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仁杰,赵世勇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广告学院,天津 30035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推动学生就业的主要路径和措施,其成果主要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普遍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方式,开拓新的创新形式,培养了具有一定专业岗位适应能力的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但与此同时,合作方法不科学、体制系统不完善、企业参与不深入、主体诉求不满足,不仅影响着校企合作的质量,同时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和企业分别在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生产上拥有各自的优势,而产教融合实体本质上正是学校和企业围绕两种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使用所形成的合作关系,但是由于两者存在形式、开发模式、使用环境等不相同的原因,两类知识之间存在“知识边界”,二者的融合也势必会存在障碍[1]。在这样的形势下,立足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典型案例在校企合作中的结构化体系和关键举措,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方针,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决定着产教融合和学生就业的成效。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基于当下产教融合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学校、行业、企业的“校行企”合作共同体,助力产教融合的实际落地。“校行企”的优势在于,行业协同学校实战教学成为了专业服务的背书,避免了企业对用人、项目要求的困扰,而行业带动企业创新则将行业发展前沿信息带入院校为院校实践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校行企之间要建立合作关系,首先组织结构要向扁平化转变,以便有利于建立互动平台,融入产业链,实现产教深度融合[2]。在这个过程中,广告学院推行“四实”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学、实战、实务、实效四个部分(图1)。四个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从而真正做到一个各方共赢的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圈中企业获得实效,学生获得实战,科研获得实务,教学获得实学。以广告学院、海南快克药业、广告人文化集团三方合作模式为例,正在探索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1 四实产教融合体系
为推动共同体的实现,学校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在理念、机制、方法上实施“三转”举措(图2)。
图2 “三转”理念
1.理念的转型
紧跟行业需求,学校在专业群构建上形成了专业方向垂直行业需求的专业。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搭建底层共享、领域垂直、专业互通的专业群平台。广告设计专业垂直于场景广告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垂直于交互广告领域,视觉传达专业则垂直于视频广告领域。
战略层面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也是对整体教学的战略部署。将行业、企业请到学校,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同角度的意见综合形成了有院校深度、行业高度与企业广度的课程理论体系。从定方向到定需求再到定内容,切实根据社会需求、围绕企业为中心制定了课程体系。
2.机制的转变
在机制转变的探索中尝试如何以企业为中心设置课程与“三教”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三向三融通”为主要途径,校行企三方师资互兼互聘,课程的讲授也从一个教师贯穿一门课程调整为导师、实战导师、实训导师的多导师教授模式中来。正是教师与教材的变化带来了课程教法上的变化,将虚拟项目的假想假设性讲授转化成实战项目的真题真做。多名教师从主题任务确立到不同导师的多维解读再到业界、企业、学校教师的联合诊断,使教学的灵活性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也从商业角度、教育角度、社会价值角度使学生多维度感受了课程的丰富性。
3.方法的转化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程教学改革,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结合的教改目标,需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打造高质量“金课”。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课程结构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于学校采取了“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结构。积极搭建“校行企”平台的基础上,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设立了“岗位孵化课程”模块,明确课程的岗位对应方向,在校内就开始着力解决课程对应岗位、学生适应岗位的问题。
通过“校行企”三方的合作,教学链接了市场,教师链接了企业,学生链接了岗位,真正打通了产教融合的任督二脉,岗位孵化课程模块的建立也恰好成为三个链接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样的变革与应用转化成为产教融合探索新规则、新价值、新方式的底层逻辑,起到了助推的积极作用。
1.企业文化进校园
基于策略维度的市场需求,广告学院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实践教学的中心应为洞察训练后的策划,合作对象选择广告企业与行业,进而展开场景创意的实战实训工作;基于文化维度的市场需求,深刻剖析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将正向主流文化符号与当代时尚潮流相融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等方向的实践重构,与文化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打造具有流行元素符号与文化印记的设计实践活动;基于品牌维度的市场需求,广告专业应充分挖掘品牌价值,提出真正的商业创见+创造性表达,合作碧生源、快克等优质企业,为企业的品牌提升助力。以上的举措在企业项目深入校园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在实践的过程中,立足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职业规范性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企业管理进课程
