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思考
——兼论财务管理学科的构建

2022-01-18 06:25韦德洪教授陈势婷杨海燕副教授
财会月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管理学财务会计

韦德洪(教授),陈势婷,杨海燕(副教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定义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关于财务会计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1973年更名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4号报告中指出,财务会计是通过货币计量的方式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及义务的相关历史信息的一种会计分支;胡玉明[1]认为,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外界与公司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界人士服务,它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公共产品;葛家澍等[2]指出,财务会计是以企业整体为主要立足点,运用传统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记录、计量和列报等)向外部市场提供与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有关的经济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信息)的系统。综合上述定义来看,财务会计的特点主要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财务信息为主要信息来源;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准则;以企业整体而非企业内部单个部门为核算对象;以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财务报表为呈现方式等。

(二)管理会计的定义

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的有以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为代表的广义管理会计观和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代表的狭义管理会计观。1981年NAA在《MA1A:管理会计的定义》这一公告中指出:管理会计是对与管理当局开展计划、评价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归集、处理、分析、解释、编制和传递,以实现保障企业内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督促经营责任履行的目标的过程,同时管理会计还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而1988年IFAC则认为:管理会计是在组织内部对与管理当局用于开展规划、评价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处理、分析、解释和传递,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有效利用,并对此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的过程。

上述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信息来源来看,广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仅包括财务信息,而狭义管理会计观下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经营信息。二是从服务对象来看,广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这说明在广义管理会计观下财务会计是归属于管理会计的;而狭义管理会计观下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仅包括组织即企业内部管理者,这就在服务对象上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区分成会计学科下两个独立的分支系统。

目前,中西方国家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划分主要倾向于引用、借鉴狭义管理会计观,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分支,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管理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企业内部管理者。2014年我国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的管理会计定义就沿用了1988年IFAC的狭义管理会计观,其指出:管理会计是以单位内部管理为服务对象,运用相关信息将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在单位内部的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等管理环节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

(一)西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

1911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着重强调通过测算和改善员工的行为及工作时间来提高企业经营运作的效率。此理论的提出使得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应运而生,标志着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的雏形初步形成。1921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对预算控制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预算与会计法》。1922年,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创始人的著名学者麦金西发表著作《预算控制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预算控制在会计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同年,美国会计学家奎因斯在《管理的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第一次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术语。1924年,麦金西和布利斯分别发表著作《管理会计》和《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标志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正式分离,其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二)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展开积极的探讨、学习和借鉴。最先对此展开讨论和研究的学者是余绪缨教授,其在1980年发表的《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3]一文中指出:西方管理会计有利于传统会计更好地发挥咨询和参谋功能,是一门与传统会计有明显不同的、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随后几年,余绪缨教授陆续发表了《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问题》[4]和《第一讲: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与“洋为中用”》[5]等多篇学术论文,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吸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于198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管理会计教材《管理会计》[6]。这部教材的出版成为我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的起源。

三、我国学者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态度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距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必要性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不少国内学者对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和探讨,但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对于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我国一部分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会导致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界限不清,从而产生认知误解、资源浪费等问题;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支持态度,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

(一)持反对态度的主要观点

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持反对态度的学者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

1.取消管理会计学,将其并入财务管理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工作职能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来论证二者理应属于同一学科。白肇鲁[7]认为,只有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资本主义社会情境下,将会计学科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才是必要的、有意义的。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情境下,并不存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各方财务信息需求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心以及管控等,因此没有必要将管理会计单独划分为会计的一个分支。蒋俊峰[8]认为,我国不应照搬西方管理会计,盲目地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学,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已经具备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而且西方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我国财务管理学中的内容交叉重复。因此,我国不需要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学,可以将管理会计学的内容并入财务管理学,以避免学科交叉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能够完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此外,马冀[9]认为,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均以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为研究对象、以财务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为服务对象,因此从学科属性来看,管理会计理应归属于财务管理学科,无需单独成科。向德伟等[10]认为,同一学科属性的不同分支应该具有一致的研究对象,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理论上两者应该属于同一学科。而且,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差量分析法、所执行的决策与控制职能均与财务管理趋同。因此,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将其内容拆分成决策性管理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分别并入财务管理学科的财务决策学和财务控制学两个部分。刘元海[11]认为,管理会计是对财务管理学科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主要原因如下:①二者均以企业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关系;②二者的主要服务对象均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且均具备辅助高层管理者开展计划、控制、组织等管理活动的职能;③二者的资料来源基本一致,均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信息;④二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搜集的资料以及所采用的分析、加工等办法均是以满足管理者要求为出发点进行灵活应用,而非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

