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话语的(去)合法化策略研究∗
——基于Python的文本分析

2022-01-26 10:21孙成志张嘉钰
外语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合法化

孙成志 张嘉钰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116024)

提 要: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生态话语分析已经成为话语研究的热点。针对某一生态主张的“合法化”与“去合法化”的争议是生态话语中各利益相关方的论战焦点。本文以日本重启核电新闻话语为例,借助Python 文本分析技术,探析生态话语中“重启核电”与“零核电”主张对立的双方是如何通过合法化策略实现各自生态观的(去)合法化的,进而论证合法化策略在生态话语分析中的可操作性。

1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加剧以及全民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在人文社会学科的“生态转型” 中应运而生(何伟 魏榕2018a:64)。话语的生态取向分析,即生态话语分析(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EDA)已经成为社会文化视域内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Al⁃exander,Stibbe 2014;雷蕾苗兴伟2020)。生态话语分析指在生态语言学框架下分析话语中的生态意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以探索语言与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Stibbe 2015,Alexander 2018,何伟魏榕2018b,汪少华纪燕2019,李淑晶刘承宇2020)。生态话语中,某一生态主张的“合法性”(legalization)问题往往是各利益相关方的论战焦点,因此生态话语的合法化策略研究理应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然而依托合法化策略(legitimation strategies)的话语研究重点关注移民、战争、商业竞争、国际纷争等有争议性事件(van Leeuwen,Wodak 1999;林予婷苗兴伟2016;Methven 2020;辛斌2020),对生态话语的关注明显不足。

现阶段,围绕核电重启与输出、核废水处理等核能相关议题的争论是日本生态话语讨论的最大焦点。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核电“安全神话”破灭的阴云一直笼罩着日本社会,核废水的排放问题也备受全球争议,构建“零核电”社会的呼声持续高涨。与此同时,3·11 地震以来日本民用与商用电价分别上涨22%与25%,能源现状不容乐观(日本资源能源厅2021),部分日本政府官员及企业强烈主张“重启核电”。日本两家最大的报纸媒体《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关于“重启核电问题”的生态观念截然不同,前者主张“重启核电”,积极推动核能的恢复与发展;而后者则是“零核电”的倡导者,主张应最大限度地限制核能的发展(生田目学文春川美土里

2020 )。

本文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借助Py⁃thon 文本分析技术,以日本重启核电站社论为例,分析“重启核电”与“零核电”论战双方在生态观上的差异,以及表征各自生态观的合法化实践方式,以此揭示生态话语中隐藏在语言形式下的社会实践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借助话语策略的识解操作(construal operations)对日本生态话语开展合法化分析,是将西方的话语理论拓宽至日语新闻语篇的有益尝试,也为我们厘清生态话语背后日本主流媒体的立场、观念和态度,提供更详实的语言学证据。

2 理论基础:合法化策略

合法化(legitimation)是运用话语策略赋予事物合法性的话语实践(Martin⁃Rojo,van Dijk 1997:560)。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合法化指基于社会道德规范与价值观,赋予事物合理性、正当性、恰当性的言语行为(Suchman 1995:574)。凡是回答“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话语都属于合法化的范畴(van Leeuwen 2008:105)。换言之,合法化的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某一行为或观点的合理性与正确性。van Leeuwen(2008)提出的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将合法化的话语策略分为权威化策略(authorization)、道德策略(moralization)、合理化策略(rationalization)与寓言讲述策略(mythopoe⁃sis)4 类,每类策略又包含若干具体手段。

本文在吉田正生(1990)的“説得技法”(劝说技巧)以及韩娥凜(2018)的合法化策略语言标识的基础上,将以政府官员、第三方机构为代表的“证言”纳入权威策略下的权威手段,将“比喻”纳入道德策略中的抽象化手段,同时将合理化策略中工具型手段与“因果关系”和“无征兆记号”相对应,理论型手段与“定义”“标签”“分类”相对应,构建日语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参见表1)。

