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子宫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22-01-26 08:22:12胡裴裴陈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肌瘤良性影像学

胡裴裴,陈静

子宫肿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可发于女性任何年龄,以20~50 岁的育龄女性最为常见[1]。其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子宫腺肌症和平滑肌瘤,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2]。多数子宫良性肌瘤不难诊断,但有部分良性肌瘤患者会表现为临床恶性而形态学良性,或临床良性而形态学恶性,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行子宫全切术,使得部分可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永久失去生育能力[3]。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进展到中晚期才会出现疼痛、直肠压迫及尿路症等,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4]。另外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患者的治疗预后也更为不同,因此子宫肿瘤患者早期的正确诊断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CT 与MRI 均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但两者各有其优缺点,本研究观察CT 与MRI 在子宫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6月至2020 年6 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8 例子宫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8~76岁,平均(45.6±8.7)岁。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子宫肿瘤;(2)接受CT和MRI检查;(3)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排除标准:(1)影像学图像丢失或缺损;(2)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3)意识障碍。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西门子64排CT 机,在患者肚脐至耻骨联合范围内进行扫描,检查时应充盈膀胱,先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对比剂,静脉注射剂量80 ml,以3.0 ml/s 的速率进行注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 mA,扫描层厚及间距均为5 mm。然后利用MSCT 后处理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并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 系统中,由放射科医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诊断。

MRI检查采用美国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的左肾下极水平至会阴平面进行扫描,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DWI 和矢状T1WI 和FLAIR 序列轴位成像。先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对比剂。结束后对扫描图像进行重建,最后由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和诊断。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放射诊断医师对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进行双盲阅片,重点观察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及强化程度等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诊断价值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138 例子宫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82 例,包括子宫腺肌症27 例,子宫肌瘤39 例,黏膜下息肉16例;恶性肿瘤56 例,包括子宫内膜癌24例,宫颈癌21 例,平滑肌瘤肉瘤5 例,平滑肌瘤肉瘤3 例,癌肉瘤3 例。

2.2 影像学特点 CT 仅可在横断面上显示子宫结构,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质部分强化,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MRI可在横断面、矢状面上显示子宫结构,平扫以T1WI 等低信号为主,T2WI 偏低信号,FSAT 序列呈稍高信号,部分边界稍模糊,部分可见周围环形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多数肿瘤无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显示细胞型肌瘤有明显均匀性强化,退变型肌瘤仅有轻度或不规则强化。

2.3 CT 与MRI 检查结果 138 例子宫肿瘤中,CT和MRI均检查出83 例良性肿瘤和55 例恶性肿瘤,CT检查漏诊10 例恶性肿瘤,误诊9例恶性肿瘤;MRI检查漏诊3例恶性肿瘤,误诊2 例恶性肿瘤。见表1。

表1 CT 与MRI 检查结果 例

2.4 诊断价值分析 MRI 检查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均P<0.05),见表2。

表2 CT 与MRI 检查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平滑肌瘤,好发于30~50 岁妇女,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其中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最为常见,症状与肌瘤大小、部位及有无变性有关,与肌瘤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好发于50 岁以上妇女。约90%的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症状,若肿瘤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若肿瘤浸润子宫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时,会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肿瘤晚期还会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5-7]。无论子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在疾病早期肿瘤体积较小时的诊断是较为困难的,当良性转为恶性或恶性发生转移时才明确诊断,已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选择一种能尽早定位和明确诊断子宫肿瘤性质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案,降低良性肿瘤恶化及恶性肿瘤致死的发生率。

目前,CT 和MRI 仍然是除手术病理活检外诊断子宫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病理活检虽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但只能在肿瘤切除后进行,对术前制定子宫肿瘤的手术方案无法做出合适指导。CT 检查操作便捷、速度快,能较好地区分肿瘤成分,既能辨别是否为原发肿瘤,又能显示是否有腹膜和淋巴结转移。但CT 检查仅能显示横断图像,故常不能明显区分单纯囊肿、子宫浆膜层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8-9]。MRI 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可多方位、多角度和多序列扫描,以清晰观察患者盆腔及子宫的解剖结构,准确定位肿瘤部位,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清除识别有无囊变、是否浸润周围脏器等多种病理征象[10-12]。此外,在检查过程中,可改变MRI 扫描参数来扩大其扫描面积,可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分期,如MRI 图像上的结合带则可作为肿瘤是否侵犯子宫肌层的标志[10]。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 检查(均P<0.05),其中CT 检查漏诊10 例恶性肿瘤,误诊9 例恶性肿瘤;MRI检查漏诊3 例恶性肿瘤,误诊2 例恶性肿瘤。这表明MRI 检查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与陈晓萍等[13]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由于CT检查的组织分辨率较低,无法明确判断肿瘤侵犯程度,只有在子宫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子宫外形增大时,才能做出明确诊断,但此时患者病情基本已进入中晚期,因此CT 检查会漏诊部分早期子宫肿瘤患者[14]。而MRI 检查的软组织分辨率及组织对比度明显优于CT检查,可得到任何方位的三维断层图像,能清晰显示子宫肿瘤在子宫内及子宫旁组织内的浸润情况,因此对病灶的定位和诊断也更为准确[15]。

综上所述,CT 与MRI 均可有效显示子宫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但MRI的诊断效能高于CT,对子宫肿瘤进行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也更好。

猜你喜欢
肌瘤良性影像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