2.取消管理会计学,将其分解并入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与成本会计学三者独立成科的科学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李心合[12]对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认为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将其全部内容进行支解并按照属性划分至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主要理由为:首先,管理会计只是辅助管理活动的开展,并不同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其次,管理会计并不具有传统会计的基本特征,将其与财务会计分离单独成科会造成认知误解;最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问题,管理会计单独成科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科混乱和资源浪费。王朝曦[13]认为,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依据的理论基本上一致,导致三者的内容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而且相比于其他两门学科,管理会计学存在主线不清晰、缺乏独立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等弊端,因此应取消管理会计学,将其内容拆分并入成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

3.将管理会计学与成本会计学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学。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高度重复的研究内容、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以及具有相同的产生背景和原理、趋同的研究重点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论述。夏金海[14]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采用了相同的方法论,即都采用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的方法,且所运用的原理一致,二者出现高度交叉重复的情况,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会计学科和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各自的发展和优化。相比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重复度更高,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应该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这一单独学科。甘永生[15]认为,由于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且二者的侧重点和服务对象趋同,因此二者的内容交叉严重。为了避免二者界限不清而导致的认知混乱,应该取消管理会计学,将其与成本会计学合并成成本管理会计学,以提高会计学科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持支持态度的主要观点

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持支持态度的学者的主要观点如下:方明[16]并不赞同白肇鲁[7]取消管理会计单独成科的观点,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不是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源头,而是决定二者分离的“流”。会计包括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前者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控制以实现企业有效经营的目标;后者则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即通过运用专门的财会方法和技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决定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的必要性。胡玉明[1]认为,两权分离是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键原因。其中:财务会计是对外的、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社会化的公共产品;而管理会计是对内的、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化产品。余恕莲等[17]将当前关于管理会计本质属性的相关观点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管理会计观,该观点认为管理会计是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大会计体系;另一类是狭义的管理会计观,该观点认为管理会计仅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独立的两个会计系统。刘庆志等[18]认为,将会计学科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力地促进了二者的专业化发展,二者应和谐耦合发展,以实现信息有效合成、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人力成本的目标。

四、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科学性的思考

(一)从汉语词组的构成来看,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缺乏科学性

首先,从“财务会计”这个词组的构成来看,它是由“财务”和“会计”这两个名词组成的一个名词性词组。其中,“会计”是核心词,“财务”是修饰词。那么,“财务会计”这个词组想告诉人们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会计”呢?是“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吗?还是“以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会计”?根据上文关于财务会计的定义可知,“财务会计”这个词组显然是想告诉人们:财务会计是“以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为主要目标的会计”,而不是“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但“会计”怎么会产生“财务”信息呢?难道会计信息等同于财务信息?那岂不是说明“会计”等同于“财务”了吗?可见,从“财务会计”这个词组的构成来看,其组词和所赋定义的科学性都受到了质疑。

其次,从“管理会计”这个词组的构成来看,它是由动词“管理”和名词“会计”组合而成的,在“会计”前面加入修饰词“管理”,显而易见是想表达“管理会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会计”。这就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同为会计的分支,难道只有“管理会计”才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吗?“财务会计”就不具有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吗?事实上,虽然“财务会计”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更主要的是为单位内部的管理所利用,是单位内部管理至关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尤其是在“管理会计”没有得到推广应用的单位。可见,从“管理会计”这个词组的构成来看,其组词和所赋定义的科学性也都受到了质疑。

综上所述,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词组的组词和所赋定义来看,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缺乏科学性的。

