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

2022-01-27 15:03魏官坤王永刚聂秀竹王开金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昭通市磷肥钾肥

魏官坤 王永刚 聂秀竹 陈 吉 王开金

(1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昭通 657007;2昭通市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通 657000)

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但在创造这个奇迹的背后,我国也消耗了世界60%的化肥。长期过量的化肥投入给环境、土壤造成了巨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减少化肥用量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需要,更是保护环境、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户收入的必要要求[1-2]。自2019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市农业部门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推进昭阳区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在不同海拔、不同作物之间开展了大量的肥料利用率试验,目的在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使用量,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为摸清昭通市昭阳区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主要粮食作物如玉米等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状况,进一步推进土壤治理工作,设置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2个区组,进行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昭通市昭阳区苏甲乡布初村,试验地土壤为水稻土土类、潴育型亚类、黄壤性土属、黄泥土种,成土母质为残破冲积物。土样耕层土壤容重1.15 g/cm3,含有机质 24.42 g/kg、全氮 62.2 g/kg、有效磷 59.5 mg/kg、速效钾 87 mg/kg,pH 值 5.73。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有金沙江牌尿素(含纯N 46%)、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6%)、硫酸钾(含K2O 50%)。

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云瑞668。

1.3 试验设计

采用对比无重复试验设计,设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配方施肥共8个处理,具体施肥量如表1所示。小区面积36 m2,小区间设置走道,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准确标识。

1.4 试验过程

播种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按“S”形随机选择采样点,在确定采样植株的大行距处采集土样,按四分法分装入袋,取样深度为0~20 cm。每个小区随机采集植株样品1株,包括茎、叶、块茎、根,然后密封送检[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施肥的肥料利用率

2.1.1 氮肥利用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下同)。肥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如下: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缺素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中养分含量)×100

根据表1、2、3中数据计算,氮肥的利用率为45.39%。

表1 各处理施肥量 单位: (kg·hm-2)

2.1.2 磷肥利用率。根据表1、2、3中数据及肥料利用率公式,磷肥利用率为21.81%。

2.1.3 钾肥利用率。根据表1、2、3中数据及肥料利用率公式,钾肥利用率为40.70%。

2.2 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

2.2.1 氮肥利用率。根据表1、2、3中数据及肥料利用率公式,氮肥利用率为47.40%。

2.2.2 磷肥利用率。根据表1、2、3中数据及肥料利用率公式,磷肥利用率为12.93%。

2.2.3 钾肥利用率。根据表1、2、3中数据及肥料利用率公式,钾肥利用率为40.12%。

表2 各处理产量 单位:(kg·hm-2)

3 结论与讨论

2020年,全国肥料利用率已经达到40.2%,但离发达国家近60%的肥料利用率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试验结果表明,2个区组中钾肥与氮肥的利用率都达到了40%以上,已经高于全国的肥料利用率,但是磷肥利用率非常低。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试验地选址不合理。试验地上年是水田用地,保水保肥性非常好,其土壤肥力较好,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已完全能够供应作物的生长。二是受周边地块施肥的影响。试验地地势较低,遇到降雨天气,其他地块施用的肥料随雨水流到试验地,影响施肥量。三是管理不合理。试验地距离较远,管理不方便,农户在行间种植苦荞,前期苦荞的生长抑制了玉米的生长,导致玉米产量不高。四是品种选择不合理。试验品种云瑞668是中低海拔品种,种植在2 000 m左右的海拔地区不合理,影响了产量。五是虫害严重。当年草地贪夜蛾危害严重,虽然进行了3次防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高发时期试验地危害率达到2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5-6]。

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经验,科学选址,科学规划,争取将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提升至40%以上。

猜你喜欢
昭通市磷肥钾肥
国际磷肥市场跌势不减
国际钾肥市场走势下行
上半年磷肥行业运行呈现“两降三增”特点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花生增产巧喷磷肥
磷肥:国内屡遭“冷眼”国际利好频传
亲人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