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从校门口开始

2022-01-19 03:57孔文东
中国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门口值日校园

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校门口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营造出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良好氛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可以学会用善意去对待别人,就会相信人间有美德、世界有真理,就会把这种关心他人的感情、行为从学校扩展到其他环境中去,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

每个工作日早上,我总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校门口,微笑着向每一位上学的学生问好,坚持这一习惯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始终觉得好的教育应从校门口开始。我希望用自己的笑脸和问候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迈进校园,让教育自然发生,让学生自觉生长。

一、校门口是感知学校温度的场所

“一切美好源于开始”,学生接触校园的第一站就是校门口。在校门口感受到的氛围,就是学生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学生带着怎样的情绪上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校园亲切温暖的场景,就会愿意来学校,带着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差。因此,想办法在校门口营造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良好的关系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手段。曾经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要让孩子笑起来,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因此,我每天坚持在校门口笑迎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笑着走进校园。我们不要让社会和家长形成的内卷、焦虑、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而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教育的美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校有好感、对老师有好感,才愿意来学校、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有感情的教育更多地是一种熏陶和浸润。老师每天给孩子笑脸,孩子就跟你亲;让孩子们自信地笑起来,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

在校门口及时对学生施以鼓励,我是毫不吝啬的。如果看到有学生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喜爱的课外书走进校门,我就会主动走向前去表示欣赏、给学生点赞。让学生带着自信的眼神进入校园,就是为他们新的一天送上的一重喜悦。其他的学生看到这一场景,也会模仿着多读书、多展示特长,期待着在校门口得到校长的点赞和鼓励,这样就会不断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当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觉上,传递温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人的一切活动都处于一种特定的关系之中,关系制约着人的活动方向、积极性和效能,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我坚持出现在校门口的原因之一就是深信“学生带着怎样的情绪上学,直接影响着他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学习效果好,就要让学生感知教育的温度,就要让他对学校有所向往。

二、校门口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场所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其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两年前,学校因拆除重建搬到过渡校区。每天早上,有很多孩子是家长开车送来上学的,因为早上送的时间比较集中,不少家长和孩子因赶时间而随处停车、不走斑马线等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学生安全,学校成立了安全劝导小组,在校门口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一一进行安全教育,有时还带着他们重走一遍斑马线,用实践来强化其安全意识。为了扩大教育面,我们引导学生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通过孩子来“教育”家长不得随便停车、任意穿行马路,要根据交通规则和学校的要求靠边停车。经过“反复抓,抓反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学生、家长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逐步养成,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都能按照交通指引有序通过,学生过马路也逐步安全有序。

前段时间,罗湖交警在我校门口执勤时惊讶地发现,翠竹学校有260多个学生乘坐电动车上学,没有一个学生不戴头盔。他们很惊讶,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带来的改变。因为自提出整治不戴头盔的方案后,学校在校门口安排了值日老师,对不戴头盔的学生和家长一一进行劝导。有些家长刚开始还不理解,因为天气热,好多家长不愿意带头盔。有些家长还说:“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管那么多事干嘛!”为此,我与值日行政、值日教师一道不厌其烦地对家长、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引导家长给孩子做榜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慢慢地,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逐渐提升了安全意识,形成了骑车戴头盔的良好习惯,大大减轻了交警的管理压力。

在校门口,我每天还会检查学生的队礼标不标准、衣着整不整洁、“四走”规范是否遵守、防疫要求是否落实等问题,目的就是要从校门口开始对学生施加影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此外,我坚持在校门口跟学生打招呼还让学生养成了上学不迟到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每天早晨,校长都会在校门口欢迎他们,作为学生要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事实证明,孩子是可塑的,好的习惯在学生上学的第一天就应该加以培养,只要你善于和学生共处,把握每一个珍贵的“第一次”,很快就会发现良好的习惯正在悄然形成。

三、校门口是融洽家校关系的场所

校门口是家校沟通最方便的场所。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学校加强了对进出校园人员的管控,原则上不让非教学人员进入校园,家长也不例外。但家长总会有一些疑问需要听取学校解释、总会有一些误会需要双方化解、总会因为孩子的一些矛盾需要现场调解。因为家长都知道我每天都会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所以校门口就成了一个家校沟通的特殊场所。家长有哪些疑惑、有哪些建议,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反馈、作出反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效能。如果家长有什么意见要反映、有什么矛盾要调解,也可以及时找到舒缓情绪、宣泄不满的场所,在值日行政和值日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理性沟通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家校沟通的效能,融洽了家校关系。

学校在校门口传递教育温度的范围还可以延伸得更远。比如有学生落下东西,家长不用因为疫情原因进不了校园而焦虑,可以通过校门口的保安员、老师抑或值日生,第一时间将把物品递到孩子手上。这样的安排让家长们感到暖心,也让孩子们在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同时,还感受到值日行政、值日教师、保安员、值日生等对自己的关心。我们就是通过这样一些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学校里时时、处处、人人都在传递着爱,都在守望和支持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这种熏陶和感染会帮助学生长大之后孕育人间大爱,会主动考虑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同时,家长也会被这样温暖、贴心的细节所感动,对学校逐渐产生亲近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度也会大大增强。

四、校门口是培养生命自觉的场所

叶澜教授说教育的本质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我非常认同这句话。这句话中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自觉”,自觉就是自己唤醒内心,自己想要向上向善,自己约束和引导自己往某个方向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用笑脸来迎接学生走入校园,这时,教育便开始发生了。按照投射效应,教师跟孩子打招呼,大多数孩子下一次自然会跟教师打招呼,互相问好就会慢慢变成一种自觉自主的行动。我看到学生如果没有按照学校的“四走”规范要求来走,就会提示学生重新按规则走一遍,这也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一种培养。在校门口,我除了关注学生表现,还特别关注校园环境是否整洁,引导学生珍惜所有为他们成长服务的劳动人员的辛苦付出,包括打扫卫生的阿姨、花匠,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校门口,每天除了值日行政之外,還有值班教师和值日学生。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可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状态,加以引导,学生也会因为看到老师的微笑而倍感亲切,尊师重道的氛围自然而然地从校门口根植起来。学生与值日生之间的互动会有更多的教育效果,因为学生是最清楚学生规范的,队徽有没有戴、红领巾戴得是否端正、队礼是否标准,值日生都会及时指出并给予提示。此时,学生互动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传递,学生的行为就会慢慢向好,良好的学风校风也会蔚然而成。

学校是学生一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的主要学习场所。我们的教育应该从校门口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营造出时时、处处有教育的良好氛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就可以学会用善意去对待别人,就会相信人间有美德、世界有真理,就会把这种关心他人的感情、行为从学校扩展到其他环境中去,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总之,校门口是彰显人性的教育地点,它能让人感受温暖,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养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涵养自信阳光的品格。我用我二十多年的坚守证明:好的教育应从校门口开始。

【孔文东,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猜你喜欢
校门口值日校园
我爱青松的校门口
三道考题
值日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小熊值日
舌尖上的校门口
小河马值日
扭扭棒小篮子
《今天我值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