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升降式脚手架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2022-01-22 01:07:02张志超张连魁郝海涛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年22期
关键词:附墙脚板网片

林 冰,张志超,张连魁,郝海涛,张 磊

(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1300;2.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4.北京韬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1104)

0 引言

自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用以来,发生了不少坍塌事故。产品质量不合格、施工管理不当、设计不当等都易造成安全事故。传统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件设计及使用以经验为主,缺少试验研究作为基础。本文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护网片进行耐冲击试验,对走道板进行静载试验,对附墙支座进行防倾、防坠、顶撑试验,研究关键构件的连接性能、极限承载力和正常使用荷载,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应用提供试验基础,规范其应用。

1 防护网片耐冲击试验

1.1 试验方案

考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常用防护网尺寸、加载重物及高度的选取,确定试件规格为1 200mm×1 970mm,如图1所示。按常规连接,网片四边与龙骨连接,采用自攻钉固定,龙骨尺寸为20mm×20mm×1.5mm,防护网采用固定卡与试验工装连接,其试验边界与网片实际受力状态相符。采用50kg圆柱沙袋进行加载,底面直径为550mm,加载重物距试件垂直高度H取2 000mm, 如图2所示。

图1 耐冲击试验试件

图2 耐冲击试验加载示意

网片开孔形状分为圆形、四边形、六边形3种,根据开孔率设计钢制网片,每种网片厚0.5,0.7mm,共22个试件,如表1所示。表1中CJ表示冲击试验,Y,F,LB分别表示开孔形状为圆形、方形和六边形,YS表示原始开孔对照试件,CP表示成品。

表1 网片冲击试验试件统计

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由于试件纵向边框较长,试验后部分会变形,而横向边框变形较小可忽略。纵向变形包括网片和边框总的变形,横向变形为网片本身的变形。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未列出无效试验构件的结果)。

由表2可知,同种开孔形状、不同厚度试件,厚度越大,变形越小,且破坏试件中0.5mm厚试件较多。网片冲击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3c可知,开孔率越大,试件变形越大。

表2 网片冲击试验结果统计

由如图3d可知,开孔率相同情况下,开孔形状不同,试件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同,六边形开孔试件变形最小,方孔试件次之,圆孔试件变形最大。

图3 网片冲击试验结果

试件CJ-LB-55-7,CJ-Y-43-7,CJ-F-44-7变形基本相等,即相同厚度情况下,开孔率为55%的六边形开孔网片与开孔率为43%的圆形开孔网片、开孔率为44%的方形开孔网片性能相当。

2 走道板静载试验

2.1 试验方案

试验分为底脚板和通用走道板,如图4所示。

图4 走道板示意

边框采用∟63×40×4,∟50×32×4,次龙骨采用∟30×30×3,面板厚1.5mm。根据走道板实际使用情况,取柱间净跨为2 000mm的走道板作为试验对象,即1块标准走道板(长2 000mm)与非标走道板(长200mm)通过5个M16螺栓连接。共进行12次试验,试件汇总如表3所示。

采用量程为50t的作动器进行单向加载,两端采用单向铰实现铰接边界条件;采用分配梁进行加载,在走道板5等分位置焊接角钢作为加载点,等效均布加载,加载装置如图5所示。

试件名称边框角钢/mm试件数量DJB-2000-50∟50×32×43DJB-2000-63∟63×40×43TB-2000-50∟50×32×43TB-2000-63∟63×40×43

图5 试验加载装置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加载初期,走道板跨中缓慢出现下挠,标准走道板与拼接走道板连接位置紧密贴合,立杆下接头与走道板连接良好,无明显变形;随着荷载继续增加,走道板跨中逐渐出现明显下挠,拼接走道板边缘发生明显屈曲变形,走道板拼接位置出现拉开裂缝,且裂缝逐渐增大;加载到极限荷载时,边框角钢跨中撕裂,且发生畸变屈曲。

底脚板试验较稳定,2组试验加载过程中荷载-位移曲线较接近,极限荷载也接近,如图6所示。∟50×32×4底脚板3次试验极限荷载分别为20.2,19.3,18.2kN,平均值为19.2kN,即14.55kN/m2;∟63×40×4底脚板3次试验极限荷载分别为32.7,31.7,32.5kN,平均值为32.3kN,即24.47kN/m2。底脚板边框从∟50×32×4变为∟63×40×4,承载力提高68.2%。

