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旋
(黎川县林业局,江西 黎川 344600)
根据相关统计,十三五计划期间,共计完成5.45亿亩造林任务,预计到2021年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将突破23.04%。截至11月份,2021年的森林旅游人数已经达到75亿人次的规模。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发展稳定性,还应当重点抚育中幼林。
中幼林抚育在森林培育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此项抚育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且需要的时间较长。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幼林抚育质量,应当高度重视中幼林抚育各个流程。在中幼林抚育阶段,大体上需要经过选址、平场、育苗、植苗以及林木维护等多个流程,其间若按照标准化操作规范逐步完成抚育任务,则能够为相关领域积攒丰富的木料资源。一般情况下,林木可作为家具生产、木制品制作的重要原材料。若在森林培育中重点开展中幼林抚育工作,可有效增加木料资源可用总量,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兴旺发展,满足新时代林木资源使用需求[1]。
中幼林抚育在森林培育阶段展现的实践价值,还可表现在林业综合效益上。相关人员需在中幼林抚育中优选适合的抚育方法,可加快林木的生长速度,借此调节森林中林分分布结构,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能促使中幼林拥有显著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中幼林可对当地气候环境起到净化作用,借此保证林业发展中,能够凭借中幼林推进生态资源的协调分配。基于此,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值得予以关注。
在森林培育中,对于中幼林抚育,多存在以下四项不足之处:
结合相关研究表明,在森林资源的覆盖范围内,有七成属于中幼林,这表明中幼林抚育的占比较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林业部门等其他管理部门对于中幼林抚育工作显然未达到预期管理效果。一方面,相关人员认知水平较低,期待从林业资源的短期经营中谋利。另一方面,由于中幼林抚育花费的时间较多,投入成本偏高,相关人员无法从中幼林抚育中树立长远发展意识,最终给中幼林抚育项目的开展带来了阻力。
在中幼林抚育工作中,对于中幼林的种植以及维护,都需要应用先进的育苗技术。目前,部分地区在实际工作中仍旧采用传统技术手段,致使中幼林抚育成效脱离既定目标。
在中幼林成长阶段,一旦周边卫生条件恶劣,或者存在明显的污染水源,很容易降低中幼林的成活率,还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虽然现下林业部门也曾多次组织检查活动,但相关人员并不重视卫生条件检查,甚至出现形式化检查现象。因此,应当针对中幼林抚育卫生条件加以改良。
中幼林种植密度的设计也是中幼林抚育中的重点内容。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中幼林的生长,但部分人员在设计林木种植间距时,过于考虑林木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中幼林的长势。所以,相关人员应结合中幼林生长特征,合理设计种植密度,为中幼林打造适宜生长的环境[2]。
在森林培育中要想优化中幼林抚育效果,还应当有效完善森林管理机制。一方面,应当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提高林业工作者的认知水平,使其转移工作重心。另一方面,需扩大宣传范围,针对某区域的中幼林抚育事项,应当设置宣传点,由专业人员对中幼林抚育工作的从业者实施技能培训。与以往理论讲解方式相比较,亲自到中幼林抚育现场开展宣传工作,其成效更为显著,如图1所示。此外,还应当从大格局的高度出发,为中幼林抚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相关人员的抚育行为,促使中幼林抚育工作得到深度落实。
图1 某林业管理局讲解中幼林抚育技能现场图
江西省结合当地的林木种植现状,先后发布了《森林条例》《生态公益林管理方法》《加强森林采伐管理通知》等文件,其中明确阐述了针对当地林木实施限额采伐措施,即胸径超出5 cm的林木方可采伐。此项政策的执行,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中幼林的有效保护。林业管理部门需根据不同区域的森林覆盖面积、中幼林抚育数量,出台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督促相关人员参照管理制度科学抚育中幼林。同时,在提高中幼林成活率期间,还应当设立专属基金,用于支持中幼林抚育项目,必要时还可在森林内部安装监控器等产品,密切关注中幼林的生长规律,继而在动态管理下,提升中幼林抚育有效性[3]。