表1 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及识别方法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围绕日本重启核电争论的生态话语,基于自建小型专题新闻语料库,探析主张“零核电”与“重启核电”生态观的论战双方是如何借助合法化策略实现生态观的(去)合法化。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话语生产者是如何构建生态话语的3 类社会实践主体,即“日本政府”“核电企业”“地方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2)在“是”与“否”的争论语境下,作为公共话语的论战双方在表征各自生态观时,其使用的(去)合法化策略有何差异。

3.2 数据来源

以“再稼働”(重启核电)为关键词,从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两大报纸《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在线语料库①中检索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事故)至2021年3月11日期间新闻标题中包含上述关键词的社论,自建“日本重启核电专题新闻语料库”。通过筛选,剔除重复报道以及非相关报道,分别收集语料40 篇(39,574 字)和32 篇(39,839 字)。

3.3 分析流程

围绕“政府”“企业”及“民众”3 个能源话语的社会实践主体进行分析,具体流程如下:(1)借助Python 文本分析技术,提取《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两家报纸媒体对3 类社会实践主体的所有指称词,比较不同媒体间指称词及其搭配词的使用差异,如图1所示。(2)提取包含3 类社会实践主体的小句,参照表1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及识别方法,以小句为单位对句中所有的(去)合法化策略进行标注,以此探究两家报纸媒体在实现各自生态观时(去)合法化策略的使用差异。

图1 基于Python的文本分析流程②

4 结果与讨论

4.1 生态话语的社会实践主体分析

在社论涉及的能源危机话语中,社会实践主体主要可分为“政府”“企业”“民众”3 类。其中,“政府”包括日本政府和地方行政机构,“企业”包括核电企业和其他企业,“民众”包括全体国民以及核电站所在的地方民众。由于地方行政机构、其他企业和全体国民在文本中出现次数较少,本文主要关注“日本政府”“核电企业”“地方民众”这3 类社会实践主体。

由表2可知,《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在“日本政府”和“地方民众”的指称词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对于重启核电不同态度的具体话语表征。具体而言,在核能政策争议语境下,主张“重启核电”的《读卖新闻》对“日本政府”这一社会实践主体的关注度更高,指称词的类型更为丰富且使用频次明显高于《朝日新闻》(χ2=14.42,df =1,p <0.01)。而倡导“零核电”的《朝日新闻》为突出国民对核电安全的担忧与质疑,佐证“零核电”的民众诉求,其关注的社会实践主体集中于核电站所在地的“地方民众”,指称词类别多元且使用频率明显多于《读卖新闻》(χ2=63.79,df =1,p <0.01)。

表2 3 类社会实践主体的指称词统计表

基于语料库的搭配分析是研究话语塑造与形象建构的有效工具(潘峰黑黟2017:45)。本文通过提取与各社会实践主体相关的高强度搭配词(Jaccard≥0.3),梳理其构建的社会实践主体及其与生态话语之间的关系。统计发现,《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在各社会实践主体的搭配词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就“日本政府”这一社会实践主体而言,《读卖新闻》的高频共现词包括“安全性(安全性)”“推進(推进)”“活用(有效利用)”“全力(全力)”“丁寧(细致)”等表征政府积极作为、全力推进能源改革的词汇,具有明显的积极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以及“欠かせない”(不可或缺)“必要”(必要)“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可再生能源)等,突出强调核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对于能源匮乏的日本而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前提下,《读卖新闻》构建一个全力应对各类能源危机,确保核电安全,为国民经济发展积极作为“日本政府”形象。而《朝日新闻》中“日本政府”的高频共现词包括“福島第一原発(福岛第一核电站)”“不透明(不透明)”“不信(不信任)”“疑問(怀疑)”等,反复提及福岛核泄漏事件,并公开质疑政府披露信息的可信性。同时以“反省(反省)”“改める(端正(态度))”等词汇搭配,要求政府对自身能源政策进行反思。另外,由“代替電力(可替代电力)”“節電(节约用电)”“改革”((电力系统)改革)等高强度搭配词可见,其认为现阶段的电力短缺可以通过节约用电、改革电力系统等方式予以解决,核能也可以由风能、太阳能等所替代,重启核电不是恢复能源供给的唯一选择。在这一语境下,《朝日新闻》构建出一个不顾民众反对、不考虑其他可替代解决方案,执意重启核电、失信于民又疏于反思的“日本政府”形象。

