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选择

2022-01-25 02:56刘徐湘
重庆高教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差距大学对策

刘徐湘

(云南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 昆明 650091)

一、问题提出

西部高等教育相对于东部高等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该问题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中,有两种观点形成对峙:一派学者认为两者在数量、规模和质量上存在绝对的差距,需要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投资的力度[1];另一派认为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合理的,其差距是教育与经济发展适配的结果[2]。为了研究该差距的实际状态,潘璐璐等用国际通用的GINI 模型对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的不平衡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分布相对地理、人口、经济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平衡性,即东部高等教育明显强于西部”[3]。怎样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议题,一般的建议是政策上给予支持[4]和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资[5]。但是在政策上支持到什么程度,怎样在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人才局部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下[6]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明确的对策与建议。本文选取该问题作为研究议题,通过数据分析与历史事实分析,提出缩小高等教育东西部差距的强干预选择与对策建议。

二、弱干预和强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两种干预策略的界定

弱干预和强干预,作为干预方法率先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该项研究由沈原教授领衔,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实际上衍生出社会学的新议题:中国的“体制优势”创造的“权力”与“市场”的结合,需要找到符合中国实践的社会学解释理论。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保持着一致性与延续性,由于政治体制的优势,中国赢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社会学的一般理论很难解释这一现象,只有西方“行动社会学”框架下的“社会学干预”理论,可以尝试对该问题做社会学的研究和解释。“在探讨‘社会的生产’时,对社会学干预的方法也就应当进行相应调整:对社会自组织机制发育明显的群体,可以大致按照图海纳学派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工作,我称为‘弱干预’;但对于社会自组织机制发育缓慢的群体,则探求新的方式,加大力度,甚至设法将某些理念直接灌输进去,促成其自主性的发育,我称为‘强干预’。”[7]按照沈原的研究,西方“行动社会学”中图海纳学派的方法仅仅是“弱干预”,而带有中国特色的体制与权力介入的干预才是“强干预”。

借鉴社会学的解释框架与对策方法,本文认为,弱干预与强干预可以作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析理路与选择依据。

(一)西部高等教育强干预与弱干预概念的合理性与初步界定

1.西部高等教育干预背景与事实客观存在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一直保持着对高等教育的总体干预。中央政府层面,有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对西部的政策倾斜以及科研课题的西部项目等;西部地方政府层面,有各个省份的西部振兴计划、面向境外的发展战略(如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等。西部高校层面,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东西部高校对口援建项目等。

2.西部高等教育社会自组织机制发育程度有高低事实存在

西部高等教育可被视为社会自组织系统。从外在看,它与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自组织系统;从内在看,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教学运作、对人财物的聚集等也形成自组织系统。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有自组织机制发育程度高低问题。一定时期西部高等教育社会自组织发育程度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按照该项事实判断其自组织发育程度的高低。如果说社会自组织发育程度高低是判断强弱干预策略的依据的话,那么西部高等教育由于其自组织发育程度存在高低事实就有着强弱干预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初步界定西部高等教育的强干预与弱干预。所谓强干预,是指西部高等教育内外部自组织机制发育没有达到高度成熟的程度,由此,需要采取强干预的对策,即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以高强度的干预对策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治理学校内部人财物等事务。所谓弱干预,是指西部高等教育内外部自组织机制已经达到高度发育的程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以低强度的干预对策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治理学校内部人财物等事务。

(二)西部高等教育强干预与弱干预强度标准与概念界定

怎样判定西部高等教育内外部自组织机制发育程度的高低,怎样判断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对高等教育干预的强度,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由于西部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于东部高等教育的概念,所以以上两项判断都需要以东部高等教育为参照。根据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事实,基本可以判定西部高等教育自组织机制发育程度低于东部,但是无法断定对西部高等教育干预的强度。

我们之所以无法断定对西部高等教育干预的强度,是因为没有干预强度判定的标准与依据。从表面上看,无论是中央、地方政府还是高校,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干预强度都高于东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8],如果我们从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需要出发,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作为断定干预强度的依据,该问题就明确了:干预强度没有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差距的目标,那么干预强度就不够,属于弱干预;干预强度达到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差距的目标,便可断定西部高等教育干预强度达到了标准,属于强干预。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存在两起整体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布局、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差距的事件: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东部高等教育向西部的战略迁移;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次重要的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基于该历史背景及其效应,我们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差距”作为标准判定干预的强度有着历史事实的支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西部高等教育干预强度标准为是否达到“缩小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差距”的要求。由此可以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弱干预与强干预作出进一步的界定:所谓弱干预,即没有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目标的对策与方法;所谓强干预,即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差距目标的对策与方法。

