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连军 陈斌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有文献报道,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约10.9%,而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占36.5%[1],因此,体检时帮助患者知晓其血糖是否异常至关重要。目前通过检测空腹血糖来筛查糖尿病已被普及,但仅以空腹血糖做筛查指标漏诊率较大,而餐后血糖情况才是重要诊断依据[2]。因此,本研究以既往无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正常的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人群餐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7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于我院体检人群536 例,既往均无糖尿病史。其中男性279 例,女性257 例,年龄31~65 岁,平均(49.7±13.8)岁。入选标准:①空腹血糖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标准即低于6.1mmol/L[3]。②均完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血糖的检测。排除标准:既往确诊糖尿病或服用影响血糖的相关药物。按餐后2h 血糖是否异常分为正常组(n=482)及异常组(n=54)。
1.2 资料收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腹围、血压、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疾病史等。②生化指标:禁食水至少8h,采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尿酸(比色法)、总胆固醇(酶法)、甘油三酯(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聚乙烯硫酸沉淀法)、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餐后2h血糖(从第一口早餐计时,采指尖血检测)。
1.3 相关标准餐后2h 血糖≥7.8mmol/L 诊断为餐后血糖异常[4],糖化血红蛋白≥5.7%诊断为糖化血红蛋白异常[5];BMI=18.5~23.9kg/m2为体重正常,BMI 低于18.5kg/m2为低体重,BMI=24.0~27.9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诊断为高血压[6]。总胆固醇≥5.17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0mmol/L 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 诊断为高脂血症[7];男性血尿酸>420mmol/L、女性>360mmol/L 诊断为高尿酸血症[8]。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经单因素分析后,把与餐后血糖异常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餐后血糖异常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BMI、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相关指标比较[例(%)]
2.2 不同空腹血糖者餐后血糖异常本组536 例空腹血糖<6.1mmol/L 且糖化血红蛋白<5.7%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约为10.1%(54/536);其中空腹血糖<5.6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5.7%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约为8.9%(44/494),空腹血糖在5.6~6.0mmol/L 且糖化血红蛋白<5.7%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约为23.8%(10/4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852,P=0.021)。
2.3 餐后血糖异常多因素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增加相关因素包括男性(OR=2.74,95%CI:2.235~3.477)、年龄≥45岁(OR=2.14,95%CI:1.756~2.633)、体重指数(BMI)≥24(OR=2.58,95%CI:2.059~3.437)、高脂血症(OR=1.81,95%CI:1.521~2.160)、高尿酸血症(OR=1.44,95%CI:1.162~1.780)以及高血压(OR=1.63,95%CI:1.272~1.835),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国际糖尿病协会研究提示,2017 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达4.25 亿,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约占四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最多的国家[5]。但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与接受规范治疗的比例均较低。本研究通过收集近3 年我院体检者资料发现,虽然空腹血糖已是最普及的检测指标,但餐后2h 血糖检测率较低。相关指南提出,虽然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可诊断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针对同一患者这三个指标的诊断结论并不一致[6]。本研究结果提示,空腹血糖<6.1mmol/L 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仍高达10.1%,即仅检测空腹血糖水平将会漏诊约十分之一患者。空腹血糖升高能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下降,而餐后血糖异常则反映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7],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多数发生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的检测能够诊断更多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空腹血糖以5.6mmol/L 作为临界点[8],目前国内仍沿用WHO 推荐标准以6.1mmol/L为临界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5.6mmol/ L 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与空腹血糖在5.6~6.0mmol/L 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可见空腹血糖在5.6~6.0mmol/L 的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会大幅增加。如降低空腹血糖水平的检测阈值,会一定程度提高餐后血糖异常的检出率。但也有学者认为,下调空腹血糖的检测阈值虽能增加高危人群的检出率,同时该部分人群进展成为糖尿病的进程亦相对缓慢,却会增加相关费用[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正常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增加相关因素包括男性、年龄≥45 岁、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年龄≥45 岁人群,身体代谢机能减慢,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β 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对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最终导致糖尿病发生。同时,高血压、肥胖、体力活动减少等均可引起血糖升高。因此,针对既往无糖尿病但有高危因素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2h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