就“地方民众”这一社会实践主体而言,《读卖新闻》中的高频共现词包括“支援(支援)”“安全性(安全性)”“確保(确保)”等,表征日本政府积极援助地方、确保核电安全性的词汇;以及“理解(理解)”“同意(同意)”等再现地方民众理解政府决议、同意重启核电的高强度搭配词。这两组搭配词充分表明“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之间围绕重启核电政策的良性互动关系。而《朝日新闻》的高频共现词主要为“危険(危险)”“福島(福岛)”“事故(事故)”“被害(受害)”“避難(避难)”等,以福岛核事故为实例揭示核电安全神话的破灭;并通过“不安(忧虑)”“懸念(担忧)”“不信(不信任)”等心理词汇来表征“地方民众”对政府制定的重启核电政策以及避难计划的不安与恐慌。以上可知,同为核电企业所在的“地方民众”,在“是”与“否”的核电存活争论中,其媒介形象截然不同。主张“重启核电”的《读卖新闻》,构建出一群支持政府能源政策改革、“深明大义”的地方民众形象;而力求“零核电社会”的《朝日新闻》,建构的则是笼罩在“核电安全神话”破灭阴云之中,对其安全性忧心忡忡的“地方民众”。

就“核电企业”这一社会实践主体而言,两家报纸都通过“審査(审查)”“定期検査(定期检查)”等客观描述各大核电设施接受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审查的情况。但《读卖新闻》通过“申請(申请)”“万全(万全)”“対応(应对)”等高频搭配词来说明“核电企业”主动配合各方安全检查、并为重启核电制定万全的对策。而《朝日新闻》则更多提及“福島(福岛)”“基準(标准)”“汚染水(废水)”等,多次提及核泄漏事件以质疑核电的安全性、以及审查标准的合理性,“核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备受质疑。

以上可见,在“零核电”与“重启核电”的冲突语境下,论战双方通过区别使用指称词及其高频搭配词,建构出3 类截然不同的社会实践主体。这也凸显出论战双方截然不同的生态观,即《读卖新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认为核能是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且短时间内难以被替代的、安全的可再生能源。而《朝日新闻》则将民意与核电的安全性视为判定核电能否重启的核心要素,并主张通过电力系统改革及寻找可替代能源,解决当下日本社会的能源危机。那么,论战双方又是如何借助(去)合法化话语策略实现其各自生态观合法化的呢。

4.2 生态话语中的(去)合法化策略

《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在针对“重启核电”这一争议性事件时(去)合法化策略的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去)合法化策略使用情况统计表

从各类话语策略的使用数量上看,《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在描述“日本政府”和“地方民众”的社会实践时,(去)权威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占总数的50%左右。此外,对比发现,在表征“日本政府”的社会实践时,《朝日新闻》(去)道德策略的使用频次明显更高(χ2=5.26,df =1,p<0.05);在表征“地方民众”的社会实践时,《朝日新闻》倾向于使用(去)道德策略(χ2=5.68,df=1,p <0.05),而《读卖新闻》更倾向于使用(去)合理化策略(χ2=7.31,df =1,p <0.01)。

4.21 (去)权威策略

权威策略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证明事物的合法性,使话语生产者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主要体现为“习惯”(custom)“权威”(authority)和“推荐”(recommendation)3 种具体话语手段(van Leeu⁃wen 2008:108)。“习惯”指顺从大多数人的做法或传统惯例,在文本中可通过“民衆(大众)”“民意(民意)”“世論(舆论)”等反映一般民众评价标准的具体语言装置,以及“定期検査(定期检验)”“固有(特有)”等表示惯例做法的词予以识别。“权威”则包括个人权威与非个人权威,可以表征为“ ~と言う(说)”“ ~と強調する(强调)”“ ~と述べる(论述)”等引用政府官员话语的言据表达,以及“ ~を踏まえ(基于)”“ ~に従い(依据)”“ ~に基づく(基于)”等表达根据官方的某种政策、文件等基准进行某项活动的具体语言形式。“推荐”指根据专家、道德模范的建议进行某种行动,主要通过专家学者、权威机构的转述话语予以识别。

