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四力”让党报评论更“入心”
——以《襄阳日报》的评论实践为例

2022-01-21 01:46◎朱
新闻前哨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评论员蓝海襄阳

◎朱 科

新闻评论素来被称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新闻宣传中的“第一提琴手”。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传统的纸媒市场受到冲击,党报的话语权被分散,党报评论的社会影响力面临困境。然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力”观点,为党报评论适应形势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面对新的舆论格局,《襄阳日报》的新闻评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切实增强“四力”,推出了一大批有时效性、精准度、纵深感、爆发力的评论作品,让党报评论“入脑、更入心”,全力以赴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增强脚力,让评论更有时效性

“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工作者熟知的一句话,意思是新闻为“七分采,三分写”,反映了认识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不仅新闻报道需要采访和调查研究,新闻评论也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新闻评论才能验证新闻报道的真伪,同时使“走心”的评论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放管服”改革是近年来的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焦点、热点,改革的力度大、速度快。如果评论仅仅停留在既有的新闻报道中,很容易让评论成为“旧论”。对于这类时效性强的评论,《襄阳日报》鼓励记者带着评论员的思维深入一线采访,在做好典型报道的同时,注重应用言论进行剖析,最终形成可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襄阳日报》的评论员奔赴基层一线,围绕“放管服”改革、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创业等主题,写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植根乡土 留住乡愁》《实施“蓝海战略”实现换道超越》等采访扎实、素材鲜活的评论。

比如,在撰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这篇评论前,笔者相继走访了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老河口市行政审批局,联系了享受“一张网”便利服务的当事人,并采访了老河口市委主要负责人。吃透当地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各项改革举措后,笔者才认真组织语言,力求抓住重点、深入浅出、写出新意。

《实施“蓝海战略”实现换道超越》是笔者在深入采访一家工业级油动力无人机后写成。该企业负责人讲述了其实施“蓝海战略”,研发“空中机器人”,填补行业空白的经历。然而,“蓝海战略”属于经济学术语,并不适合写在字数有限的消息过多阐释。笔者选择在配发的《实施“蓝海战略”实现换道超越》评论中,积极评价了该公司发掘工业级无人机“蓝海”,成为工业级无人机领域领军企业的先进经验,希望让更多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换道超越。

二、增强眼力,让评论更有精准度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分析、评判。新闻每天都在发生,评论也应根据新闻事实及时发出声音,避免成为“马后炮”。然而,党报的评论不同于一般的媒体评论,不仅要有时效性、敏锐度,还必须要有精准度,不能简简单单地被热点事件、网络热词“牵着鼻子走”。

党报评论员只有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眼力,提升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和辨别力,认真吃透政策,才能进一步提升评论的精准度,真正提出建设性意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新冠肺炎疫情使各地的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如何使经济实现疫后重振、浴火重生,抓好“六稳”“六保”?2020年4月底,湖北省委领导提出全力服务企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襄阳更是率先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快发展。一时间,各种媒体的评论蜂拥而至,但是大多泛泛而谈。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只是机械地完成上级指派的规定性任务。记者从这一角度入手,首先写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大背景,敏锐地把握住“店小二”精神的实质,紧密结合襄阳“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的实际,再剖析“有呼必应”与“无事不扰”二者的逻辑关系,写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才是真服务》的评论。

这篇评论还为各地各部门弘扬“店小二”精神提出具体建议,即“用专业的职业精神、专一的敬业精神、专办的服务精神,让企业家感到安心、舒心、放心”。不少企业家看到该篇评论后反馈说“评论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三、增强脑力,让评论更有纵深感

党报的评论文章,要想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纵深感,更易于读者接受,必须抢占理论的制高点。这就要求,党报的评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领会各级党委的决策意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撰写评论,彰显党报的舆论引导优势。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疫后重振、襄阳市委全会等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襄阳日报》都会精心谋划、适时推出评论文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分析形势、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进行舆论引导,发挥了党报评论的灵魂和旗帜作用。

襄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后,《襄阳日报》策划并刊发了《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人民群众是“硬核力量”》《制度优势是“制胜法宝”》《科学施策是“克敌锦囊”》等评论文章,再一次汇聚起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强大动力。

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闭幕后,《襄阳日报》又迅速推出《让中心城市“名至实归”——论牢牢把握“一极两中心”建设新内涵》《强主体 壮两翼 优三带——论科学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等政论文章,再次奏响了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奋进“十四五”的时代最强音。

四、增强笔力,让评论更有爆发力

在传统写作模式中,党报评论有不少“规定动作”,既要重点阐释宏大理论,又要“上下结合”加以演绎论证,观点似曾相识,千文一面;评论语言“汇报味”“材料味”比较重,难以“入脑、入心”。

长期以来,《襄阳日报》评论员注重增强笔力,注重在寻常的新闻素材中提炼新鲜观点,评出真知灼见;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语言,在文字表达上增添“烟火气”,增添文章的感染力,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突破生硬的写作模式,讲求“横看成岭侧成峰”,针对某种现象、某个热点,采用新的视角,找寻新的切入点,让观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襄阳日报》在贯彻落实襄阳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的系列评论中,有一篇名为《争做“开山斧”当好“穿云箭”》的评论员文章,借用武侠小说中的“穿云箭”一词,将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劲头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在《三亚“宰生”的逻辑》的评论中,《襄阳日报》评论员跳出寻常的“宰客门”说理套路,转而引入社会学中的“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概念,既给读者带来思维的快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1年初,《襄阳日报》刊发了一组贯彻落实襄阳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评论员文章,即《“进”的作为要扎实有力》《“变”的举措要务实精准》《“优”的要求要全面覆盖》《“严”的标准要贯穿始终》《“细”的举措要落实到位》《“实”的作风要发扬光大》。这组精心策划的评论,紧紧围绕大会主题,以精炼而生动的语言,为全市各地各部门提供了贯彻落实的方法论和路径图,引起了广泛关注。

党报评论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带领读者深阅读、深思考,使党的方针政策深人人心,让党报评论牢牢占据舆论高地。

猜你喜欢
评论员蓝海襄阳
襄阳市第七中学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潮玩市场下一个“蓝海”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微型农场 未来农业新蓝海
治未病爆发 大健康将成未来蓝海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