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锐丽
潘新祥,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曾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院长、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等职。2018年调任现职。鉴于当下新冠疫情加剧了船员紧张局面,本刊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潘新祥,求解船员培养的良方。
潘新祥。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 20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注册船员170多万,同比增长了3.5%。绝对数据增长的背后,是船员的结构性失衡。截至2020年底,我国注册的海船船员大约80.8万人,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实际上5年内具有海上服务资历的持证船员只有25.2万,同比下降了8.6%。而中国远洋海运的一份抽样分析结果显示,海运及相关专业毕业生1年内的流失率高达30%,5年内的流失率高达65%。
作为全球最大的船员提供国之一,我国船员短缺、流失率高、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愈发突出。大连海事大学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历届海上专业毕业生毕业时选择海上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以前,8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船上工作,2002年以后,该比例降至70%以下,而近10年来,毕业5年后的在船率不足50%。
与此同时,自2010年以来,全球船舶数量持续增长,高级船员需求持续走高,增幅达到24.1%,而普通船员的需求增长率仅为1%。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高级船员的短缺问题更为明显。
新入职船员人数下降,合格船员流失率居高不下,高级船员在海上服务年限降低,这都成为船员队伍壮大的“不可承受之重”。
鉴于发展高素质船员队伍的迫切需求,航海类高等院校的责任不可推卸。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位于广东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
据了解,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其船长陈宏泽,即是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这位船长正是毕业于“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广东海洋大学的前身)。
广东海洋大学,在船员培养上历史悠久。2001年,该校成立了航海学院,2019年更名为“海运学院”。在航运人才培养上,该校的做法可圈可点。
该校校长潘新祥介绍,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有4个专业,教师队伍里,有10位船长、9位轮机长,6位博导,师资力量较之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要办航海类教育,持证师资不可或缺。所谓持证师资,说白了就是要有一定的航海经历、船舶工作经历。他认为,“黑板上开船”,是严重偏离教育初衷的行为。
船员培养“三重门”,第一重门,就是重师资,切忌纸上谈兵。“航海类学院的老师,不持证不上船,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海的味道。”潘新祥认为,目前国内涉海高校,从校领导到一线教师,上船的比例极小,持证的船长、轮机长极少,这是不健康的。要培养高素质的船员,教学师资非常重要,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就培养不出合格的船员。
第二重门,求地位,专注“提等升级”。大学教育四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能胜任船舶工作,大学的使命就完成了。而培养船员终身航海思想,防止船员流失,就不是高校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潘新祥强调,社会导向、船员地位、晋升渠道,都会影响到船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重门,社会引导,多方助力,是必然趋势。潘新祥认为,中国船员队伍发展到现在的局面,积重难返,但不是无药可医,找对路子,戮力同心,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打通船员晋升渠道,解决船员后顾之忧。”
据了解,当下的船员发展至船长、轮机长之后,如果返回岸上工作,几乎一切归零,从头开始。这让很多优秀的船员不愿意在船上踏实待下去。再则,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具有船员工作履历的人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船员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走向。
“提升船员地位,给予船员应有待遇。”
船公司和船员公司分离,也加剧了船员归属感的减弱。船员公司任意分配船员,船员频繁更换工作船舶,对船和公司都没有归属感,船员的地位被压得过低,也会致使船员滋生敷衍塞责的情绪。
“在多元社会环境下,给予船员多维度关怀。”
社会小单元,即单个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要担负起4个老人,甚至6个、8个老人的家庭越来越多,妻子一方承受的家庭负担更重,船员出海对家庭的影响也越大。再者,船员工资在全社会的相对优势已不复存在。而在与国际船员的对比中,国内船员在免税等政策上的优势也不具备。
“船员公司给予船员人性化管理。”
比如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目前,船员休假一般是一年集中休假3—4 个月。同样的休假时间换成4到5次休,船员的幸福指数就会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为缩短船员熟悉船舶的时间,可以考虑类船、姊妹船管理。船员能在最短的时间熟悉工作环境。
“情怀不是万能的。”
船员培养的深层次矛盾不解决,高校招生生源和学生从业志愿等前端的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航海情怀,不是万能的。海运学院的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未来发展,都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
“未来远洋船舶新模式。”
一是,船员数量的压减。目前一般船舶工作人员有20多个。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压缩到8个左右。且在船人员不需要过高素质,培养周期短。高素质的船员可以在岸,长距离操控船舶。
二是,船员分类别培养。在岸船员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所需要的水平更高,培养要求也更高。随船船员可针对实操培养,走技能化的路,主要是执行在岸船员的指令,完成机器人无法完成的机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