如表4所示,“习惯”手段最常被用于讨论“政府与民众关系”议题,描述“地方民众”的社会实践。由于同意重启核电的地方民众较少,《读卖新闻》不断在社论中提及政府和核电企业为“获得地方民众的理解”所做的努力,并重点引述重启核电支持者的声音,以此实现“重启核电”能源观的合法化。而《朝日新闻》通过引述民众的反对声音,强调重启核电“有违民意”,以实现“重启核电”去合法化的话语目的,如例①。

表4 (去)权威策略使用情况统计表

①朝日新聞が10月25、26日に実施した世論調査では、原発の運転再開に55%が反対した。各紙の世論調査でも国民の過半は再稼働には慎重だ。(朝日新闻,2014-11-08)//朝日新闻10月25、26日实施的民意调查显示,55%的民众反对重启核电。各大报纸的民意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国民对重启核电持慎重态度。(笔者译,下同)

权威手段最常被用于讨论“核电的安全性”议题和“核能的可替代性”议题。《读卖新闻》更倾向使用权威手段构建“日本政府”的社会实践(χ2=4.27,df =1,p <0.01)。通过引述政府官员、权威机构的话语来证明“核电是安全的”“新标准是世界最严格的”以及重申“重启核电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着力构建“核电是必要且安全的”“核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生态话语语境。在这一语境下,与《读卖新闻》同样主张“重启核电”的日本政府,被建构成致力于确保核电安全、“一心为民”的政府形象。另一方面,《朝日新闻》更倾向于使用权威策略中的推荐手段(χ2=8.00,df =1,p <0.01),多通过引用专家、学者以及“日本火山学会”等学术机构的话语来证明核电实际存在安全隐患,以此实现对重启核电决议的去合法化目的。同时回避“核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核能并非不可替代”的预设下,主张政府、企业和民众应齐心协力共渡能源危机难关,“节约用电是最大的电源”。为此,《朝日新闻》将“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的关系置于互为“他者”。

4.22 (去)道德策略

道德策略指援引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对某事物或某行为进行评价。在重启核电的社论中,道德策略主要表现为“评价”手段。“评价”指通过使用明确带有情感色彩、包含意识形态的词对事物或行为进行评价以实现合法化的目的(同上:110)。日语中通过带有明确评价意义的形容词、形容动词、副词等予以识别。

评价手段主要用于“核能的可替代性”议题与“政府与民众关系”议题。如表5所示,在再现“日本政府”的社会实践时,《读卖新闻》借助“高騰((电价)暴涨)”“困難(困难)”“短所”(缺点)等表示消极评价意义的词汇来论述火力发电的诸多弊端,以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短时间难以普及的现状,以此凸显核能的不可替代性,强调政府重启核电决议的正确性,如例②。

表5 (去)道德策略使用情况统计表

②火力発電には、温室効果ガスの排出量が増える短所もある。太陽光や風力など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の普及促進が望まれる。しかし、短期間では困難だ。…(政府は)安全を確認できた原発から再稼働を急ぐ必要がある。(读卖新闻,2011-11-03)//火力发电还存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缺点。希望推进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但短时间内很困难。……(政府)需要尽快重启已经确认是安全的核电站。

而《朝日新闻》多使用“不安(不安)”“不信(不信任)”“懸念(担忧)”“混乱(混乱)”等表示消极语义韵的词汇来评价“重启核电”给地方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借助“不信(不信任)”“責任がない(没有责任)”等消极评价表达来批判,没有民意支持的前提下,政府强行推进重启核电的能源政策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4.23 (去)合理化策略

