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洲,方 科,江 鹰,任 杰,陈活良,王 春,陆红冉
现代战争中,超过25%的死亡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通过有效的现场急救可以挽救生命[1]。直升机搜救力量中卫生人员通常是现场救治的第一响应者[2],所有搜救卫生人员都必须接受较高水平的急救技术培训[3],通过培训能够极大提高卫生人员现场实施有效救治技术的信心[4]。乌克兰战争实践表明,有效、大量的现场急救模拟训练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5]。常规急救课程中通常以PPT、视频或者利用真人模拟伤员来进行急救综合能力训练,甚至会使用伦理上存在争议的动物活体进行训练[6]。为增强实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员学习热情、丰富训练形式、提高训练效率,笔者所在单位将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引入教学课堂。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能够从外在表现到生命体征全方位模拟创伤伤情,是近年来创伤急救训练的“新宠儿”。为评估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实训中的效果,笔者所在单位利用直升机搜救培训班,开展了基于模拟人的创伤救治技术训练教学与常规教学效果对比评估研究。
1.1 对象 在空军军医大学参加“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培训班”卫生人员28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基层男医师7人,基层男护士5人,基层女护士2人。
1.2 方法 2组人员所学课程均由相同教员进行授课,使用我单位编制的统一教材,授课时间为2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考核。课程内容囊括现场急救所常用的检伤分类、出血控制、气道管理、伤口包扎、骨折固定、人力搬运等技术。试验组使用创伤模拟人进行实践课程训练与考核,对照组使用真人伤员配合伤情模块进行训练与考核。考核方式是模拟伤救治综合训练考核,在模拟复杂现场急救环境下,从快速机动、接近伤员、发现伤员、抢运伤员、救治伤员到后送伤员全流程,由同一名教员全程评估打分。
1.3 观察指标 包括团队协作、捡伤技术、通气技术、搬运技术、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固定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时间,评估2组对象训练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体得分结果 试验组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团队协作、检伤技术、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除固定技术外各项平均分均达到80分以上,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止血技术,试验组平均分高达89.00分,而对照组平均分只有64.86分(表1)。
表1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各项技术评分结果(分)
2.2 检伤技术结果 2组检伤技术总得分技术规范得分、效果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评估指标中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2)。
表2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检伤分类技术评分结果
2.3 搬运技术评估 结果显示,试验组搬运技术规范平均分低于对照组,其余评价指标中,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各项关键技术要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搬运技术评分结果(分)
2.4 出血控制 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在止血消耗时间、止血位置选择、止血效果、止血技术规范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爱伤观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爱伤观念得分高于试验组(表4)。
表4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出血控制技术评分结果
2.5 气道管理 2组通气技术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2组其他各单项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
表5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气道管理技术评分结果
2.6 包扎技术 2组包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项评估指标中包扎消耗时间和爱伤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技术规范和包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6)。
表6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包扎技术评分结果
2.7 骨折固定 固定技术总得分及各评估指标得分中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
表7 2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固定技术评分结果
3.1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可评技术训练中的优势 现场急救对于大部分现场急救卫生人员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恶劣的环境、稀缺的资源、人手不足、经验不足和后送条件不确定性都对实施现场急救带来影响,挽救伤病员生命和保全其组织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通过模拟训练[7],将知识和技能完美地融合到现场急救技术训练中[3],本研究中试验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本研究数据中,考核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单科目包括止血技术、检伤评估技术、通气技术、团队协作和包扎技术,2组间固定技术、搬运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无统计学差异的技术均为模拟人不能够自动评判技术。分析其原因包括:受训者能够通过模拟人的反馈及时掌握救治效果从而尽快调整和规范技术,受训者通过与模拟人的信息互动提高了受训者的兴趣及训练积极性[8],模拟人能够对操作技术进行有效反馈时,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受训者技能提高。
3.2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训练与实战操作之间的关系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与真人、动物活体模型一样,能够增加受训对象的心理压力,能够提高战伤救治训练的效果,有助于受训者掌握所学习的技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切实能够引起模拟伤员疼痛的止血操作中,对照组的爱伤观念明显强于试验组。通过现场访谈,受训者认为无论模拟训练器材和模拟场景构建的多么逼真,对于受训人员来讲,依旧是一个模拟游戏[10],与对真实伤员操作依然存在差距。同时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虽然已经具有很高的智能化水平,但是无法完全展现出现场急救中存在的复杂多变的伤情,且现阶段关于使用智能化模拟训练系统的培训及效果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11],因此,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训练不能完全替代实战操作,实战操作依然是检验和提高急救救治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3.3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有效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中的作用 团队协作是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处置的重要手段,能够使现场急救更加整体、系统优质、高效[12]。在训练中,试验组在团队协作评估中得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现场访谈中,本研究观察到,通过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训练的小组,在小组内讨论行为中表现的更加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互相补充来完成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团队之间的磨合程度,尤其是在应对复杂问题时,能够通过协同来妥善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团队协作意识[13]。通过有效的培训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批量伤员救治环境[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