(二)从会计的本源来看,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缺乏科学性

会计的本源就是核算和监督。其中,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基金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监督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然而,现在的管理会计却内容宽泛、包罗万象。

以某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的《管理会计学》教材为例,其中包揽了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存货规划与周转期控制、投资决策、成本管理目标及责任与标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预算管理、业绩考核等内容。再看财政部于2017年、2018年发布的一系列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其涵盖战略管理相关应用指引、预算管理相关应用指引、成本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营运管理相关应用指引、投融资管理相关应用指引、绩效管理相关应用指引、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指引、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等共34项具体指引。管理会计所包揽的上述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会计的本源。如果上述内容也属于会计的范畴,那么财务管理的范畴就无法划定了。可见,从会计的本源来看,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缺乏科学性。

五、对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危害性的思考

(一)在理论上造成了学科体系的混乱

相比于管理会计学科,发展历史更为悠久的财务管理学科具备更为完善的、成熟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8],推进财务管理学科的构建和发展更为容易且更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正如上文所述,近年来,无论是新编的《管理会计学》教材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都把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扩展得远远超出了会计的本源,甚至还涵盖了传统财务管理的知识内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仿佛都言必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已经渐渐地被打入“冷宫”。这就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边界,放大了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挤压甚至取代了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从而造成学科体系混乱,使人产生“究竟是管理会计包含财务管理,还是财务管理包含管理会计”这样的混乱思维。

(二)在实务中造成了工作认知的混乱

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大多是设置财务部或者财务处作为财务管理机构,并进一步在财务部或者财务处里面设置会计核算岗位和其他管理岗位。从这种机构和岗位设置的格局来看,实务界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但无论是从理论界出版的《管理会计学》教材还是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来看,管理会计所包含的学科知识不仅包含甚至超越了传统财务管理的学科知识,这又好像是在告诉人们,会计包括财务管理。此外,从广西人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有不少企业明确标注要招聘管理会计岗位的人才,但其描述的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却又是传统财务管理、甚至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说明实务界对于“某一项工作究竟是管理会计的工作还是财务管理的工作”产生了认知混乱。

(三)在实务中弱化了财务管理的功能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会计始终是作为专注于日常核算、账务处理等工作的工具而存在的[19]。管理会计并不具备管理职能,只是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辅助管理活动的开展[1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会”是总计,“计”是计算、汇总。我国古人有云:“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在现代的非会计人眼里,会计就是报账、算账、记账的工作。这种观念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是很根深蒂固的。即使从会计中分离出想要取代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它仍然是“会计”,很难上升到“管理”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学并逐渐取代财务管理学,不仅很难打破人们对“会计”的固有思维以推进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会制约、束缚甚至限制财务管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导致实务中财务管理的功能弱化,制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取消管理会计学,让会计回归其本源,并大力建设和发展财务管理学,才能突出财务管理的学科地位,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四)在教学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国内很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都同时开设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这三门核心课程,而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以A、B这两所较具代表性的财经类院校和C、D这两所较具代表性的综合类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其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代表性财经类院校与综合类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由表1可知,不论是财经类院校还是综合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都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这是另一个话题,下文将作讨论)。同时,这些高校在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也存在较大程度的相似性(这个问题也在下文讨论)。同时开设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这三门课程会造成教学内容重复,进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只有取消管理会计学,将其现有学科知识分别拆分到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中,才能避免这种教学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六、基于“大财务观”构建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既然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缺乏科学性,还带来了若干个方面的危害,那么就应该取消这种划分,把管理会计现有的学科知识拆分到财务管理学和成本会计学中。如是之后,如何处理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大问题。同时,如上所述,很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不仅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而且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都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以致让人产生疑惑:有必要同时开办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吗?可见,理顺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关于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之间的关系,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三种无法统一的观点:第一种是“大财务观”,即认为会计学科从属于财务管理学科,是财务管理学科的分支。比如,郭复初[20]从发展历史、会计的对象、管理体系论、词义四个方面阐述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认为财务应该包括会计,即会计从属于财务。第二种是“大会计观”,即认为财务管理学科从属于会计学科,是会计学科的分支。比如,陆正飞[21]认为,改革开放以前“大会计”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导致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使得财务管理的存在感微乎其微,从而形成了会计学科囊括财务管理学科的局面,即二者是从属关系,财务管理学科从属于会计学科。第三种是“并列观”,即财务管理学科与会计学科是两门并列的、相互独立的学科。比如:余绪缨[3]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应该分离,各自成立独立的学科;冯建[22]认为,从学科属性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本文主张“大财务观”,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试图理顺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而要理顺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探明财务管理管什么、谁要管、怎么管,即先要找到财务管理的客体、主体和行为。