合理化策略指阐释事物或行为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走向,来体现事物或行为产生、发展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工具型”的话语手段(同上:113),即阐释做某件事的目标、手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在语言形式上,可以通过表达主观目的的“(の)ために(为了)”“ ~ように(为了)”“ ~を目指す(旨在)”等语言装置予以识别。

表6 (去)合理化策略使用情况统计表

“是”与“否”的对立双方在再现“地方民众”的社会实践时,《读卖新闻》更倾向使用合理化策略中的工具型手段(χ2=7.31,df =1,p <0.01),如③。围绕“政府与民众关系”议题,通过强调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防灾对策和避难计划、协助当地自治体等手段,实现其保护国民生活、赢得当地民众理解的目的。在支持“重启核电”的社会语境下,“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实现话语实践上的良性互动,成为相互支持、理解的“我者”。“日本政府”在核安全问题上尽职尽责、一心为民,而“地方民众”也充分理解和信任政府的能源政策、深明大义,实现“重启核电”主张的合法化目的。

③民主党政権時代、野田首相は産業空洞化や雇用喪失から国民生活を守るため、関西電力大飯原発の再稼働を決断した。(读卖新闻,2015-08-12)//民主党执政期间,野田首相为了保护国民生活免受产业空洞化和失业的影响,决定重启关西电力大饭核电站。

研究发现,围绕“核电的安全性”“核能的可替代性”“政府与民众关系”等议题,为实现“重启核电”的能源主张,《读卖新闻》建构“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的互为“我者”关系,主要借助权威策略中的权威手段以及合理化策略中的工具型手段,实现其“重启核电”的合法化目的。而为实现“零核电”倡议,《朝日新闻》建构“日本政府”与“地方民众”的互为“他者”关系,主要使用权威策略中的推荐手段以及道德策略中的评价手段实现“重启核电”的去合法化目的。

5 结束语

本文将合法化策略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丰富生态话语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并改良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合法化策略,提出日语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及其语言学标识,以日本重启核电新闻话语为例,探析“零核电”与“重启核电”社论是如何实现其各自生态观合法化的。研究发现,主张“重启核电”的《读卖新闻》与倡导“零核社会”的《朝日新闻》,通过指称词及其高频搭配词对3 类社会实践主体的概念进行多层次的动态建构。“是”与“否”的双方借助合法化话语策略,围绕“核电的安全性”“核能的可替代性”“政府与民众关系”3 个议题展开论战,以实现各自生态观的合法化。

研究表明,话语生产者可以借助合法化策略实现生态观的(去)合法化。在“是”与“非”的冲突语境下,改良后的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可以与东北亚语境下的日语新闻语篇实现更有效的融合,通过语言现象揭示生态话语语言背后隐含的生态观以及社会实践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生态话语分析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注释

①《读卖新闻》ヨミダス歴史館https://database.yomiuri.co.jp,《朝日新闻》聞蔵Ⅱビジュアルhttps://database.asahi.com.

②KW(关键词列表),countKW 和Collocation_total 如下:

其中,kn指第n 个高频词;xn指第n 个高频词的个数;ynm指第n 个关键词的第m 个搭配词;znm指第n 个关键词的第m 个搭配词的个数。

其中a 为搭配词在高频词前后5 个词内出现的次数;F1为高频词在全体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即n;F2为搭配词在全体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即znm.Jaccard 系数可用于比较有限样本集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Jaccard 系数越接近1 搭配强度越大,越接近0 搭配强度越小(樋口耕一2014)。

③表3中括号外数字为该话语策略的实际出现次数,括号内数字为标准化后,即每万字中该话语策略的出现次数,百分比为该话语策略在话语策略总数中的比例。

猜你喜欢
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合法化
新西兰公投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安倍频频指责《朝日新闻》被批幼稚
日本“咸猪手”记者被抓
加拿大正式提出大麻合法化法案
日本右翼围剿《朝日新闻》
日本报纸中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