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雄,张传辉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74;2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后文简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人稀地广,有南彊和北疆、兵团(全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之分,南疆的兵团辖区包括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第十四师。总体来说,在教育、医疗、经济、交通等方面南疆四地州要落后于北疆地区。要维护边疆稳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南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让北疆带动南疆,兵团带动地方,切实有效地推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是新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南疆兵团各师的“四化”发展是否协调?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效果如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融合互动关系是否融洽?这些问题关系着美丽边疆建设的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为切入点,研究分析影响协调发展的驱动和阻碍因素,提出科学可行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今后南疆兵团“五化协同”及“四化”协调发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
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测度分析中,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的严谨性。因此,在“四化”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时,首先,应考虑所选指标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系统的测评结果中能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对所选不同单位指标,经数据转换和标准化处理后能有效的进行加权比较;最后,在对所选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时能层次分明、客观清晰地体现。
(1)以“四化”协调发展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四化”综合测度评价要注重系统的深层次内涵,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间是一个相互递增的动态过程,“四化”间的发展又是一个整体平衡状态。各指标的选取和构建应顾全大局、注重系统整体发展的结构特征,以“四化”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长期性为原则。
(2)以“四化”独自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为特征。首先,指标的选取应体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两化”间的相互融合是新型工业化转型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创新发展、企业提高竞争实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所在;其次,指标的选取应注重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两化”间的融合互动发展会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工业的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稳定和安逸;最后,指标的选取应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平稳发展,“两化”间的平稳发展是“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得力武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能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变将会释放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为工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能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在“四化”综合评价指标构建时,合理的指标选择能够有效地分析“四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属性,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
(3)以国内外学者对指标的选取和建立原则为依据。首先,指标建立应符合我国国情和所研究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选取应该依托当地经济发展作为主导资源的选择;其次,指标的选取应注重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是否存在偏差,如在新型工业化的指标选取中,应考虑第二产业贡献率的提升是否能够反映新型工业化的真实状况和对今后工业化的发展是否产生长期滞后现象。
(1)应注重备选指标的系统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重点反映“四化”相互之间的促进、约束关系及协调发展的本质属性。科学性原则是指备选指标要客观地反映“四化”协调发展的整体特征。系统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构建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原则、科学方法为导向,备选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系统的特征,对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应具有明显的说服力。
(2)应注重备选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四化”协调发展在测度分析时要求科学合理、逻辑严密,备选指标能够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备选指标的测评结果要能客观反映“四化”内部的相关属性和系统发展的整体状况,同时应高度关注备选指标的可获取性及数据来源的可操作性。
(3)应注重备选指标的可比性原则。“四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要尽可能选择能全面反映系统特征的综合指标,以保证测评结果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相对值法是系统指标常用的选取方法,无论是时间变量还是空间变量,备选指标的计量口径、数据来源及所使用的统计方法都具有一致性。运用动静态方法对所选指标可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纵横比较,使得所研究的结论层次清晰、深入有效。
为了全面准确、科学可行地评价“四化”协调发展的水平,在严格遵循“四化”协调发展测度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和基本原则下,结合南疆兵团各师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数据来源,参照国内外学者对“四化”的相关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2-7],选取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及次准则层构成,即“四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表1 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Four Modernizations"in southern XPCC
2.1.1 原始数据处理
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中,所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兵团统计年鉴和网络数据。数据包含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适度指标,在对指标数据运算之前须消除由于数量较多、数据性质差异较大、指标单位不同产生的误差,本文利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1.2 指标权重确定
在“四化”协调发展的测度分析中,指标的赋权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测评结果。常用的赋权方法有专家打分法、DPS软件中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等。熵值法是根据指标信息量的储存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它能将系统中若干个二级指标有效合成一个综合指标,该过程通俗易懂、赋权结果准确可靠、误差较小,广泛应用于学术界的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熵值法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各个二级指标进行确权。
