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生宾 卢 衡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下,高技术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其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技术企业的生存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死亡率”高,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等特征,其成功率远低于传统企业;(2)规模不大,据国家统计局 《高技术企业数据统计系统》数据显示,我国83%以上高技术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由于资源禀赋的先天劣势,大多高技术企业都在创立初期历经艰辛,有的甚至被迫 “夭折”。因此,高技术初创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保持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特别是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高技术企业只有依靠不断加强对自身技术、产品的创新,才能增强在动态环境下的适应力、竞争力,而知识是创新的基本要素,在企业创新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高技术领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成熟的大企业也无法独自跟上这样的发展速度,更何况初创企业往往资源短缺、知识基础薄弱,更需要丰富而多样的信息、资源,以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知识搜索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对于高新企业知识搜索的研究较少,而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切入,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知识搜索活动特征的研究则完全处于空白阶段。知识搜索如何促进企业持续成长,帮助企业延长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知识搜索活动是否不同?是否有适合该阶段的搜索模式?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对高技术企业通过知识搜索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问题进行研究。
Ichak (1979)[1]将我国的企业寿命周期划分为包括孕育期、青春时代、盛年时代等在内的9个寿命周期,此后,胡继灵 (2001)[2]将高技术企业的寿命周期划分为新生、成长、成熟以及衰退期;赵继新等 (2009)[3]则划分为起步、成长与成熟阶段;李金生和来顺玲 (2014)[4]、Saleth(2016)[5]均划分为初生、成长以及成熟期。基于以往研究,本文将高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而针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主题,将重点考察前3个阶段。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以及高知识密度等特点,因此,其生命周期也与传统企业有一定区别,主要体现在成长率高、周期短以及死亡率高。总结过往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企业生命周期类型主要包含完整型、短寿型、生存型和发展型。其中,发展型(如图1所示)可认为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变革来突破生长极限,实现新的发展,而这正是高技术初创企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图1 发展型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成长
理解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在于企业成长理论,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Marris 和 Penrose(1961)[6]提出 “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这一异质性的资源分析体系思想。 Loukas(2021)[7]认为一个企业能力体系是由不同的能力因素组合而形成的一个能力系统,其核心优势来源于多方面资源、信息以及技能的有机结合。杨隽萍等 (2013)[8]认为企业的知识保有量直接决定其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吴松强等 (2021)[9]也指出了组织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来源于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李瑞雪等 (2019)[10]认为绩效的增长是企业成长的表现之一,短期绩效主要体现为财务绩效,长期绩效主要体现为竞争优势。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开展小而微的利用式创新有利于提升其短期绩效,开展具有创造性和破坏性的探索式创新有利于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两种创新的平衡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11,12]。
Benner和 Tushman (2015)[13]基于创新知识基的差异以及推进程度,对创新予以利用式与探索式的区别。利用式创新是指对当前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完善,维持现有竞争优势;探索式创新强调获取新元素,推进新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发掘潜在新市场,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利用式创新具有渐进、投资小且经营风险低的特点,这种活动方法较易成功,能够促进企业短期绩效的提高;探索式创新产品具有突变、高投资以及低风险等特征,可能短期内不利于绩效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能够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14]。
相较于单维度的创新,双元创新要求企业准确识别、协调自身资源,在二者之间取得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15]。如果企业只一味强调利用式创新,可能会降低其创造力、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适应能力,不利于长期发展;如果企业过度投入探索式创新,则可能会陷入不断探索、失败无回报、继续探索的恶性循环;因此,企业若要获得长久成功,应注重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的均衡发展[16]。双元创新平衡是高技术企业长远发展之道,而创新的基本要素在于知识。企业较以往更加依靠知识资本的有效获取与运用,且高技术领域知识高度密集、技术日新月异,更加需要丰富多样的知识元素,以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知识搜索活动显得格外重要。