(三)西部高等教育强干预与弱干预概念界定的意义

以上界定有着明确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丰富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理论。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关心的论题,怎样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从绝对数量来看,东西部高等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投资与干预力度[9]。但是,关于加大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才能扭转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并没有理论的研究。本研究试图提供强弱干预的理论视角,为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提供一种理论解释。第二,为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提供实践对策。基于强弱干预的视角,可以为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提供实践对策思路。

三、弱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中央与西部地方政府及西部高校都加强了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干预的力度。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西部地方政府与高校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

1.中央政府层面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给予西部高等教育极大的支持。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成为中央的战略部署之一。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2018年,教育部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发展,标志着对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份的部省合建机制的形成。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中,教育部对西部高校发展明确支持,首批一流大学的名单中,位于西南边疆的云南大学和西北边疆的新疆大学赫然在列。教育部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单列西部项目,支持西部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2.西部地方政府层面

西部地方政府极力发展高等教育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虽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但是在高等教育投入等方面,西部地方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以四川省为例,1998—2013年,高等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平均为3.65%,最高年份达4.23% ,该投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云南甚至成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最快的省份,记录在《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增长最快的是云南省(113.87%)。”[10]同时,西部各省份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出发制定本地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并结合各省份实际确定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2.西部高校层面

东西部高校之间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截至2011年底,“支援高校已由2001年的13所扩展到94所,77%的‘985工程’建设高校参与了对口支援工作;受援高校由2001年的13所扩展到67所,覆盖了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西部各高校出台人才发展与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着力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加强教学科研管理,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以上3个层面的措施表明,中央、西部地方政府及高校都采取了干预对策,试图缩小东西部高校之间的差距。

(二)1999年与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变化的现实数据分析与强弱干预判断

1.1999年与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变化的数据分析

现实的情况是,三者的努力并没有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我们可从两组对比数据看1999年与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变化(见表1和表2)(1)两者之间的差距统计参考彭泽平于2002年在《比较教育研究》第5期《当前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失衡的几点比较》一文。本文依据与该论文一致的统计口径和同样的东西部地区划分标准,参考该文采用的《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与武连书大学排行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表1 1999年我国东西部不同类别高校数的区域对比 单位:所

表2 2019年我国东西部不同类别高校数的区域对比 单位:所

由表1、表2可见,经过20年的发展,东西部高校数量大幅增加,但是绝对数量的比例关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个年度西部高校占东部高校数量比例关系见表3。

表3 西部高校数占东部高校数百分比

由表4、表5可见,经过20年的发展,东西部高校办学规模与效益差异减少。在平均在校生数方面,西部占东部高校的比例由1999年的90%提升到2019年的99%,在每万人中平均在校生数方面,西部高校占东部高校的比例由1999年的61%提升到2019年的79%,但东西部高校间差距依然存在。

表4 1999年东西部高校关于学生数的几项区域比较 单位:人

表5 2019年东西部高校关于学生数的几项区域比较 单位:人

由表6、表7可见,经过20年的发展,排名前100名高校总数中西部仅仅增加1所。

表6 2001年我国高校100强的区域组成对比表 单位:所

表7 2019年我国高校100强的区域组成对比表 单位:所

由表8、表9可见,在2001年与2019年我国高校34个理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区域分布中,西部高校校次从41减少到37,差距加大。

表8 2001年我国高校34个理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向区域分布 单位:校次

表9 2019年我国高校34个理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向区域分布 单位:校次

由表10、表11可见,在2001年与2019年我国高校24个文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区域分布中,西部高校由21校次减少到16校次,且第二名减少1校次,第三名减少2校次,第四名减少3校次,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的差距拉大。

表10 2001年我国高校24个文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向区域分布 单位:校次

表11 2019年我国高校24个文科专业前十强高校校次的东西向区域分布 单位:校次

从以上统计分析可见,在办学规模上,东西部高校差距有所缩小,在排名前100名大学数量上,西部增加1所(由12增加到13),但在专业排名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1999年与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变化的强弱判断

数据分析显示,东西部高等教育在最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量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质的差距在拉大,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央与西部地方政府、西部高校对高等教育干预的强度及其效果。从现实的情况看,三者的努力与干预措施还没有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

按照本文的理解,形成如下判断:由于没有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1999年至2019年的干预措施总体上属于弱干预,即干预的强度不够。

四、强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实与评价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存在两起明显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事件,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东部高校向西部的迁移,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次重要的布局调整。

