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浅
豆瓣上有个热帖:哪些东西你兴冲冲买回来后,最终却闲置了?
答案五花八门,烤箱、跑步机、酸奶机、卷发棒(直发棒)、挂烫机、打蛋器、豆浆机、颈肩按摩仪均榜上有名。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表示清单上这些闲置品家里几乎都有。
当然,不是说这些东西买回来就会闲置,毕竟有人每天打豆浆,也有人每天熨衣服。需要我们反省的是,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闲置品,却还在不停买买买?
罗宾·扎修告诉我们,是我们体内的囤积欲在作怪。
如果你拥有数量巨大的个人物品,无法理性地决定一件东西留下还是丢掉,甚至处理这些物品让你感到高度焦虑,那么你很可能患有强迫性囤积症。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离强迫性囤积症还有一定的距离。
谁不想拥有一个清清爽爽的家,做一个善于断舍离的人呢?遗憾的是,真正进行这场工作时,那些依依不舍的念头就会冒出来:万一以后用得着、这件物品很有纪念意义、家里也不是没地方放……
于是很多东西拿起来又被放下,或者只是被放到了一个相对不太碍事的地方,比方柜子的顶层,这意味着它的利用率会更低。这就是罗宾·扎修那本《你体内的囤积欲》书里提到的“搅拌”行为:将物品从此处移到了彼处。
为什么有些东西可能十年都用不到,甚至已经破旧不堪,我们却还是舍不得丢弃?因为有囤积欲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现一件废旧物品的价值、使用潜力甚至意义。而这让他们的断舍离变得愈加困难重重。
還记得经典儿童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吧,爷爷用一块布给约瑟做了一条毛毯,几年后,妈妈说毯子太破旧了,要丢掉。爷爷却将其改成了外套,外套小了,又改成背心……最后竟然改成了纽扣。心灵手巧的爷爷是勤俭持家的模范,因为他太善于发现物品的潜在价值了。
其实我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都是很典型的约瑟爷爷,那时一件衣服缝缝补补会穿很多年。
在物质极度丰盛的今天,很多衣服甚至没有被穿的机会,更不要提穿破了,你的衣服是不是多到可以一个月每天不重样儿?如果是,我们的确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拥有的太多。
在断舍离观念日盛的大环境下,有人将“不持有”奉为圭臬,将断舍离做到了极致,《我的家中空无一物》就是典型代表;也有人将“不浪费观念”深入骨髓,毕竟,我们从小对父母的节俭持家耳濡目染。
如果舍不得丢弃物品,也不必有太大压力,如果家中有地方,能将暂时用不到的东西很好地收纳,闲置也未尝不可。当然,如果你觉得闲置物太多,提高它的利用率也是消灭罪恶的一个好办法。
我最近就因为舍不得处理闲置了半年的面包机,一周内用了两次。特别是一些旧衣物,多年后又会重新被当成时尚元素大放光彩。
说到底,我们要打败的不是囤积症,而是要做到如何不浪费资源。当然,如果你无法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家里的物品又多到无立锥之地,那么还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当你因处理闲置品获得很多新空间,真的会爽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