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曲线统计图的读图方法

2022-01-19 10:30辽宁姜博欧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曲线图拐点统计图

辽宁 翟 军 姜博欧

地理线状统计图作为地理统计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仅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中就出现了5幅之多,占图幅总数的1/4。这本应该引起师生们的重视,然而,学生在地理线状统计图的判读上却屡屡失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系统掌握地理线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因此,有必要系统归纳一下地理线状统计图的读图方法并总结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学生读图、解题的正确率。

地理线状统计图主要包括折线统计图和曲线统计图等,不仅在高考试题中十分常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这类图表的读图方法,不但可以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其工作和生活也有较大增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其读图方法的教学。由于二者在读图方法上具备较强的相似性,本文仅以曲线图为例进行说明。一般而言,曲线图的读图步骤主要有:读图名、读横纵坐标、读图例和注记、读拐点、读极值或特殊值等,每一步都有其现实意义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曲线图中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其未能按照正确步骤读图,忽视读图的注意事项。现将曲线图的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读图名

曲线统计图的图名是对表现内容和统计方式的简要概括,暗含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表现维度。对图名的解读是析图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解读图名不但可以保证正确率,而且还可以提升解题速度。在解读图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方式。曲线统计图中常见的统计方式有原始值、变化率、百分数,累计数和距平值等。同一条曲线,统计方式不同其表示的含义相差很大,如不注意就会导致析图错误,进而影响解题结果。如图1,如果图名为“气温随时间变化图(原始值)”,则气温在A时刻达到最大值;如果图1名为“气温变化率随时间变化图(变化率)”,则气温在B时刻达到最大值。又如图2,图名中包含两种统计方式,分别为各月降水累计数、最热月与各月均温的做差数。如果不注意两种统计方式,均默认为原始值,则该地的气候类型就很难判断。只有正确分析两种统计方式才能掌握该地“雨热不同期”的特点,进而判断该地可能为地中海气候。

图1 气温变化率随时间变化图(变化率)

图2 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气温差曲线图

(2)变化要素。曲线统计图的图名中往往暗含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如果能认真揣摩,定能提升解题的效率。如“气温随海拔变化图”,图名中就暗含两个要素“气温”和“海拔”。而且,从图名可知两个要素中,“海拔”是自变量,“气温”是因变量;再如,“某地降水季节变化图”,图名中不但暗含了两个要素“降水量”与“时间”,而且还暗示着时间尺度“季节”。

(3)表现维度。地理事物的变化及关系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这也是我们描述变化过程或事物关系的两个基本角度。所以,不同的曲线图其表现维度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根据“气温随海拔变化图”描述气温变化过程或特征时,就要注意其表现维度是空间,就要以空间为主表述气温的变化(即某海拔范围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某海拔范围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等);再如,根据“气温年内变化图”描述气温变化过程或特征时,就要注意其表现维度是时间,就要以时间为主表述气温的变化(即某月到某月,气温升高;某月到某月气温降低等)。

2.读图例和注记

地理图表中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就是图例,起解释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和数字就是注记。图例和注记共同规定了地理图表中地理要素的表征方式,若不加以关注,极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导致析图错误。由于绝大部分地理图表中的图例大致相同,学生很容易形成忽略图例直接读图的恶习。忽略图例和注记是一种思维定势,是学生丢分的常见原因。如学生常见的气温降水统计图中曲线常表示气温,距形图形常表示降水量,而图3中气温和降水量的表征方式却与之相反,如果学生忽略图例和注记先入为主就会导致解题错误。

图3 某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3.读横纵坐标

横纵坐标是对曲线图中变量和表现维度的直接体现。解读横纵坐标不但可以验证读图名时的基本判断,还可以判断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尺度大小,帮助学生迅速解题。在读横纵坐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横纵坐标轴的实际意义。在数学统计图中横轴通常表示自变量,纵轴通常表示因变量。但是,地理图表中的横纵坐标轴往往会根据直观性的需要加以改变。这与学生的数学经验相冲突,往往造成读图变得困难。如图4,“地震波传播速度图”。为了直观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而变化,该图的纵轴表示的是自变量—深度,而横轴却表示的是因变量—传播速度。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横纵坐标轴的实际意义,按照数学经验解题的话就会出现读图困难。

图4 地震波传播速度图

(2)标度的意义。在坐标系中标度通常是指单位长度所示的数值,一般而言,同一幅图中标度大多相同。但是,地理研究往往跨越较长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为了方便研究和表示,往往需要将尺度进行放缩。所以,同一幅曲线图中标度的大小可能不尽相同。如图5,同样的坐标长度在数量级和时间尺度上并不相同,若不注意很容易读成随时间增长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这一点需要十分小心,在很多习题中常常作为考点,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如图6,如果不考虑单位长度所示含义的话很容易误判成2005年—2011年人口增长速度最慢,但考虑单位长度所示含义的话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即1804年—1950年人口增长最慢。

图5 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

图6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4.读拐点

在地理图表中的拐点是指曲线变化的转折点,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性质发生了改变。读图时可以借助拐点确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划分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在读拐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影响因素。拐点往往暗示着某一地理要素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整个事物发展进程的转变。这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哪些地理要素发生了改变,对该事物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图5,有两个非常明确的拐点,一个是农业革命时期,一个是工业革命时期。二者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生产力的高低上,所以,导致人口增长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变化。

(2)划分变化阶段。地理学科十分重视对现象的描述、事实的解释、本质的探索和发展变化的预测。在高考题中,也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地理曲线图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往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段描述,这有些类似于区域地理中划区的思想。在地理曲线图中,阶段划分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拐点。因为拐点前后曲线的变化特征有明显不同,往往象征着变化的不同阶段。如图5,两个拐点就将人口增长过程划分成了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后到工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这三个阶段。划分成这三个阶段后,学生对人口增长过程的描述就容易得多了。

5.读极值和特殊值

在曲线图中极值往往反映地理事物的量变,特殊值往往反映地理事物的质变。极值的判读需要以具体的特殊值为参考,因为特殊值往往与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相关联,反映了地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特殊值,能够有效提高做题的速度。例如,掌握一定数量的气温和降水量的特殊值后,通过“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就能迅速判断一地的气候类型。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一些特殊值。如白昼长12小时和6:00日出等预示着该地位于赤道;降水量200 mm、400 mm、800 mm则分别是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值;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常利用1 600℃、3 400℃、4 500℃和8 000℃这些活动积温划分不同的温度带。

猜你喜欢
曲线图拐点统计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水产养殖拐点已至!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新能源将成车市新拐点?
《廉洁拐点》
如何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