本地搜索能够以较小的学习成本和认知成本吸收熟悉的知识,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纽带联系,使得新创企业更容易吸收和整合知识,推动利用式创新能力的培育[18,19]。而宽泛的远程搜索能够使企业获取高附加值的知识,有助于企业培育难以被模仿的创新能力,并通过研发和生产制造等价值链环节实现创新、增值[20]。平衡知识搜索是指协调本地、远程搜索,从而能发挥两者的协同、互补效应,为开展双元创新奠定基础。若企业过分强调本地搜索,极易造成知识冗余和重复,久而久之会扼杀创造力,导致 “核心刚性”[21];另外,远程搜索范围宽泛、搜索难度大,极易导致搜索成本超过收益,反而阻碍了探索式创新[22]。因此,本文认为本地搜索与远程搜寻的平衡能够有助于减少由企业过分地依赖特定类搜索战略而可能引发的 “能力刚性”和 “创新陷阱”,从而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双元创新。
综上,高技术型企业以自身知识的高度积累及快速的创新为主要特点,其成长和发展依赖于创新,而创新又离不开对知识的大量获取、积累和转化。其中,本地搜索更有助于推动利用式创新,而远程搜索更有助于推动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更有利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提升,而探索式创新则会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产生更积极影响;合理地配置资源同时开展本地搜索与远程搜索,将有助于均衡双元创新,从而以较优路径提升企业绩效,获得长久发展,延长企业寿命。图2显示了知识搜索影响双元创新进而影响企业成长的总路线(粗箭头表示),以及知识搜索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路线(见虚线框部分),图2表明了高技术企业通过知识搜索驱动企业成长的机制。
图2 知识搜索驱动企业成长机制
高技术类企业的初创时期,一般都是拥有高水平的科技类企业家,或某些先进的技术(如发明、专利),但这不足以使企业形成其核心技术能力,核心技术产品仍然尚未完全定型。核心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新颖、异质的,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此时的企业应开展低阶的远程搜索,初步挖掘已有技术,推进核心技术的形成及其向核心产品的转化,取得探索性的创新产出,为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蓄积能量,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
成长期,企业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基于核心技术的最终产品逐渐推出,具备一定竞争力,但核心技术仍不够完善,所以此阶段是技术核心能力延伸和强化的过程。为了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飞速的成长的同时增强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应当进一步对核心技术、产品进行开发、改进。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深入本地搜索,能有效地整合自己在企业中所积累的信息和资源,提高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利用率,从中为客户搜寻和找到自己产品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促进自己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企业深耕所属领域,成为行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成熟期,企业的自主核心技术已完全成熟,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的成长速度减缓,随着时间的推进,部分企业会呈现生长停滞的状态,有的甚至就此走向衰亡。变革与创新是成熟期的高技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为避免产生 “核心刚性”、“路径依赖”等大企业病,同时也不陷入 “创新陷阱”,企业应开展平衡搜索,对已有的、熟悉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同时探索全新的知识领域,从而取得双元创新的平衡,助力企业二次成长。高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知识搜索活动有不同的侧重,同时,总体而言,企业对本地搜索以及远程搜索的投入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越来越趋于平衡,如图3所示。
图3 高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知识搜索活动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下,企业的成长具有持续性。企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变迁,都意味着企业成长经历了量与质两个方面的改变,对于高技术企业而言,知识搜索活动会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化而出现不同的侧重。知识的搜索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迈入了生命周期新阶段的企业,对其知识搜索活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螺旋递进的过程,企业也因此得以长久繁荣。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知识搜索驱动高技术企业成长螺旋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企业生命周期下知识搜索驱动高技术企业成长螺旋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解释性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究企业在经营生命周期视角下知识搜索驱动高技术企业发展机制,原因主要在于:(1)案例研究既能够被用来描绘真实生活的情境,解释现实生活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所认为或者假定的存在联系,又能够对事件发展情况进行动态、重复的追溯和评价,因此,较合理地应用于回答 “如何”以及 “为什么”的主要问题[23]; (2) 单个案例研究法常被广泛应用于那些具有较强代表性、典型化的案例,有助于给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更丰富的详尽细节和深入广泛的描绘;(3)横向的案例分析能够对不同时刻或地区的同一个案例做出分析,从而考察案例对象在不同时间维度、周期内的变化[24]。
