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业余体校 张福云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归纳法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新型体校的建设,提出四方面发展建议:一是转变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社会服务;三是强化文化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四是激发师资活力,提升训练水平。
体校是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各级体校共2183所,较1992年的3700多所[1]缩减明显。同时,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存在选拔模式不够透明,后续就业保证不足,政策资金扶持不足,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等困惑[2]。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 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深化体校改革[3]。因此,本文以近年来我国业余体校的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探索“体教融合”背景下新型体校的创建和发展思路,为各级各类体校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近年来我国业余体校的发展情况。
(1)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CQVIP)查阅相关期刊论文,登录国家体育总局(www.sport.gov.cn)和教育部(www.moe.gov.cn)网站查阅相关政策文件,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资料。
(2)访谈法: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针对论文中相关问题和研究内容走访咨询校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和教师,获得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归纳法:在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提出新时期我国新型体校的创建思路和具体改革发展策略等。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各类体校始终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根本任务,但研究显示:全国绝大部分体校向省市专业队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占不到学生总数的10%,而且绝大多数体校毕业生因学历层次低、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和运动技能单一而失去了社会竞争力[4]。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社会对于高层次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需要极为迫切。体校以往的单轨办学模式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学校规模萎缩、招生难和就业难在所难免。可见,体校原有的培养目标已难以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且不适应社会对高端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体校必须尽快转变培养目标,更新培养理念,以新方式、新方法开展专项教学、训练和管理活动,由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单轨办学模式向既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又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双轨模式转变,让体校不仅仅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基地,更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体育人才的地方。
资源,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可资利用的自然物质或人力。相对于普通学校,体校在竞技体育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不仅拥有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而且具有众多的高水平体育专业师资。根据《通知》指示精神,在今后体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其竞技体育资源优势,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通过推动构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等形式,帮助当地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2020年9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解读体教融合最高规格政策会时指出:一方面体校要继续发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体校在体育育人方面的作用,各级各类体校今后要成为当地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中心,在体育教育培养方面要更多地把体校的体育资源(包括场地资源、教师教练员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带动、引领当地体育教育与和体育训练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是促进运动员自身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体校的“以训练为中心”思想;“学训矛盾”突出;体教结合停留在表面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困扰体校发展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全面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所有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权力,并保证文化教育质量,通过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等形式,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进而补齐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文化教育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努力实现新型体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培养目标,逐步树立“文化知识、运动成绩、思想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成才的需要。
教师和教练员是体校教学和训练的主导者和具体实施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决定了体校的最终培养质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曾指出:不少省市体校拔苗助长,过早地加大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身心的创伤,导致过早地夭折、伤病缠身和文化欠缺。因此,为深化我国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必须全面提高广大体校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通过岗位培训或学历教育等形式尽快扭转体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习交流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训练手段陈旧等问题。与此同时,通过保证体校教师和教练员的工资薪酬,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等途径激发体校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在此基础上,广大体校教师和教练员必须严格按照青少年运动项目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扎实的训练,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坚决杜绝拔苗助长、弄虚作假等违背教育、运动训练规律和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行为。
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使命的驱动下,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实现体育和教育的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用体育和教育的资源共同推进体校的全方位改革,通过转变培养目标,提升社会服务,强化文化教育,激发师资活力等途径实现“新型体校”的创建与发展,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体育接班人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培养目标,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健康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