(一)抗日战争时期东部高校向西部的迁移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对东北、华北、东部与中部的占领,国民政府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中央政府迁移到重庆。在此背景下,迁往陪都重庆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三江大学分校、上海医学院、北平朝阳学院等22所。迁往四川成都的高校主要有:中央大学医学院及农学院畜牧医药系、燕京大学分校等9所,迁往四川其他地方的高校还有:武汉大学(乐山)、江苏省蚕桑专科学校(乐山)、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壁山)等20所,迁往云南的高等院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上海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同济大学等10所。迁往贵州的高等院校主要有:浙江大学(遵义、湄潭)、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平越)、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平越)等8所。迁往广西桂林等地的高等院校主要有:同济大学(桂东贺县)、武昌华中大学(桂林)等5所。迁往陕西的高等院校主要有: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合组西安临时大学(含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等9所[12]。

如此重大的战略迁移,主观上是为了保护中国的知识精英,保护大学的师生,使得大学在西部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客观上对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上,有的省甚至有了高等教育零的突破。以贵州省为例,在抗战之前贵州省没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在西迁高校的帮助支持下,贵州建立了国立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和贵州大学三所大学”,“1941年7月,西南联大在贵州招考研究生,国立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在贵阳、遵义两地招考研究生,这是贵州有史以来第一次招考研究生”[13]。其次,体现在对西部已有高校的影响上,以云南大学为例,由于西南联大迁移到昆明,中国最优秀的师资与学生集中于昆明,使云南大学有了很大的发展,1946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15所大学之一。

抗战胜利后,大部分高校迁回原址,但依然有部分高校留在西部。“抗战胜利后,西迁高校还为贵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部分西迁高校或其中的院系没有迁回原地而是留在当地继续办学,如大连医学院迁到遵义后不再回迁。”[14]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留在云南创立“昆明师范学院”,后来成为云南师范大学。最重要的影响是东部高校的大学精神与学术文化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次高等教育局部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了3次大的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事件,跨越20世纪50—70年代。一是1953年完成的院系调整,二是1955—1957年完成的沿海城市大学向内地迁移,三是1964年开始,1971年结束的三线建设的高校向内地迁移。

1.1953年完成的院系调整

1953年完成的院系调整,主要是对私立大学进行改造,所有私立大学都转为公办,也撤消了一些私立大学,如燕京大学。学习苏联模式,强化应用型工科专业,弱化文科专业,将一些综合大学改为工科大学,如清华大学,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2.沿海城市大学向内地迁移

1955年根据高等教育部部署的“高等教育建设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防建设的要求”[15],沿海城市很多高校的同类专业、系科到内地建立新校,同时加强内地原有学校的专业建设,甚至一些学校的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校,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搬迁至西安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央确定西南为无线电工业基地的基础上,高等教育部迁调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等校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到成都,成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现已成为全国名校,是全国高校100强的前20所工科院校中西部仅有的3所中的两所,西安交通大学列第3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列第 20 位[16]。

3.三线建设时期东部大学的迁移

从1964年开始,东部一些高校搬迁到中西部,附属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防战备计划,一些名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分别在内地办分校,后因各种原因回迁到原址。主要有两所高校对现今高等教育布局影响很大,一所是当时已经从部队下放到地方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南迁到长沙改为长沙工程学院,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后迅速将其归于国防科工委,恢复军队编制并大力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17];另一所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于脱离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管辖,迁移到合肥遇到生存危机,后经过努力重新归属中国科学院,并发展为现今排名前20名的大学[18]。

(三)对高等教育大迁移背景下“强干预”的评价

从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分析,我们称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迁移为“强干预”。因为大迁移极大地缩小了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对于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西部已有高校的省份增强了原有高校的实力(如云南省),西部没有高校的省份(如贵州省)创立了一些高校,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东部地区一流文化技术和人才的直接支持,奠定了基础,影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3次高等教育布局大调整,有不同的评价。负面的评价认为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综合性大学的建设,不利于人文学科的发展;正面的评价认为有利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结合,有利于高等教育向中西部的战略转移。

从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3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极大地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仅仅看迁移到中西部的4所高校,即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于中西部地方建设的意义就可以明确。我们把这3次历史事件形成的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对策方法也称之为“强干预”,因为它以东部地区最强的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到中西部,强力缩小东中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并影响中西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五、从弱干预到强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

从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角度出发,我们从量的比较角度论证,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干预对策为“弱干预”,从质的角度论证,中国抗战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为“强干预”。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需要改变“弱干预”的思路和对策,不能只是对西部进行照顾性的政策支持,还需要以强力的政府行为干预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布局,从“弱干预”到“强干预”,是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必然选择。

(一)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强干预策略选择的理论依据

从理论上看,如果继续采用“弱干预”对策,很难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扩大的事实,因为西部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自组织,其发育程度低于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1.西部高等教育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水平低于东部