本文充分遵循了典型性的基础原则,选取了华为公司作为一个案例来探讨,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有:(1)案例的匹配性。华为作为享誉世界的通信行业翘楚,公司自上而下对知识与创新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以开展知识搜索和创新活动,为探讨本文核心问题创造客观条件;(2)企业的典型性。华为1987成立时仅为销售代理商,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长为国际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其知识搜索活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领先的历程,很大程度上能代表高技术企业的知识搜索活动与成长方式,另外,在以往研究中华为也被选为高新技术企业典型案例[25],因此,对华为知识搜索驱动企业成长机制的探究,可为其他高技术企业提供借鉴;(3)数据的可得性。华为信息较为公开,从公司的官网、公开刊物以及公司人员讲话中可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且作为一家备受关注的成功企业,相当多的学者对华为公司进行研究,大量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案例分析材料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一些二手案例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了与任正非和华为公司有关的大量学术图书资讯材料、新闻报道、针对华为公司企业财务进行相关案例材料研究的大量学术论文、任正非的公开演讲视频与内部工作讲话稿或媒体采访稿、华为公司官网上即时发布的其他相关案例材料,以及其在华为公司官网上即时发布的华为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与其他相关财务信息来源资料等。在华为案例设计分析的操作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最为核心的图书资料和学术信息都根据需要分别经过了一个三角验证:华为图书资料与华为学术论文、华为官方网站出版的相关资料,以及华为传统媒体上已经发布的相关资料,只有经过了严格校验的大量学术数据和资料信息,才具有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华为理论上的科学观点作为佐证。
基于本文构建的知识搜索驱动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以企业生命周期演化的3个阶段为研究主线,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华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知识搜索、双元创新活动进行归纳,为后发高技术企业提供借鉴。
华为创立于1987年,靠代理香港公司的交换机完成原始积累。上世纪80年代末,华为凭借代理交换机业务留存的产品经验,向国内各零件供应商购买零部件,再进行组装、加工,然后作为自有品牌产品推向市场,华为首款产品BH01就此诞生。这款产品一问世便受到市场青睐,销售额节节攀升,但后来零部件供给被切断,华为的成长顿时被按下暂停键。由于生存压力,华为不得已踏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在成长的进程中,华为借助知识搜索,准确地识别市场机遇、创新动态,把握创新机会,结合自身积累的资源、经验,快速地推出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且质量更好的产品,迅速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任正非曾经说过:“公司的最重要价值在于批判性思维,华为应该专注于建立一个公司,在那里人们的头脑是主要的资产和资源依赖”。由此可知,华为尤为重视知识、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本文依据知识搜索活动以及双元创新绩效特征,将华为生命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初创期(1987~1995年)、 成长期(1996~2006年)以及成熟期(2006年至今)。
3.1.1 远程搜索
在代理销售交换机期间,任正非敏锐地察觉到目前国内市场这一领域仍是蓝海,对华为而言是重大的战略机遇。1989年,华为在HJD04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和升级,500门的HJD-04应运而生,这一款产品帮助华为打响品牌、获取大量盈利,也是从这时开始,华为高薪招聘了大量业内技术人才。1990年,华为通过逆向工程摸索,仿制出小型交换机BH01,市场反应良好,随后,华为公司开始针对BH01和PBX的交换机电路软件技术进行模仿,同时也加大了研发资金投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国内外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创新性交换机产品。1993年,为更好地从国外引进、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华为在美国正式成立了兰博公司,以其追随者的身份和角色不断地模仿和学习国外大型企业的先进科技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1995年华为对其研发能力进行了集中管理,成立了华为的中央研究部,作为华为总研发事务处的部门,该事务处的组织机构主导了各个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研发战略目标与资源配置等工作。从销售代理至推出自主开发的移动网络交换机、无线GSM解决方案,华为积极地引进、培养和积累相关技术与人才,主要开展远程搜索,从传统的代理制造销售逐渐向自主开发研制产品设计转型。
3.1.2 探索式创新
1990年,华为推出了一种单位用的小型数字化交换机BH03,在话务软件和电路板两个方面,华为坚持自主研发,实现探索式创新。在BH03交换机之后,华为开始大量引进名校毕业生,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把自主研发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1991年,华为公司正式推出了一款小型模拟空分式无线个人用户网络交换机HJD48,实现了技术上的又一突破,缩小交换机体积的同时提升了容量,也降低了成本,在性能上甚至超过了一些进口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好评。
随后,华为又开始进行局用交换机的研发,由于市场预测的失误,华为自主研发的空分模拟局用机JK1000在市场竞争中输给了更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此后华为开始重视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以便规划技术开发,避免资源浪费。1993年,华为孤注一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终于开发了自己的首个数字程控网络交换机代码C&C08。华为尽可能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经过300名研发人员1年多的辛勤付出,完成了C&C08的开发,并承接了首次数字交换机业务。
3.1.3 企业成长