(一)财务管理管什么?

要想知道财务管理管什么,首先要了解财务是什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财”有两种字义,一种是钱和物资的总称,另一种是姓;“务”有五种字义,第一种是从事、致力,第二种是事情,第三种是旧时收税的关卡,第四种是务必,第五种是姓。综合“财”和“务”这两个字的字义,可以认为,财务就是跟钱和物资有关的事情。《现代汉语词典》给“财务”一词所做的解释是“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这个解释有三个关键词值得关注:一是“事务”,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也认为财务是一种事情;二是“财产”,可以理解为“钱和物资的总称”中的“物资”;三是“现金”,可以理解为“钱和物资的总称”中的“钱”。可见,从汉字的字义、词义出发,应该把财务看作是“跟钱和物资有关的事情”。而“钱”属于货币性资产,“物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合称为“资产”,据此,可以更为简洁地把财务看作是跟资产有关的事情,那么财务管理管的就是那些跟资产有关的事情,财务管理的客体就是跟资产有关的事情。而跟资产有关的事情主要有三类,即资产取得、资产使用和资产保全。所以,具体来说,财务管理管的就是那些跟资产取得、资产使用和资产保全有关的事情[23]。

(二)财务管理谁要管?

谁拥有或者控制着资产,谁就要进行财务管理。纵观当今社会,任何一个法人和自然人都拥有或者控制着一定规模、一定形态的资产,因此,任何一个法人和自然人都需要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主体就是各类法人和自然人。具体来说,国家是法人,行政事业单位是法人,企业是法人,非营利组织是法人,家庭和个人是自然人(家庭是法人还是自然人尚存争议,本文不予讨论)。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进行财务管理,这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非营利组织、家庭和个人也都需要进行财务管理。

(三)财务管理怎么管?

在财务管理实践中,财务管理是通过实施预测、决策、预算、核算、控制、分配、分析、审计、沟通和协调这十种行为来进行管理的,其中核算就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替代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十大行为之一。以企业为例,预测主要包括资金需要量预测、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现金流量预测等;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预算主要包括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等;会计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控制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控制、投资活动控制、筹资活动控制等;分析主要包括经营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筹资活动分析等;分配主要包括薪酬分配、息税前利润分配、税前利润分配、税后利润分配等;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等;沟通和协调主要是通过与财务管理主体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进而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属于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进行妥善处理的一种行为。

(四)基于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和行为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构成

从财务管理主体来看,财务管理学科应该包括国家财务管理学(含国家财政管理学、国家税收管理学、国家金融管理学、国家外汇管理学等)、公众财务管理学(含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学、住房公积金管理学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学、企业财务管理学、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学、家庭和个人财务管理学。其中,国家财务管理学、公众财务管理学属于宏观财务管理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学、企业财务管理学、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学、家庭和个人财务管理学属于微观财务管理学[23]。

从财务管理客体来看,财务管理学科应该包括资产取得管理学、资产使用管理学、资产保全管理学。其中:资产取得管理学主要是阐述各种财务管理主体如何对取得各种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比如国家如何对取得各种国家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公众资产管理机构如何对取得各种公众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对取得各种行政事业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企业如何对取得各种企业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非营利组织如何对取得各种非营利性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家庭和个人如何对取得各种家庭和个人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等;资产使用管理学主要是阐述各种财务管理主体如何对使用各种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资产保全管理学主要是阐述各种财务管理主体如何对保全各种资产的过程进行管理。