图6 底脚板荷载-位移曲线

通用走道板试验极限承载力较离散,2组试验均有1个构件承载力远大于其他2个构件,视为离散构件。去掉该离散构件后,荷载-位移曲线如图7所示,∟50×32×4通用走道板2次试验极限荷载分别为13.1,12.3kN,平均值为12.7kN,即9.62kN/m2;∟63×40×4通用走道板2次试验极限荷载分别为13.1,15.7kN,平均值为14.4kN,即10.9kN/m2。通用走道板边框从∟50×32×4变为∟63×40×4,承载力提高13.3%。

图7 通用走道板荷载-位移曲线

∟50×32×4底脚板承载力比通用走道板高51.2%;∟63×40×4底脚板承载力比通用走道板高124.4%。这主要是由于通用走道板受力过程中两端可绕支座螺栓旋转,约束类似铰接;而底脚板两端约束较强,受力过程中两端支座底部类似刚接。建议在通用走道板上表面支座立柱位置焊接1对三角肋板,类似底脚板支座做法,可显著提高通用走道板的承载力。

根据JGJ 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平台板容许挠度为L/150=13.3mm。容许挠度下走道板最大承载力如表4所示。底脚板边框采用∟50×32×4能满足使用要求,建议通用走道板边框采用∟63×40×4。

表4 容许挠度下走道板最大承载力

3 附墙支座防倾、防坠和顶撑试验

3.1 试验方案

附墙支座试验如图8所示,上支座为测试支座,下支座为辅助支座,用于固定导轨,导轨长2 500mm。 防倾支座测试时,上支座仅包含防倾装置,下支座安装顶撑,用于固定导轨;防坠支座测试时,上支座安装防坠摆块,下支座仅包含防倾装置;顶撑支座测试时,上支座安装顶撑,下支座仅包含防倾装置。防倾、防坠和顶撑各做2次试验。附墙支座如图9所示。

图8 附墙支座试验示意

图9 附墙支座

加载装置如图10所示,采用量程为50t的作动器进行单向分级加载,每级加载10kN,接近极限荷载70%后,改为按每级5kN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图10 附墙支座试验加载示意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防倾试验加载初始阶段,试件整体形态良好,支座、导轨及连接位置无明显初始缺陷。随着荷载增加,导轨发生明显弯曲,达到极限荷载时,导轨三角撑断裂。

防坠支座和顶撑支座试验加载初始阶段,试件整体形态良好,支座、导轨及连接位置无明显初始缺陷。随着荷载增加,导轨沿水平方向略有位移,加载至约100kN时,防坠支座防坠挡块突然断裂,顶撑支座顶撑螺栓发生较大弯曲变形。

防倾、防坠、顶撑试验中支座极限荷载平均值分别为49,100,100kN,荷载-位移曲线如图11所示。考虑2倍荷载冲击系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个防倾支座承受的倾覆荷载应控制在22kN以内,单个防坠和顶撑支座承受的竖向荷载应控制在50kN以内。

图11 附墙支座防倾、防坠和顶撑试验荷载-位移曲线

4 结语

1)防护网片试件中破坏的基本为0.5mm厚试件,建议采用0.7mm厚网片;开孔率越大,变形越大,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六边形开孔试件变形最小,方孔试件次之,圆孔试件变形最大,建议网片开孔形状采用六边形。

2)边框为∟50×32×4变为∟63×40×4的底脚板极限均布荷载平均值分别为14.55,24.47kN/m2,底脚板边框从∟50×32×4变为∟63×40×4,承载力提高68.2%;边框为50号和63号不等边角钢的通用走道板板极限均布荷载平均值分别为9.62,10.9kN/m2,通用走道板边框从∟50×32×4变为∟63×40×4,承载力提高13.3%。

3)容许挠度下,边框为∟50×32×4,∟63×40×4的底脚板最大承载力平均值分别为8.1,10.6kN,边框为∟50×32×4,∟63×40×4的通用走道板最大承载力平均值分别为5.2,7.5kN。底脚板边框采用∟50×32×4能满足使用要求,建议通用走道板边框采用∟63×40×4。

4)根据JGJ 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支座考虑2倍荷载冲击系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个防倾支座承受的倾覆荷载应控制在22kN以内,单个防坠和顶撑支座承受的竖向荷载应控制在50kN以内。

猜你喜欢
附墙脚板网片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装配式桥式电动升降平台附墙架设计与分析
成了精的脚板薯
农电管理(2022年4期)2022-04-18 11:00:46
基于里兹法的输电铁塔塔脚板内力计算及其应用
双面辐射附墙燃烧加热炉数值模拟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5:16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半半歌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海水循环系统某国产二次滤网网片失效原因分析及可靠性提升
施工升降机Ⅱ型附墙架结构安装安全性研究
建筑机械(2018年2期)2018-03-06 00:44:20
塔式起重机附墙后塔身受力分析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