核中绿信号总数。Ratio值<1.8为阴性;>2.2为阳性;1.8~2.2时,可以选择增加计数细胞至100个,或重做实验进行判读。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χ2检验及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576例胃癌中检出EBVaGC 21例,占同期胃癌的3.6%,其中男性17例(81.0%),女性4例(19.0%)。发病年龄42~74岁,平均61岁,中位年龄62岁;位于近端胃13例(61.9%),远端胃8例(38.1%);肿瘤最大径1.5~11 cm(表1)。
表1 EBV相关性胃癌2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2.2 组织学特征7例(33.3%)肿瘤细胞弥漫片状、小梁状分布,细胞多角形、合胞样,核空泡状,核膜明显,核分裂易见,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图1);7例(33.3%)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细胞中等大小(图2);少数病例肿瘤细胞核被黏液推挤至一旁形成印戒细胞。Lauren分型:肠型7例(33.3%),弥漫型4例(19.0%),混合型2例(9.5%),不能确定型8例(38.1%)。WHO分型:伴淋巴样间质的癌7例(33.3%);其他非伴淋巴样间质的癌14例(66.7%):包括管状腺癌7例(33.3%),低黏附性癌4例(19.0%),混合性腺癌2例(9.5%),未分化癌1例(4.8%)。
2.3 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21例EBER原位杂交均显示肿瘤细胞核着色为深蓝色(图3、4),其中5% 2.4 EBVaGC与non-EBVaGC临床病理特点比较EBVaGC和non-EBVaGC在发病部位、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PD-L1 CPS评分、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根据肿瘤细胞EBER阳性百分比将EBVaGC划分为5% 2.5 治疗与预后21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并进行了D2淋巴结清扫,术后有8例患者行化疗。2例失访,5例死亡,14例生存,生存时间1.30~88.13个月。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结肠癌[1,9]。自1990年Burke首次报道EBV阳性胃癌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部分胃癌的发生与EBV有关[10]。虽然EBV在成人中的感染率高达90%,但在胃癌中的感染率较低。2014年TCGA分子分型中EBVaGC约占9%,其发病率在各地区及人种之间有所不同,如北美白种人中EBVaGC发病率为16%,日本为7%;国内报道吉林省约7.6%、安徽省4.1%、北京3.9%、山东省2.1%[11-12]。本组中EBVaGC仅占比3.6%,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目前,其地区及人种之间感染率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13]。 EBVaGC被定义为在肿瘤细胞中检测到EBV感染[14],EBER原位杂交是诊断EBVaGC的金标准,但对于EBER阳性肿瘤细胞所占百分比目前尚未统一标准。根据肿瘤细胞EBER阳性百分比将EBVaGC划分为5%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表2 EBV相关性胃癌与非EBV相关性胃癌性△临床病理特征比较[n(%)] 本实验发现EBVaGC与non-EBVaGC相比,其具有以下临床病理特点:(1)好发于近端胃,平均最大径5.5 cm。(2)Lauren分型以不能确定型最为常见,WHO分型以伴淋巴样间质的癌常见,但其他组织学亚型腺癌也可以检出EBV阳性[11]。在本组21例EBVaGC中,仅1/3病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仅根据组织学形态决定是否行EBER检测可能会导致部分EBVaGC漏诊。(3)肿瘤浸润程度浅,淋巴结转移率低,TNM分期早。(4)与non-EBVaGC相比,EBVaGC中PD-L1 CPS评分高(85.7%vs28.8%),尤其在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中PD-L1 CPS评分更高。(5)HER-2状态:本组21例EBVaGC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显示HER-2均无过表达和扩增,而对照组non-EBVaGC(162例,1例未做)中HER-2过表达者19例(11.7%)。此外,Bermudez等[15]报道在non-EBVaGC中16%病例表现出HER-2扩增;另有研究显示胃癌中HER-2过表达的发生率为13.4%[16]。上述研究表明:在EBVaGC中HER-2表达和HER-2扩增均受抑制。(6)Claudin-18.2表达:本组21例EBVaGC中Claudin-18.2阳性率47.6%。目前,我国关于Claudin-18.2在胃癌中的表达数据较少,查阅相关文献[2,17-18]发现,在高加索人中EBVaGC的阳性率为77.7%,non-EBVaGC的阳性率为32.4%;在日本人群中EBVaGC的阳性率为84%,non-EBVaGC的阳性率为40%。尽管本实验数据与文献报道有差异(推测可能与不同抗体克隆号、不同人种及不同阳性标准有关),但Claudin-18.2在EBVaGC中的阳性率高于non-EBVaGC。此外,有学者报道在TCGA 4种分子亚型中,EBV亚型中Claudin-18.2的阳性率最高[2]。(7)4种MMR均无缺失,与文献报道相符[19]。 目前,关于EBVaGC患者预后的研究结果不同。多项研究支持EBV感染是预后较好的因素,其中TCGA数据库的一项研究显示EBVaGC比其他分子亚型预后好[20]。此外,一项整合了东西方的超大样本(375/4 244,8.2%)临床数据也显示EBVaGC患者的生存期更长[21-22]。然而,少数研究发现EBVaGC与non-EBVaGC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样本量小,一些患者尚未出现终点事件,删失数据多,差异不显著。(2)样本内一些患者具有特殊的分子改变,如TP53[23]、BCOR突变[24],具有这些分子改变的患者预后差且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本组中19例获得随访,5例患者死亡,组织学类型均为非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且有3例PD-L1 CPS<1,另2例PD-L1 CPS为2,生存时间1.3~51.67个月,提示在EBVaGC中组织学类型为淋巴样间质的癌,PD-L1 CPS评分高者常伴有良好的预后[25]。 目前,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治疗胃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21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26]中,对于HER-2扩增阴性的转移性胃癌,PD-L1免疫治疗已上升至一线治疗(PD-L1 CPS≥1三级推荐,PD-L1 CPS≥5一级推荐)。有文献报道HER-2阳性胃癌和EBVaGC之间无交叉[27];本组21例HER-2均无扩增,提示PD-L1阻断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在胃癌(尤其是EBVaGC)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8-29]。 Claudin-18.2是Claudin家族的一员,是紧密连接的组成部分,可以调节细胞外屏障功能。Dottermusch等[18]研究发现,胃癌中Claudin-18.2表达与EBV感染状态有关,并认为肿瘤细胞中Claudin-18.2表达可能与EBV介导的致癌机制有关。本组21例EBVaGC中47.6%病例Claudin-18.2阳性,提示EBVaGC中Claudin-18.2高表达有望成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30-31]。 综上所述,EBVaGC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好发于男性、近端胃、TNM分期早、淋巴结转移率低、PD-L1 CPS评分高,约1/3病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癌。此外,与non-EBVaGC相比,EBVaGC中PD-L1 CPS评分高,Claudin-18.2阳性率高,HER-2扩增受抑制。尽管EBVaGC预后有争议,但绝大多数文献均支持该亚型预后好,生存时间长。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和Claudin-18.2靶向药的应用,将使更多的EBVaGC患者获益[32]。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