中幼林抚育还需要充分应用对应的抚育技术,提升中幼林生长质量。因此,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每一项步骤中的具体规定,从而在科学的抚育环境下,改善中幼林生长状态。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中幼林抚育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多包含以下几项步骤:
3.2.1除草
开展中幼林抚育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对林木周边的杂草进行清理,以免杂草生长过旺,抢夺林木需求的养分。一般情况下,随着中幼林的生长,还需要针对低矮植物进行清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需开展地质调查工作,避免除草后破坏原始地貌,并且注重周期性除草,由此保证森林环境适宜中幼林的茁壮成长。
3.2.2施肥管理
林木与植物幼苗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同样需要得到肥料的滋养,因此,相关人员还需把控好施肥时机,通常需在春季与秋季为中幼林施肥。进行施肥时,应将肥料掺入灌溉水中使用,这样才能促使中幼林根部汲取丰富的营养,并且在施肥后,应当平铺一层土壤,加快肥料的吸收速度。具体可按照每年1次氮肥,0.5 kg/株复合肥的标准施肥,对于越冬肥则以5 kg/株为标准。
3.2.3灌溉
中幼林生长阶段,需要结合气候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补充适量的水分。若中幼林处于降雨丰富的地区,可适当减少人工灌溉频率。考虑到灌溉量多与土壤成分、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有关,故而在灌溉作业期间应秉承着差异化管理原则,依据地域特色确定灌溉量。以毛白杨中幼林为例,选定在4月份到6月份对其实施集中灌溉。经过研究后可发现,在此时间灌溉,中幼林的胸径增长了30%,由此证实适时适量灌溉具有重要作用[4]。
3.2.4修剪
中幼林虽然属于林龄较小的林木,但在应用中幼林抚育技术时,也应当加强修剪。特别是主树干处,若其生长过长,很容易分取其他枝干的养分,甚至出现折枝现象。所以,相关人员应在日常抚育过程中,密切关注中幼林树干枝叶的生长状态,在恰当的时间里对其实施修剪。此外,对于中幼林抚育工作中出现的林木间距较大问题,可在其间距处再次种植相同林木,维持中幼林生长质量。
中幼林抚育工作成果还与中幼林的生长环境有关。林业工作者在处理中幼林抚育问题时,需对其周边生长环境进行改善,为其提供可靠的生长保障,以免在抚育过程中受环境干扰,出现成活率下降、品质下降情况。
首先,中幼林的抚育工作常对生长环境有着严苛要求,相关人员应当精准测量中幼林种植场地中土壤pH值、土层厚度、土质特性等。因中幼林根部发育能力薄弱,若种植场地不能为其提供多样养分,极易降低中幼林生长质量。据此,相关人员需遵循上述标准化的中幼林抚育步骤,为其打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其次,在各级政府的统筹管理下,各地区需要时常开展林业调查活动。林业部门人员需积极配合上级领导的安排,始终遵从“优胜劣汰”的原则,留取长势优良的中幼林。对于已经出现枯萎的中幼林,需及时替换,借此建立完整的森林覆盖体系。
最后,相关人员还应当做好森林清理工作,包括处理污染水源、清扫杂物等。同时,还需要组织业务集中学习活动,深度掌握《森林抚育方法》等相关条例,必要时还可建立奖惩机制,对中幼林抚育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为其发放奖金或授予“最优员工”称号,借此激励其他员工积极参与中幼林抚育工作,杜绝消极怠工现象。
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林业部门还需要指导相关从业者针对中幼林的抚育间伐进行合理设计,使其获得均匀的种植密度,这样才能促进中幼林的茁壮成长。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常见的抚育间伐包含以下三个类别:第一,透光伐。中幼林生长中需要光照,利用光合作用提高碳存储率,所以,针对中幼林抚育工作设计的透光伐,需先辨别中幼林树种,而后调查各个林木之间的长势,及时筛选出长势差的林木,清理后重新设计中幼林的种植密度;第二,卫生伐。在中幼林抚育中,森林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如林木病虫害、风灾、雪灾等,这些自然灾害的侵袭,都会导致原有的中幼林失去抚育价值。此时,应当设计10 cm以下的伐桩,由此有效应对灾害侵袭;第三,生长伐,在中幼林抚育过程中,还需要按照森林中林分分配规律,对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整改,整改标准为为该森林中选出最佳林木。而对于同一区域的劣质树种,可进行采伐,促使在科学的抚育间伐辅助下,提高中幼林抚育水平。
综上所述,中幼林抚育应紧紧围绕当前植树造林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从森林管理机制、中幼林抚育技术、中幼林生长环境、抚育间伐设计等方面着手,促使在中幼林的健康生长条件下,促进我国营林生产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