尽管进入市场的时间晚于国际同行,但华为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这一阶段华为引进人才,建立研发机构,成立中央研究部,将自主研发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外同行业较为先进和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基于模仿进行自主研发。通过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华为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一些产品在部分性能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1994~1995年,中国电话网局用的交换机规模净增近1900万线,用户的交换机规模净增近400万线,电话机的普及率在全国已高达3.2%,城市规模高达13%,中国通信业以接近50%的超高速发展攀升。在任正非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指导下,1995年华为销售额高达15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3.2.1 本地搜索
在成长时期,华为主要实行本土化搜索战略,为它的快速扩张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1996年,华为公司开始了较大规模地与国内生产厂家、海外机构的合作,先后与俄罗斯、巴西、埃及等国家建立了合资企业,在世界各地范围内追求信息和电子通讯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1998年,华为正式组织并成立了预研部,开始系统性的对前沿性的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进行研发,其后又在达拉斯、莫斯科、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研究所,逐渐形成并建立了一个全球同步的研发管理体系,广纳海内外的优秀人才,掌握了通信技术和行业的最新技术。
华为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具有国际学术领先水平的科研机构之间共同开展了狭窄化的CDMA通信技术、SDH以及光纤线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网络通信技术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流与技术合作。此外,1996~1998年间,华为通过不断地优化整合当地的华为创新企业信息电子技术系统资源,主动地直接嵌入发展到一个具有区域性的华为创新企业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网络,为推动华为创新企业自身以及创新企业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网络的初步形成和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有利条件。
1999年,华为引入了IBM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来对研发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引入IPD后,每个产品都由各自的产品线管理团队(PDT)直接管理。每个产品线管理团队都是相对独立的,组成人员来自研发、采购、生产、市场、财务和用户服务等多个部门。IPD的引进使得华为的本地搜索活动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为华为后续高强度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基础。
3.2.2 利用式创新
C&C08的巨大成功使其成为了华为最重要的产品平台,华为不断依据用户需求,对C&C082000交换机进行利用式创新。该平台对华为产品研发的辐射面不仅仅局限于C&C08系列产品,后续研发并投入生产的A8010接入服务器、智能网排队机和移动无线交换机都是在C&C08交换机的平台基础之上,通过更改或增减部分功能实现的。在HJD48的基础上,华为的研发部门不断改进现有技术,推出了HJD系列化产品,以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切入更加细分的市场。1997年,华为凭借其自主研究和开发所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出了一套商用GSM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器件,打破了欧美公司对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绝对垄断。
3.2.3 企业成长
在成长期,华为跨越组织边界,以本地搜索为主导,通过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已有技术进行细化和二次创新,使其对已有技术的利用更具有差异性。1999~2000年这两年里,华为针对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南亚地区电信客户高投资回报率的需求特点,依靠低于竞争对手30%的电信产品价格优势,占领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GSM市场,之后,华为又运用同样的经营方式和手段把优势扩展到中东和非洲市场。2005年华为的技术和销售收入累计达到453亿美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长40%左右,国际化的战略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并在行业内初步建立起了国际化的产品和品牌,与此同时,华为越来越多的产品获得了更多国际运营商的青睐和认可。
3.3.1 平衡知识搜索
华为公司在快速成长的末段均衡本地以及远程搜索,加大了海外新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中心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除了对早期海外新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中心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和改造升级外,华为公司又在位于法国的塞尔日、瑞典的首都哥伦堡、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等欧洲地区相继建立了一个新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中心,以逐步拓展对欧洲东道国的高新技术和产业知识资源收集和信息获取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覆盖面。华为与海外的研发技术综合体共同合作成立了海外联合实验室,在这个产业发展关键阶段,华为从海外的多家联合实验室手中陆续获得了许多具有领先性的高新技术,通过与海外的研发技术综合体共同合作进行了海外联合领先高新技术的联合搜索,实现了公司技术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在成熟期,华为的知识搜索能力已经非常强大,并且可以通过其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研究所等机构对行业技术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华为对新颖知识的获取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自主研发,但却能对组织外部产生影响,体现出了向组织外部 “扩展”的特性。华为在ICT基础设施领域中,与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协同多方力量,力图实现ICT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公共安全、金融服务业等领域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华为建立了 “2012实验室”。通过“2012实验室”这个创新平台,华为对科技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完成了许多引领行业前进方向的创新举动。