从财务管理行为来看,财务管理学科应该包括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会计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配学、财务分析学、财务审计学、财务关系学共九个学科。这九个学科的具体意思分别为财务管理学中的预测学、财务管理学中的决策学、财务管理学中的预算学、财务管理学中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中的控制学、财务管理学中的分配学、财务管理学中的分析学、财务管理学中的审计学、财务管理学中的关系学。其中:财务会计学包括政府财务会计学、公众财务会计学、企业财务会计学、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学、家庭和个人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可以划分为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还可以派生出成本会计学、税务会计学、环境会计学等。

七、基于生产要素管理的财务管理学科地位安排

要恰当、合理地安排财务管理的学科地位,就要先了解财务管理客体在生产要素构成中的地位,进而了解财务管理在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其中,资本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就是上文所说的“钱和物资的总称”中的物资(非货币性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货币形态就是上文所说的“钱和物资的总称”中的钱(货币性资产),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它们都是财务管理的客体。可见,财务管理客体是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人类对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就是对生产要素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五大生产要素管理之一,因此,财务管理的学科地位应该与其在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相匹配。

(一)当前财务管理的学科地位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年版)》在“管理学门类”下面的“工商管理类”设置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16个专业,在“经济学门类”下面的“财政学类”设置了“财政学”“税收学”2个专业,在“经济学门类”下面的“金融学类”设置了“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等10个专业。

2018年4月以前,教育部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面设置了“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等10个二级学科,在“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面设置了“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4个二级学科;但2018年4月该文件更新以后就不再设置二级学科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在“管理科学”下面的“工商管理”学科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等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在“应用经济学”下面设置了“会计学”“审计学”“财政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等学科,而在“管理学”下面又设置了“财务与会计管理”“财政金融管理”等学科。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更是把财务管理放到了“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四级学科的位置,而把会计、审计放到了与“企业经济”同一个级别的三级学科的位置,把财政金融放到了与“经济计划与管理”同一个级别的二级学科的位置。

以上与财务管理学科有关的5种目录中的学科分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与财务管理学科有关的5种目录中的学科分类

综合上述5种学科分类来看,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要么是与会计学、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同为二级学科,要么是在比会计学、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地位更低的三级甚至四级学科,而且各种分类还不太统一,显得有些混乱。这种学科归属和地位的安排既让人误认为只有企业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其他法人和自然人都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更与财务管理客体在社会生产要素构成中的地位以及财务管理在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与财务管理在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学科地位

既然财务管理是五大生产要素管理之一,那么至少应该相应建立劳动管理学、土地管理学、财务管理学、技术管理学、信息管理学这五大管理学科,并将它们并列设置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中,财务管理学下设宏观财务管理学和微观财务管理学两个二级学科。

综合上述基于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和行为而构建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和基于生产要素管理而提出的财务管理学科地位安排,本文构建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如表3所示。

八、总结与展望

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行为,在西方国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近40年来,我国学者对是否应该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曾经进行过较为激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划分,而更多的学者认为不应该划分。本文认为,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科学性值得商榷,而且这种划分在近4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导致了学科体系混乱、工作认知混乱、财务管理功能弱化、高校宝贵的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当前已经到了取消这种划分、回归会计的本源、还财务管理应有地位的时候。取消管理会计学科之后,应把它原有的作业成本法等与成本有关的知识内容划归到成本会计学科,其他知识内容则归还给财务管理学科。同时,基于“大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和行为,构建一个包括宏观财务管理学和微观财务管理学,以及包括财务预测学、财务决策学、财务预算学、财务会计学、财务控制学、财务分配学、财务分析学、财务审计学、财务关系学在内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并基于财务管理在社会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把财务管理学科设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使之与财务管理客体在社会生产要素构成中的地位相匹配。

本文的贡献在于:质疑了把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科学性,揭示了这种划分的危害性,提出了取消管理会计学之后,应该构建一个基于“大财务观”和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和行为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并基于财务管理在社会生产要素管理中的地位,把财务管理学科设定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本文尚未就财务管理一级学科下的高校专业设置、核心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是未来可期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会计学管理学财务会计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
浅谈管理学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