熵权法赋值时如果系统中某个二级指标的波动范围较小,指标带给系统的信息储存量也就越小,从而指标的熵值越大,说明该系统下的二级指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较小,则应该赋予的权重较小。相反,指标的波动范围越大,带给系统的信息储存量就越大,进而指标的熵值越小,因此该指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越大,则应该赋予的权重越大。信息论中,熵是用来测量信息储存程度的一种物理学变量,是系统混乱度的衡量标尺。指标的熵值越大,导致系统更加混乱、不确定性增大,从而使信息的储存量变少。依据信息论中熵值法的基本特性,可以通过熵值大小来分析系统中二级指标的随机性及离散程度,从而确定系统指标的变异性,最终计算出指标权重,进而为系统的综合评价计算提供有力基础[1]。
耦合协调度原指物理学中能量从网络的一端传到另一端时系统内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的传递、导流、辐射过程中系统的整体效应和内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只有内部各系统之间紧密合作、相互协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结合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在“四化”协调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求出“四化”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出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最后根据协调发展等级表对“四化”发展程度进行坐标定位。由于论文篇幅有限。其具体建模过程在此不做过多描述。根据刘宴彤[8]对任志远对协调等级的划分标准,耦合协调度T的范围如表2所列。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衡量表Table 2 Measurement tabl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学者邓聚龙于1982年首次提出灰色分析方法,其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对系统内部的关联度进行分析,从而寻求系统的整体规律,解决未来的发展趋势。灰色关联分析可对“四化”协调发展进行测度分析,探索各子系统中的关联程度,在“四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有些因素对系统的发展起正向推动作用,有些因素起逆向阻碍作用。为挖掘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短板因素,本文参照灰色理论GM(1,N)的建模原理得出“四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若发展系数a>0,则系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若a<0,则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若驱动系数b>0,则该指标对系统的发展具有驱动作用,若b<0,则该指标对系统发展有阻碍作用。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08—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兵团统计年鉴》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根据该研究的实际意义和数据来源的可获取性,收集2008—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结果进行测度分析。由于信息化在南疆兵团发展较晚,部分年限的数据难以获取,因此,在实证分析时的部分指标数据,将利用移动平均法进行补齐。
通过构建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灰色理论GM(1,N)及驱动力模型,并计算得出2008—2017年南疆兵团各子系统二级指标所占权重及“四化”综合发展指数水平,进而对“四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驱动力模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为全面分析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协调状况,挖掘不同师市“四化”之间不协调的关键因素,彻底消除南疆兵团“四化”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极大影响,分别对“四化”中每“两化”、“三化”的发展状况作协调分析,最后对“四化”的整体系统进行协调度运算,从而归纳总结出各师市的具体协调程度。
如表3所列可知,经过十年的发展,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勉强协调状态发展到中级协调状态,上升了两个发展阶段。尽管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2008到2017年增加0.2391,但在2010—2011年和2016—2017年两个阶段耦合协调度出现轻微的回落现象,其他年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在2012年之前,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状况都不太理想:第三师和第十四师一直处于濒临失调状态,特别是第三师2008—2009连续两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其中2008年失调区域3个、协调区域1个,2009—2012年失调区域2个、协调区域2个,当时南疆兵团的“四化”协调发展面临着较大危机。自2014年之后南疆兵团的耦合协调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已步入中级协调状态,其中2016年的拟合效果最好,耦合协调度达0.7669,各师全部处于协调状态。
表3 2008—2017年南疆兵团各师市“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Table 3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Four Modernizations"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PCC from 2008 to 2017
结合南疆兵团“四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分析,各师“四化”耦合协调度与“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一般来说,“四化”协调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一师和第二师,耦合协调度的拟合效果也相对较好。这是因为综合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四化”间的发展状况越好,从而使“四化”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力增强,最终促使“四化”间的耦合协调度增大。目前,南疆兵团第一师和第二师已进入“四化”协调发展的中级协调阶段,这与该师所处的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及经济发展状况有着直接关联。第十四师耦合协调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第十四师分布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昆玉市,那里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各个团场的产业结构低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比较严重,“四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还未形成。
如表4所列可知,十年来,南疆兵团各师耦合协调度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值不够平稳,2010—2012年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值小于0,其余年份均大于0,大部分时间中位数大于平均数,说明南疆兵团各师的“四化”协调发展状况不够稳定;从标准差来看,十年间各师“四化”耦合协调度的标准差波动范围较大,自2014年之后波动数值达0.1以上,说明南疆兵团各师“四化”协调发展的推行力度不够平稳;极差用来衡量各师“四化”协调发展之间的差距,2018年极差为0.1375,表示相差一个发展阶段,反映出各师之间的“四化”协调发展差距较小。整体来看,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2017年极差已达0.2934,差距增加到两个发展等级,从而反映南疆兵团在“四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健康稳定前行又要尽力缩小各师间的差距。
表4 2008—2017年南疆兵团各师“四化”协调发展的统计量Table 4 Statistic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Four Modernizations"in all divisions of southern XPCC from 2008 to 2017
在“四化”协调发展中,若各子系统的驱动力系数大于0,说明该系统的发展对“四化”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若驱动系数小于0,说明该系统对“四化”协调发展具有抑制效果。
如表5所列可知,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对系统的发展均起着不同程度的驱动作用,其中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驱动力度高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