自组织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是该组织与外部组织的联系紧密程度。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达到东部地区的水平,外部经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主动需求低于东部。以东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窗口深圳为例,高等教育从零开始,在很短时间内,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依然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中,唯一没有“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城市就是深圳。但是深圳科技发展水平对于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深圳市政府主动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本地建立分校,于是有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在深圳的成立[19]。现在,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水平整体高于西部,西部高等教育自组织的外部联系水平落后于东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西部高等教育的内部自组织水平低于东部

高等教育内部自组织水平以高等教育在人、财、物上的聚集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从西部高等教育人、财、物的聚集水平看,西部低于东部。首先,东部对人才的需求水平与吸引力强于西部,于是形成东部地区的人才吸引效应,西部地区高校除了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之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其次,东部地区对高校的财力投入高于西部。由于政府财政投入、学生收费以及其他收入西部均低于东部[8],西部高校在财力上的聚集力也无法与东部比,在校友捐款等社会资金聚集上弱于东部。再次,东部地区对物力的聚集力强于西部。东部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设置、设备优于西部,这与东部地区的财力支持有关。另外,由于东部地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水平高于西部,他们对已有教学科研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水平也高于西部。

(二)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强干预策略选择的实践依据

从实践上看,继续采取“弱干预”对策,只能拉大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因为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已经形成新的优质资源的聚集和分配效应。

1.东部地区形成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

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正在以政府支持、民间资本介入等方式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出现了深圳、珠海、青岛、宁波、威海、秦皇岛等城市吸引一流大学办分校的现象,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名校在这些城市办了分校。一些城市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大学改革,创办一些特色名校,如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杭州的西湖大学等,这些东部城市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形成了新的强势布局。

2.东部地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再分配效应

第四次工业革命形成了资源再分配效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如果不加以控制,将扩大资本回报和劳动力回报的差距,即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劳动力的回报率。可能出现全球最富有的 1%的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的人口财富总和的现象。从区域分配来看,“以美国为例,很多证据显示,率先吸收新一轮工业革命成果的少数沿海科技城市与技术产业落后的内陆较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20]。实际上,以杭州、深圳等为例,这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已经形成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再分配效应,在不远的将来,它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将领先其他城市,进一步导致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三)从弱干预到强干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

虽然我们强调西部高校需要以内生动力推动自身发展[21],但是,在不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情况下,西部高校靠内生动力促进自身发展依然达不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实际效果。本文数据分析也印证了这一事实。由此,我们需要审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历史。从现实分析,所谓“弱干预”无法达到整体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目标。由于西部高等教育自组织发育水平低于东部,一般性的政策支持与支援项目不能抵消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自组织发育水平低的影响。两组数据分析已经说明,继续选择该干预对策不可能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从历史分析,所谓“强干预”达到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目标。两个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向西部迁移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强干预”对策是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最主要也是最现实的手段。继续采取改革开放以来的“弱干预”对策,不能改变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选择从“弱干预”到“强干预”的转变,积极推行“强干预”对策。

1.中央政府继续加大“强干预”的主导作用

中央政府继续加大“强干预”的主导作用。首先,继续支持重点工程项目向西部的倾斜。如“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级课题等。其次,鼓励东部地区名校到西部办分校。为了维护高校办学的稳定性,出于国防需要的高校整体战略迁移已经没有必要,但是中央政府应该鼓励东部名校到西部办分校。虽然教育部规定不允许高校异地办分校,但考虑历史的经验,从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的需求出发,教育部应当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同意部分名校到西部办分校。这是新时期中央政府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强干预”的主要措施。再次,鼓励部分东部名校的优势与涉及国防战略的专业迁移到西部。对这种迁移的鼓励与当前我国台海、南海、东海以及黄海国防的实际需要密切相关,国家应当从我国国防战略转移的高校迁移历史中吸取经验,提前布局以备战,并且给予他们政策与经费支持,形成中央政府层面的“强干预”效应。

2.西部地方政府做好“强干预”的辅助工作

争取中央政府对西部地方政府的支持,制定更加开放、灵活与优质的政策吸引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向西部迁移,对于东部名校和其他学校在西部地区办分校应当给予土地、税收、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对于东部地区优质专业与人才迁移到西部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吸引东部的优质教育资源。

3.西部地区高校做好“强干预”的具体工作

西部地区高校做好“强干预”的具体工作。任何“强干预”对策的实际操作都需要西部高校落实,西部高校应当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强干预”对策,落实各项实际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建设工程项目,论证好“双一流”建设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东部名校在本地办分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原有对口援建项目基础上,论证东部优质专业与人才同西部高校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若各项工作已经开展,应当加快落实的力度与速度,强力推进“强干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中央、地方政府以及高校应重视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从历史事件中获得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缩小的经验,强力干预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使得东西部高等教育获得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差距大学对策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诊错因 知对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