3.3.2 双元创新
在利用式创新应用方面,2009年9月华为成功地对外交付了目前世界上首个新的LTE/EPC商用移动互联网连接网络,率先成功推出了从移动路由器网络连接系统到移动信息网络传输管理系统的和从终端连接到客户端的网络解决实施方案。至2016年,华为已经成功支持了覆盖全球17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移动电脑网络稳定正常工作运行。2019年,华为与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共同出资设立了5G商用和高技术工业联合应用创新研究中心,持续努力促进5G商用和工业技术创新应用的联合创新。
在探索式创新方面,华为主要产品涉及企业云计算、大数据、企业创新园区、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各个领域。2017年,华为新一代MATE10成为首款全新加载了人工智能芯片的移动终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一款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足够被称为由AI技术主导的移动终端。2020年开放鲲鹏全栈技术创新能力、昇腾全栈基础软硬件平台,促使合作伙伴高效地使用和发挥人工智能。以现有HarmonyOS和HMS作为服务核心的创新驱动及综合服务支撑能力,围绕着以智慧智能办公、体育健康、智慧智能家居、智慧交通出行和智能影音体育娱乐等服务为主的五大领域核心智慧生活服务场景,进一步完善全场景智慧生态,为消费者带来变革性的智慧生活体验。
3.3.3 企业成长
在成熟期,华为通过其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研究所等机构对行业技术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虽然对新颖技术的探索来自于自主研发,但其研发活动已经能对行业技术进步起到深远影响。对已有技术的利用体现在华为能将已有技术快速应用于各领域产品中,产生加成效应。2008年,华为在目前全球最大范围内拥有遍布来自全球的12个独立学院和3家研究所,为华为公司陆续贡献了30569件全球技术性相关专利,使其持续发展并迅速成为目前华为公司旗下拥有全球技术性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一家大型中国公司。发展至今,华为已在多个领域取得傲人的成绩,通讯设备、网络设备、核心路由器、5G专利数等项目均处世界第一。
本文以华为作为案例,对高技术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成长、双元创新以及知识搜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单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知识搜索活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总结归纳出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 “知识搜索-双元创新-企业成长”的理论模型:在初创期,企业从某一领域起步,开展远程搜索实现探索式创新,对该领域的认知逐渐深入,为下一阶段的成长做好准备;成长期企业锚定专长领域开展本地搜索,取得利用式创新成功,实现盈利,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成熟期,企业推进平衡搜索,双元创新齐头并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新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不同模式的知识搜索活动通过双元创新驱动企业取得短期的财务绩效以及长期的竞争优势,这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引领方向与实践借鉴的素材。
本文在回顾企业成长理论、知识搜索理论以及双元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搜索活动通过双元创新驱动高技术企业成长的机制:本地搜索能够以较小的学习成本、认知成本,吸收熟悉的知识,推动利用式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成果的取得,而利用式创新则有利于企业获取短期绩效,稳步提升;远程搜索能够为企业带来异质、高附加值的知识,有助于企业培育难以被模仿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思维,实现探索式创新,从而有助于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平衡知识搜索协调了本地、远程搜索,从而发挥二者的协同、互补效应,为企业带来双元的创新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华为进行案例分析,使这一机制得到深化,为高技术初创企业提供实践指导。
此外,本文以企业的生命周期作为分析框架,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知识搜索活动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其驱动企业生存和成长的机制也有所区别:初创期,高技术企业应主要开展低阶远程搜索,初步挖掘已有技术,推进核心技术的形成及核心产品的研发,取得探索性创新产出;成长期,高技术企业应当在初创期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对核心技术、产品进行开发、改进,推动利用式创新发展;而在成熟期,高技术企业应开展平衡知识搜索,避免 “核心刚性”与 “创新陷阱”,取得双元创新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填补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知识搜索、双元创新活动特征的研究空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本文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采取单一案例进行研究,所得结论的普适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未来研究中,可收集更多资料,采用多样化研究手段予以佐证;(2)本文主要基于案例研究法选择样本企业,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探讨了在企业生命周期下对知识搜索驱动高技术企业发展螺旋模型,未来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一系列实证研究,检验并改善和优化本方法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