产教融合的具体任务是要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一方带着问题与学校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意义,而学校一方也应将为企业解决问题放在校企合作的首要位置上,这样的校企合作项目才会发挥真正的价值。增进服务意识,加强对企业一方的价值输出才能够将校企合作做实、做大、做长。而关键在于将企业的项目融入课程中,发动学生参与,全面推动校企项目的落实和实际成果的输出。在此过程中要加强企业管理制度进入学生的课堂,规范学生制作制度,建立体系化的生产模式,使学生能够以职业化的态度进行项目生产,锻炼从基础能力向综合能力过渡的最重要打磨课程模块,奠定了从跟岗到顶岗再到就业的基础。
在快克项目中,学校已得到了海南快克药业的授权,聘请广告学院作为海南快克药业新媒体账号运营的指定代理。广告人文化集团根据快克的新媒体运营方向给出指导意见,广告学院已开始在微博、微信、短视频、营销策划活动等方面为快克药业生产内容,进行账号运营,部分学生作品已开始商用,项目价值已开始显现。项目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告学院、广告人文化集团、快克药业三方协力合作,都将服务其他方作为标准,使企业真正获得了实效,在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各环节中用诚意与信任摸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图3)。
图3 校企合作价值体系
3.生产管理进基地
广告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以多种合作途径形成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不拘泥于单一模式,提倡模式多样性及模式的组合。从产业公地的视角出发,集合企业、学校等建立的实体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基于此理念,重点发展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实训基地打造成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既是学校的实训教室,也是企业生产内容的基地。将模式带入教学环节,形成“1+N+1”的校内、校外和实训导师共同授课的形式,让教学真正实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图4)。形成互动机制的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促进教学双赢的局面。
图4.“1+N+1”体系
在与海南快克药业集团的合作当中,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行业与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直接参与到项目的推动过程中,以企业的管理方式介入到学生校内实训基地,助力项目全流程的把控,形成具有行业实效性、生产转化性、项目落地性的校中企的形式。使得企业人员真正地走入校园,参与管理,让校中企对接社会的发展需求。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与广告人文化集团及海南快克药业签订了“校行企”合作协议,力邀两家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从方向、需求、内容三个方面制定了广告学院行业领域垂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行业领军企业广告人文化集团的背书影响力下,海南快克药业聘请了广告学院作为企业新媒体账号的运营方,提供优质内容,并聘任学院教师为企业员工指导学生创作作品,作品被采用后为学生颁发实习证明,广告人文化集团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担负实践课程任务;在实际项目运营过程中,广告人文化集团引入行业的众多知名大师作为项目落地的评估专家并给出积极建议,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将企业文化、管理等融入课程教学中。
通过“校行企”合作,在课堂教学、师资培养、项目运营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广告学院已为企业提供了包括LOGO设计、企业宣传片、策划案、IP形象动画、插画(图5)、传播运营(图6)等各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从策划到传播所发起的“青春自有光芒”活动中,微博阅读量已达到8亿,话题讨论次数已有44.9万,原创参与人数已有5.6万人(图7)。
图5 插画海报图
图6 传播运营H5
图7 “青春自有光芒”微博话题活动
广告学院将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将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及时总结,适时出版成教材或教辅。目前,在与快克药业的合作中已经编写了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系列丛书《广告创意案例实践教程》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快克创意解读年轻人的品牌观,成为大学生创意的重要参考书籍。
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视角出发,从顶层设计入手找准定位、目标、需求,通过对教育层次深入解读,拆分能力应用,从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紧贴实际岗位职业能力,形成岗位与课程的对应,项目与能力对应的关系;在探索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模式中以鲜活的案例阐述了学校的模式与做法。
校企合作整体思路从大至小均能体现出学校的作用与教学的特色,在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层设计中脉络清晰,充分把握行业、企业需求,确立目标;在探索以“四实”为实践教学内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中将实学、实战、实务、实效四个部分的尝试与课堂教学相对应,形成实践教学良性发展的闭环;校企合作项目介入到课程体系改革,对教育层次的解读及应用能力的拆分,通过价值体系、维度体系、承载体系从宏观上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课程内容改革紧贴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与企业共同授课,形成实战项目课程包,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划分与组合课程,使教学模块清晰。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虽然体系建立相对比较完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但是企业投入多而预期收益不明确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顶层设计、具体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完成后,对于企业的实际收益及稳定性则是下一步工作推进的主要任务,要更加具体地提高校企项目的转化率和变现能力,为企业带来实际且稳定的收益。
本案例是基于广告专业群之下的具体实施方案,但针对当下高职的特点和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其他专业仍然具有可参考性。案例中提到的“四实”的顶层设计模式及“三转三进”的具体做法,可以完整地应用到强调实践技能的高职教育中。对如何构建校企对接模式,实施课程改革,确立人才培养模式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但在具体的学校和专业当中,仍需考虑可行性的问题,同时对行业、企业的选择也要具有针对性,不可以“拿来主义”的思维应对作为高职教育基础体现的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