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卫东,宋敬茹,刘明月,张永彬,郭力娜,焦琳琳,谷海红,那音太
(1.华北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唐山市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210;3.河北省矿区生态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210;4.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210;5.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基础和载体,重点加强建设“思政”,强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正确办学方向,明确“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实现“三全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重视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2]。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5]。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6]。随着一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政策的颁布,课程思政已成为各大高效和科研院所的重要研究热点。课程思政相关研究逐渐深入,研究学者、机构逐渐增加,研究的主题逐渐呈现多样化,研究相关分支热点也更加细化,及时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是课程思政相关政策制定的关键科学依据。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和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7],对2000-2021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和可视化分析,探索课程思政发展历程和趋势,掌握国内学者、机构和刊物对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关注度,明确研究热点,掌握研究动态,探究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不足,推动本领域研究的发展,为本领域的相关部门政策制定、颁布与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所获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采用高级检索方法进行文献检索,主题词设置为“课程思政”,检索年限至2021年12月31日,检索范围为学术期刊,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CSCD,最终获取文献数量为1638篇文献。
综合利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科技文献挖掘软件CiteSpace对“课程思政”文献进行计量分析。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文献的主要主题、次要主题、学科期刊、中国学者、机构和基金等进行计量分析。将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作为网络节点类型,利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2000-2021 年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依据图1呈现的发文量趋势将课程思政研究划分为萌芽、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2000-2010年),年发文量低于10篇,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发文量较少。起步阶段(2011-2016年),年发文量在10-20篇之间,此阶段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有一定增加,发文量呈线性增长趋势。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此阶段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研究关注度明显增强,年发文量呈对数形式急速增加,由2017年的40篇增加到2021年的781篇,5年发文量约翻了20倍。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预测2022年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为878篇,相较于2017年增加量较小,可能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即将步入稳定期。
图1 2000-2021年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趋势
分析课程思政研究成果来源情况,可明确学科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的关注度,同时明晰期刊对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视程度,为课程思政研究在学科知识积累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课程思政研究的1638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几十个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期刊较为分散。从期刊发文量来看,2000-2021年间,发文量最大的期刊是《中国外语》《中国翻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界》和《核农学报》,发文量分别为18篇、7篇、6篇、5篇、5篇,其中大多数是以外国语言为主题的期刊。其他的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位《中国电化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教育研究》等期刊,主要以教育学和工学为主题的期刊,如图2所示。课程思政研究的论文主要发表于外国语言领域的期刊,表明课程思政是外国语言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他学科期刊发文量较低,尚未形成一致性观点。从主要学科来看,课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发文量超过100篇的学科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和中等教育,分别发表1081篇、189篇、137篇、121篇,如表1所示。从不同教育等级学科来看,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发文量最高;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也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有了一定探索;但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等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非常薄弱,这个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其次,发文量为80篇的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字、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这表明课程思政研究在上述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应用得到了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除上述学科外,课程思政在中国语言文字、体育、生物学等学科中的研究得到了细化与延伸。
图2 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来源期刊分布图
表1 2000-2021年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学科
从作者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武汉体育学院赵福学和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分别为8篇、6篇和4篇,其他作者发文量均在3篇以下,如图3所示。从作者合作网络来看,课程思政研究已初步形成一定的合作团队。以卢芳国教授为核心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团队致力于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推广,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路径[8]。以赵富学教授为核心的团队专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将“育体”与“立德”融入体育课程实践中[9]。以冯亚青为核心的天津化工协同中心团队把“新工科”理念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以促进教学改革[10]。以陈意教授为核心的四川大学团队尝试以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11]。以徐忠东教授为核心的合肥师范学院团队探讨了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12]。以孙安强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关注医工交叉类专业课的思政素材积累与课程思政建设[13]。以林海萍教授为核心的浙江农林大学团队和以贾坤同教授为核心的中山大学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微生物学和海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实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及优秀的教学成果[14]。以倪贺为核心的华南师范大学团队,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将课程思政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15]。肖华锋教授团队和张放教授团队重点关注电力类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思考,在课程目标达成度、学生评教、课程成绩等取得显著成效[16]。总体而言,课程思政研究在不同领域已经初步形成固定的科研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有些团队已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团队多以同一学校的教研组成员为主,相同或相近学科不同单位的核心学者团队间的课程思政研究交流较少。
图3 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情况
图4 作者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从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机构来看,大部分发文机构为大学,北京、上海和吉林等省市的机构对课程思政研究较多,主要因为这些地区率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号召。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上,其余学校发文量在9-15篇之间,如图5所示。从发文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各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对课程思政研究相对较为独立,如图6所示。
图5 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情况
图6 机构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2.4.1 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从主要主题和次要主题中选取排名前10的主题如表2所示。从主要主题来看,思政课程文献数最多(385篇),其次是思政建设(101篇),其余的主要主题文献数在17-56篇之间,表明课程思政研究中,课程思政和思政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次要主题发文量排名前3的是思政建设、思政课程和思政教育,分别为226篇、171篇和126篇,排在其后的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工作等,发文量均小于100篇。
表2 2000-2021年课程思政主要和次要主题的发文量
2.4.2 课程思政研究主题演进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课程思政研究主题不同聚类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特定聚类中关键词的演进,可支持掌握课程思政研究前沿动向[17]。关键词时间线如图7所示,关键词聚类前8的聚类词为课程思政、思政课、主题式、思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认识。
图7 课程思政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
第一聚类词“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也是研究获取文献的主题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演变顺序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建设创新、新时代、人才培养、三全育人、专业思政。此类研究是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时,道德、品德也同时得到培养,是思政与教学相结合领域长期重点关注的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二聚类词“思政课”。思政课是由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思政建设等关键词演化而来,该类研究起步较晚,平均起步之间为2006年,以相互配合、社会实践、德育机制、实践教学等为起步,至2019年和2020年出现了教学设计和综合服务为关键词的研究方向。
第三聚类词“主题式”。该类主题研究时间较长,关键内容清晰,主要以主题式、案例式、融合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分支研究方向相对较少,仅在2013年出现以高效为关键词的研究方向。2018年以后主题式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关注逐渐减小。
第四聚类词“思政课程”。思政课程2010年左右开始相关研究,2011年成为热点研究方向,该类研究重点德育资源积累,鼓励在当代高校开展德育研究,2018年以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关注逐渐减小。
第五聚类词“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时间较长,研究方向较多,学者在高职生、价值引领、协同育人、思政理论、思政育人等方面开阵了思政教育相关研究。由热点时间轴图谱开看,此类研究具有较多的中心程度突出的节点,表明相关学者在对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相关长期研究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该研究方向仍是未来长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第六聚类词“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开展了较长时间研究,该研究中心突出,突现关注点较少,2020年以后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较少。
第七聚类词“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起步与2010年左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单纯的思政课程,难以满足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因而越来越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方面研究上,从而实现思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被学生所接受,并达到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是高等教育实现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长期研究的热门方向。
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科技文献挖掘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1年“课程思政”核心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探究课程思政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展过程大致包括萌芽、起步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及《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等期刊上,说明高等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投入较多,外语相关的期刊更多关注课程思政的融入。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等阶段的课程思政研究非常薄弱。研究机构和学者对课程思政集中研究的较少,且研究团队多为同一个单位学者,不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除课程思政外思政建设、思政课、思政教学等主题与课程思政研究更为密切,课程思政的发展还是以传统思政为基础,将其如何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从课程思政研究主题演进趋势来看,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包括思政课、主题式、思政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课程、认识,其中思政教育始终是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方向,而专业课程自2011年以来成为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