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

2022-02-01 11:26程江平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技能型创新性创造力

程江平

一、研究背景

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对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提出一定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进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强调技术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完善技能人才的素质结构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逐渐提高,在我国人口红利减少的背景下,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将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在中职学校培养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培养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使命所然。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进行了研究,如郎群秀[1]、鄂甜[2]、陈祥芬[3]等人,但现有研究多聚焦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应有范式,深入探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创新性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且与创新性技能人才成长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更少。此外,现有相关研究多采用演绎法,或限于通过创新性人才的概念对创新性人才的特征进行推演,或套用人才学有关人才成长“八大规律”的理论来推测创新性人才的成长规律,真正运用实证调查方法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及扎根理论研究法,对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职学校更有效地培养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内涵

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技能的角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技能型人才创新的特定含义更多地表现在“技能”上,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个方面,但更强调心智技能[4],在此基础上将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更多地泛化理解为“高技能人才”,并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作出了解读,如认为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较高的创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5]。二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有研究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并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是以发展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具有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人才[6]。此外,蒋波[7]、程江平[8]、周德竹[9]等人从不同角度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阐释。

本研究依据创新能力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认为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是具备创新人格、倾向与能力,并掌握专门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他们已通过自身的创新性活动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这里的贡献既包括发明创造,也包括工艺改进和自主创业。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各阶段的教育共同完成。虽然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差异,但在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中职教育可为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力理论和创造性人才成长

结合创造力的相关研究,从多个维度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可能的成长路径进行分析。创造力成分理论由阿马拜尔(Amabile)于1983年提出,是创造力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创造力由与领域相关的技能、创造力相关技能和任务动机三大成分组成,这三个成分共同影响了个体的创造力。阿马拜尔认为,创造力成分理论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10]。但同时,阿马拜尔认为其所提的这几种技能和动机都属于个体认知和人格特征层面的要素,忽视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基于此,阿马拜尔对创造力成分理论进行了修订,以便研究社会环境激励和破坏创造力的因素[11]。

也有学者从人格特征的角度分析创造性人才的影响因素。斯滕伯格于1991年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可被开发、培养和提升的心理特质,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个性、动机和环境六个因素综合影响了创造力[12]。奇克岑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则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创造力理论模型。他认为创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具有创造性的人最大的不同特质在于“文化基因”。相较于生物学上的基因,他认为,文化基因决定了创造力,进而提出了创造力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共涉及三个要素:包含文化、习惯、语言和符号的领域、把新事物带进符号领域的人以及能确认并证明其创新性的专家圈子[13]。虽然创造力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皆关注了三个共同的要素,即认知(智力)、人格和社会环境。基于此,本文将有关创造力的理论作为开展此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取样

人才成长规律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重复的必然关系或概率性重复关系,既有必然关系,也有偶然关系,但对必然关系影响因素的探索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重点。由于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很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创造性劳动。因此,本研究从Z省部分中职学校推荐的优秀毕业生中主要选取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功的毕业生以及部分企业高管、世界技能大赛冠军获得者、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作为研究对象,受访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二)研究方法

1.半结构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获取受访者关于自身成长为创新创业者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的信息,以及受访者对于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的看法。为了获得上述信息,研究者设计了以下访谈提纲:

问题1:回忆成长经历,请您谈谈对您现有成就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可适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追问:①家庭情况:如父母职业、经济条件,家庭氛围等;②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对你成长的影响:专业学习(课程)、学生干部、社团活动、教师、校外实践活动、同学关系、创业经历、学校管理……;③工作后的影响:单位特点、工作环境、工作团队等)。

问题2:您认为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品质是怎么样的?这些品质对您现在的成就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问题3: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看法:①您认为“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具有哪些特征?成长影响因素有哪些?②谈谈您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观点。

2.扎根理论法

扎根理论是从资料中形成理论的一种方法[14]。其资料可以是访谈资料,也可以是其它文本性质的资料,如研究对象的日记等。扎根理论法的核心是其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对访谈者所谈内容进行概念化提炼)、关联式编码(厘清各概念之间可能的关系,如情境关系)和核心式编码(确定核心类属)。扎根理论的编码并不一定遵循上述三级编码过程,很多时候反复循环,但整体上遵循了“概念、范畴、关系剖析、核心类属确定”的过程。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半结构访谈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理论剖面图。

(三)三级编码及处理结果

通过三级编码,获得中职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编码的过程要尽量保持客观科学,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1.开放式编码

这一阶段主要对访谈者所谈内容进行概念提炼。研究者先随机选择17位受访者(约三分之二)的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提取相应的概念,之后,再对另外9位受访者(约三分之一)的资料进行编码,发现没有新增加的概念,前17位的码数已经达到基本饱和。本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两个:影响因素和培养建议,因此开放式编码过程中区分不同的研究问题进行初始概念提取。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细致阅读,总共提取出约140个关于影响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因素的概念节点,涵盖学校学风、教师榜样、创业经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庭氛围宽松、家人支持、团队支撑、兴趣、勤奋、坚持执着、外向、豁达等约48个不同概念(有些概念意义相近,作为同一概念处理)。这48个概念又进一步形成17个初始范畴,如中职学校管理因素、教师的影响、实习经历、家庭经济环境、团队支持、兴趣及意志态度类品质等。关于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议,总共提取出53个概念节点,涵盖举办创新技能相关的竞赛、重视学生的实践实习、重视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等41个不同概念。这41个概念又进一步形成了创新创业技能比赛、专业兴趣激发、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辅导等13个初始范畴。开放式编码结果见表2。