表5 南疆兵团各师不同子系统对“四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系数Table 5 Driving force coefficients of different sub-systems in southern XPCC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Four Modernizations"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驱动力发展系数为0.5475,对“四化”建设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对各师发展的驱动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第一师、第二师的驱动力发展系数大于0,对系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师、第十四师的驱动力发展系数小于0,说明在“四化”协调发展中,新型工业化对第三师、第十四师的贡献率较小。整体来看,无论新型工业化对各师的发展是驱动效果还是阻碍影响,其驱动力发展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兴起并未对南疆兵团各师的“四化”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只有第十四师的驱动力发展系数小于0,对“四化”系统的发展具有阻碍性,迫使“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降低。其余各师的驱动力发展系数均为正数,将对“四化”协调发展产生一定的驱动效果。其中,第三师在新型城镇化对“四化”协调发展中驱动效果最强,从而反映出该师的新型城镇化和其他各师相比,对“四化”的贡献力度最大。对于第一师来说,驱动力发展系数较大,但上升空间相对不足,依据驱动力模型反映出,未来的发展中,应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未来城镇化的建设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驱动力发展系数均为正值,农业现代化对各师“四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贡献较大,但对于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产业结构相对平稳的第一师来说,农业现代化对其他“三化”的驱动效果并不明显,驱动力发展系数最小,从而反映出第一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独立性,在“四化”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因此,在今后的“四化”发展中应提升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发展模式,通过打造品牌农业,有效发挥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下的现代创新农业,促进南疆兵团“四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化方面,第三师对“四化”协调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且阻碍力度较强,其余各师的驱动力发展系数均大于0,对“四化”协调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驱动作用,其中第一师的驱动效果最好。尽管信息化对第二师、第十四师的“四化”建设起正向驱动作用,但是对其贡献率较小、驱动力度不强。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整体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对系统的驱动作用较弱,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信息化对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是推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已刻不容缓。
通过对南疆兵团“四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依据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针和确保“三农”问题的有效转型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政策文件,并结合“四化”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为构建青山绿水、和谐共处的大美南疆兵团,更好地推动南疆兵团“四化”之间的融合互动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南疆兵团的新型工业化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实现阶段,在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三个方面的发展不够平稳,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发展缓慢,人才流动比较严重。因此,南疆兵团各师应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坚持产业结构优化,有效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各师应加大财力投入,积极引进疆外创新型先进企业带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各师应大力支持内地高校毕业生和有志青年来疆创业,放宽落户条件,加快先进技术的研发利用,有效推进各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各师应积极推进各团场三大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先导区建设,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有才人士来兵团创办企业,并对企业的用地、资金流转、项目申报等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发展规模性企业的创办个数。对在环境恶劣、地域偏远的第三师和第十四师创办的企业给与更高的优惠政策,创建艰苦地区的示范性企业,并将各师的农业品牌化生产融入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中,打造“订单生产、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品牌建设”产业链高度融合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各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提高新型工业化对“四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度。
按照南疆兵团城乡功能区的定位标准,对各师功能区、绿洲沙漠等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推进“多规合一”,有效形成团场、城镇、连队融合互动的城乡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团场连队综合配套等基础设施改革是缩小各师城乡差距的根本路径。统筹团场城镇连队协调发展区域、优化职工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兵团和地方的融嵌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连队职工家园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团场、城镇、连队改革要抛弃传统的团场领导理念,对连队土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彻底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把改革的中心从团场转移到连队,建立健全法定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连队职工的福利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团场城镇连队一体化发展。
根据南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特征及农业现代化对“四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分析,通过打造品牌农业、开拓农产品经营市场,大力创办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及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转变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安全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的创新战略思路,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指南,构造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创新道路,将为南疆兵团的“四化”协调发展夯实坚定基础。
信息化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信息技术通过对工业的数字化控制能够壮大信息工业,通过小城镇的智能化服务能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通过农业的产销推广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信息化产业已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重要程度众所周知。因此,要广泛开展信息基础教育,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推进信息化发展对兵团改革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南疆兵团的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四化”相互融合方面均存在一定短板。首先,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科研项目的投入和经费支出是目前南疆兵团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对系统的驱动作用力较弱,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短期内有效提升信息化对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是推动南疆兵团“四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