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恢复措施对护理人员共情疲劳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2-01-25 08:15:52张玲朱洪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正念共情层面

张玲 朱洪

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共情疲劳(CF)是因了解个体所经历或创伤性遭遇而自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行为结果,又称为“二次创伤压力”[1],是指助人者在向援助对象提供服务援助时,因承受其痛苦或共情投入而导致助人者自身兴趣或能量降低的心理症状,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区别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主体为创伤性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而CF 发生主体则是间接接触创伤性事件的助人者。作为社会主要的助人群体,护理人员受护理专业本身属性、工作标准模式和要求的影响,容易发生CF,对护理人员从业意愿和职业生涯造成不良影响[2],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CF 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探讨加速恢复措施对护理人员CF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的CF 护理人员72 名,随机分为两组,各36 名。对照组男1 名,女35 名;年龄25~51岁,平均(34.23±4.1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14.18±2.02)年。试验组男1 名,女35 名;年龄25~50 岁,平均(34.18±4.42)岁;工作年限1~31年,平均(14.20±2.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护理人员均具有护士执业证书,且在当前护理岗位工作至少3个月以上;②采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QOL)评分,结果证实为中重度CF;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因病或其他原因脱离护理岗位3个月及以上的护理人员。

方法:⑴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观察体会护理人员工作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工作应激源和困难,定期与护理人员谈心,并提供倾诉场所。科室定期进行心理学讲座,开展改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人际沟通技巧培训。⑵试验组采取CF 加速恢复干预措施,分为4个阶段,共干预7个月,将每次干预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对护理人员分批次实施,每次干预持续60~90 min。①第一阶段(第1 个月):引导护理人员从知识层面和意识层面认识和关注CF,并有意识的接纳CF,每个月进行2 次心理干预。第一次心理干预时以认识和了解CF 相关知识和现象为主,提高护理人员鉴别能力。第二次心理干预时对共情满意进行评价,让护理人员对CF 现状有客观认识。②第二阶段(第2~3个月):开展全方位自我照顾,每个月开展3次集体活动。第一次活动主题为身心层面的自我照顾,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跑步、爬山活动,并邀请心理学专家为护理人员提供个人心理咨询。第二次活动主题为精神层面的自我照顾,以正念疗法为主,指导护理人员伴随空灵的音乐做正念冥想,用心体察、分析自身思想杂念,期间不加干涉,待其自归平静,持续30 min,随后让护理人员放松身体,保持平卧位,闭上眼睛缓慢呼吸,指导护理人员调整情绪,以包容平和的心态接纳所有即时感受,训练其正视消极感受、仁慈自我的能力。休息5 min后由专业瑜伽老师挑选10 个动作开展正念瑜伽练习,以舒缓精神压力。第三次活动主题为支持层面的自我照顾,组织护理人员家属参观日常工作环境,并鼓励和强调同事之间的相互关怀。③第三阶段(第4~5个月):开展自我调节技能培训,以自我正念关怀、正念冥想为主,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照顾、自我抚慰能力。④第四阶段(第6~7个月):激发共情满意的积极作用,开展2次培训,重点关注护理人员共情满意因素,在培训过程中纳入积极心理学观念,培养护理人员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第一次培训主题为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初步了解,第二次培训主题为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观察指标:第四阶段干预结束后持续随访1个月,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生活品质评分和工作满意度。①生活品质评分以ProQOL 评定,包括共情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量表(STSS)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均包含10 个条目,正向和反向评分条目各5个,以李克特5级评分法评定,独立计算各量表得分。≤22 分表示护理人员低度共情满意、轻度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23~41 分表示中度共情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42 分表示高度共情满意、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②工作满意度量表包括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3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以李克特5 级评分法评分,评分区间2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人员ProQOL 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Pro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共情满意评分高于干预前,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共情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ProQO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ProQO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共情满意 工作倦怠 二次创伤压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 34.47±5.94 38.25±4.85* 28.30±5.78 23.24±4.69* 25.33±6.06 21.05±5.84*试验组 36 34.52±4.88 45.24±3.08* 28.27±5.83 18.31±3.97* 25.35±5.95 17.92±5.08*t 0.039 7.300 0.022 4.814 0.014 2.426 P 0.969 0.000 0.983 0.000 0.989 0.018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6 52.34±6.36 76.86±5.42 17.606 0.000试验组 36 51.46±6.84 89.34±5.66 25.600 0.000 t 0.565 9.555 - -P 0.574 0.000 - -

讨 论

CF 的发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暴露于创伤人员”,二是“共情投入”[3]。在护理工作中,共情是一项基本技能,且护理工作完整涵盖了以上两个条件,因此护理人员是最容易发生CF 的人群。由于长期接触患者并了解其遭遇的经历和事件,从而导致护理人员自身能量降低,干扰其工作能力,降低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4]。有研究认为[5],CF对护理人员认知、行为、生理、情感均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投入意愿降低,影响医患关系,甚至加剧了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导致护理人力资源流失。

目前针对护理人员CF 的干预以自我照顾、正念疗法、教育干预、心理支持、弹性计划为主,本次研究将干预措施分为4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高护理人员共情满意,改善CF。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共情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①第一阶段以心理干预为主,从知识和意识层面引导护理人员重视CF,关注共情满意,可帮助护理人员从患者的痛苦中脱离出来,摆脱“受害者”思维,从而减轻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压力。经过心理干预后护理人员能以客观和接纳的态度对待CF,有利于培养其更为包容的心态。②第二阶段以自我照顾为主,通过开展不同活动引导护理人员对身心层面、精神层面、支持层面进行自我照顾,并结合正念疗法,帮助其有效释放不良情绪,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积极性和心理韧性,在休息期间及时从紧张激烈的日常工作中脱离,提高自我意识。③第三阶段延续自我正念关怀、冥想等自我调节技能训练,可进一步放松身心,提高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心理弹性。④第四阶段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并重视共情满意的积极作用,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共情满意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压力等CF 现象的负相关性,体会到积极心理对工作状态的作用,从而帮助其迅速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加强积极情感,提高共情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避免长期受CF的影响出现工作态度消极、离职等行为。

综上所述,加速恢复措施可在短期内强化护理人员正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缓解CF,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正念共情层面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2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28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父母必读(2018年8期)2018-09-10 12:59:55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