表2 开放式编码结果

2.关联式编码

通过上述开放式编码,提取了初始概念,并概括获得了初始范畴,而关联式编码主要是厘清各概念及范畴之间可能的关系,形成更大的类属。本研究在初始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教育因素、所处环境、个人品质等8个更大的类属。本研究是从影响因素及培养建议两个方面对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了探索,对于访谈结果的编码也分别进行,关联式编码的结果较为清晰地表明,不管是从自身成长影响因素的角度,还是从人才培养建议的角度,均指向了学校教育教学因素、学校创新创业教学因素及学生人格与心理干预因素。

3.核心式编码

这一阶段的编码主要是对关联式编码所确立的类属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进行明确,突出核心类属的中心位置,以及核心类属与其它类属的紧密关系。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础在于学校培养,其中较为关键的是实习实践、专业兴趣激发、创新创业比赛与教学、人格与心理塑造;在学校培养的基础上,人才成长的核心在于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包括能吃苦、付出、坚持等意志态度类品质,以及能合作、豁达等人际沟通类品质。而个体所处的环境、获得的支持及自身兴趣因素,对于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起着稳定影响作用。

四、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果

1.学校培养是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础影响因素

表3 关联式编码结果

图1 核心式编码结果

学校的管理因素、教学因素、创新创业教学因素、教师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生干部及社会工作经历等,均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创造力成分理论,创造力的形成主要受领域相关、创造力相关(包含创新人格品质)及任务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是培养这些技能特别是领域相关技能的主要力量,对于任务动机等的影响可能更多是间接的,通过学生对专业相关兴趣的养成而提升其内外动机水平。同时,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心理的养成也离不开中职学校的教育以及教师的相关影响。

2.个人品质形成是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核心影响因素

学生个体内在的优秀品质是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形成的核心影响因素。创新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精神或品质。扎根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意志态度类品质和人际沟通类品质是被提及最多的影响因素。每个学生所处的学校教育、社会及家庭环境等更多起了外因的作用,这些外在因素需要通过改变学生内在人格品质才能对创新的形成起到真正作用。创造力成分理论也认为创新人格品质属于创造力相关技能,对创造力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3.环境因素对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养成存在重要影响

在深度访谈过程中,较多受访者提到了受家庭环境及周围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对创新创业产生动机并付诸实践。家庭条件不好、周边亲朋好友或邻居从事相关行业的创业或就业、父母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等,均是重要的促发因素。此外,也有受访者提到了从周边环境中获得支持(家人、朋友、团队、政府等)是创新所不可缺少的。虽然在创造力成分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逐渐也被提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但其更似一个围绕性因素,在学校培养及个人品质因素之外,对创新性技能型人才起着关键但非直接的作用。

4.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漫长而螺旋的过程

本次访谈对象主要由中职学校在优秀毕业生中进行推荐,但从推荐对象毕业时间来看,2010年后毕业的学生非常少,另外,推荐的总人数也不多。这些推荐均为随机推荐,虽不能必然表明中职学校近期培养的优秀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不多,但也部分折射出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另外,中职学校对于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起的是基础铺垫作用,很多关键性的促发因素可能较难通过学校教育而达成。因此,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重视来自环境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作用。

(二)中职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1.重塑目标定位,培养创新人才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潜力,只要遵循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就能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成为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研究还表明,中职学校在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更多起到基础和铺垫性的作用,而并非最为关键的直接促发因子。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讲,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随着时代变革和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智能化时代,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再停留在培养常规生产的操作性技能型人才上,也不应定位培养直接的创新创业者,而应定位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为未来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养成提供基础。此外,在深度访谈中,许多受访者在谈到其当前成就的影响因素时,都表达了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对其成长的积极作用。因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不仅可为中职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也有利于学生专业兴趣与动机的培养和专业认可度的提升。

2.变革课程内容,注重人格塑造

处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基础性地位的中等职业教育,应通过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改变过去“文化基础知识”够用就行的课程导向,也不能满足于只教授学生工作岗位的基础操作技能等入门性质的技能,而应向中职学生提供充足的能够促进其个体发展的文化基础课程和职业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重视专业兴趣与动机、关键人格塑造,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3.优化实践操作,促进创新生成

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在于实践领域,这从受访者反复提到实习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的重要性中能够得到提示。相对于讲授式教学,中职学生更欢迎活动性操作,而且实训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此,中职学校要重视体验教学,多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教学问题,提升学生学习效果。Z省2018届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研也表明,毕业生认为母校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社团活动(21.81%)、实习实践(21.80%)和校园生活(18.56%),而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教师水平需要改进的均不到10%。针对这些问题,中职学校需要在实习实践上进行个性化、制度化的设计与尝试,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机会,优化实习实训教学和管理,提升实训实习质量。为此要多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4.营造民主氛围,实施环境育人

许多访谈对象都对学习生涯中的教师有深刻印象,特别是那些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能够给予学生肯定、为学生指明专业发展前景的班主任或专业课教师。这种影响对这些访谈对象取得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反,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偏见甚至歧视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中职学校应改变学生的管理方式,引导中职教师更加尊重和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生活中营造自由、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大胆创新,从而重建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技能型创新性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