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敏
全球汽车业变革已至。对于中国传统汽车业而言,2021,“十四五”战略的开局之年,并不顺利。原材料大幅上涨,疫情反与芯片短缺交织,新挑战者颠覆入局,汽车制造的护城河正在被打破。
再加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汽车排放跟油耗法规带来的更严苛的技术升级,互联网对于汽车消费的影响加剧,传统的模式将不再有效,而围绕新能源、智能互联的生态圈将成为新的航向。
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高速变化中,很多汽车企业面临失语窘境:或技术积累乏匮,在全球电气化的冲击下无还手之力,不得不甘于“温水煮青蛙”的命运;或战略规划在技术的快速迭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倒逼中“计划赶不上变化”。
面对新技术潮流、新商业模式如何实现质变,以及转型后所呈现的竞争力,这对中国企业掌舵人,尤其国有车企掌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因为,汽车和别的商品不同。汽车是复杂机电+软件产品,是工业集大成,同样是新能源+智能,可以营造出无数的差异化认知。相对新造车势力,传统汽车品牌需要明显的品牌辨识度和灵活的运营机制创新。说白了,就是深挖护城河。如此,“十四五”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技术和体制,显然更重要。
改革创新的基因已经刻就。只有足够有前瞻性和雄厚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波云诡谲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同样,拥有强大“勇气”与长远“眼光”的企业家,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这是《汽车人》全媒体评选“2021-2022中国汽车年度人物”的重要标准。按照每年惯例,我们都会寻找汽车领域的代表人物,以清醒而审慎的目光挖掘他们的故事,并以见证者的身份不断追寻他们带来的行业启迪。
务实笃行,创新求变。广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庆洪无疑是表现突出的人选。
对于企业掌舵人而言,参与制定企业愿景,实现创新转型,创新思维,前瞻眼光和领导力,驾驭商业风险挑战的能力缺一不可。
尤其对于国有车企负责人,他们还有做强中国汽车工业、稳定经济、保就业、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更多使命。曾庆洪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16年9月,曾庆洪正式接棒广汽集团董事长。遵循一直以来的“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战略,广汽在“十三五”期间,年产销量突破2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同时,也让广汽集团成为了国有车企中最有竞争力的车企之一。
广汽营业额也从“十三五”之初的2000亿元增至超过3600亿元,平均利税总额预计超526亿元,超计划目标完成。不仅为广州市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做出巨大贡献,更带动了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基于此,原本任期即将届满的曾庆洪延迟退休,继续执掌广汽。这体现了上级主管部门对广汽高质量业绩的肯定,对曾庆洪为首的广汽领导团队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
面对汽车行业“新四化”百年变局,他带领广汽再次踏准了时代节拍。广汽集团发布的2035战略和“十四五”期间的“1615战略“,前瞻而又务实。
按照规划,到2025年,广汽集团将挑战350万辆年销量,营收6000亿,利税660亿元,市场占有率12%以上。
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曾庆洪表示,广汽将持续通过人才、体制机制、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四大战略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客户信赖、员工幸福、社会期待,为人类美好移动生活持续创造价值的世界一流企业。
顶层战略是否落到实处,还取决于是否已转化为具有正确方向、雄心勃勃,鼓舞人心的企业梦想。
从这个角度看,四大战略宏大而细微,宏大到世界一流、人类美好移动生活;细微到员工幸福、一草一木、由感入心。一家企业的使命,蕴于它的构想当中,更落地在现实中。
在四大战略支撑下,广汽集团的2035战略和“十四五”期间的“1615战略”都变成可操作性很强的现实路径。
中国已经提出“3060双碳战略”汽车产业是重要一环。官方预测称,到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4.3亿辆。也就是说2020年至2030年的十年间,国内汽车增量可能会达到1.5亿辆左右,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控制这个汽车增量中的电气化比重至关重要
企业普遍对2030碳达峰有充足的信心,但对于更远期的“碳中和”感觉缺乏行动指引。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汽集团再次走在行业前列。
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落地,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广汽发布了GLASS“绿净计划”的具体目标和举措。
广汽集团将于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2025年自主品牌新能汽车销量占比50%、2030年全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占比50%,广汽传祺于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60%。
在“双碳”背景下,广汽不断强化“智能化+电动化”和“智能化+混动化”两条路线同步发展的产品布局。更重要的是,广汽从研发、生产、消费者使用环节全链路思考,实际将企业置于战略主动地位。
早在数年前,以曾庆洪董事长为首的广汽高层就已经敏锐地发现,在全球电气化的冲击下,汽车业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进行自我革命,向科技企业转型,是曾庆洪带领广汽应对时代之扣问,给出的回答。
无科技不广汽。在“十四五”规划上,广汽集团继续实施e-TIME行动计划,突出智能科技品牌形象,聚焦两个领先:智能网联和新能源。
这也是广汽转型发展的强大支撑,曾庆洪认为,国家重视实体经济,但制造业必须直面挑战,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要实施转型。广汽集团在这两大领域的规划都落在实处。
广汽的技术布局重点上仍以动力/能源技术为抓手和突破点。作为转型的重点目标,广汽在动力技术研发上,部署了手上最强大的主力资源。
在电汽化方面,广汽加强科技创新,自主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广州车展,广汽发布了以超级快充技术和换电技术为支撑的“2(2的六次方)能源行动”,2能源行动”虽代表了一种创新的能源生态解决方案,但绝非是空中楼阁,广汽集团围绕此行动已做好充分的前期技术准备。
所有这些技术,共同的着眼点是产品。在战略与市场协调层面,曾庆洪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
譬如,广汽埃安一直追求在EV、ICV方面持续领先,不仅将于明年年底建成自研电芯生产线,而且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也将实现自主批量生产。
总有人质疑“啥时候量产”或者“是不是PPT”,而广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已实实在在搭载在广汽埃安AION LX Plus,并凭借1008km的续航里程登上工信部最新免征购置税目录。
传祺品牌的战略方向,将全面转向混动化。承接国家的双碳战略,传祺在集团大战略指导下,决定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
广汽“绿擎技术”+双电机,充分兑现混动优势。第二代GS8混动版,采用了丰田的第四代增强版THSⅡ混合动力系统,目前该系统和第四代汉兰达混动版使用的系统技术来源相同。另一张王牌则是广汽自研的GMC 2.0混动系统,这是绿擎技术的“另一极”。
技术还要源于市场,终于市场。实现市场、客户、商品和技术的动态循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营成果。厚积薄发,跬步千里。技术的基础夯实了,产品水准向上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
尽管凭借合资起家,但广汽并不缺少内生性、自主性、研发创新引领的追求。坚定走内生跃进、聚焦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创新的道路,广汽仅在去年就自研发投入50多亿,占营收比例超8%。
随着核心技术突破、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密集落地,广汽逐步完善未来发展的技术拼图。
与经营上的稳健、务实的风格示人不同,在技术投资和机制改革方面,曾庆洪为首的董事会又呈现积极突破、激进的思路。
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入倒计时,当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窗口,聚焦混改上市等多项改革任务提速。
这是因为,以国有控股企业占据主导的汽车企业,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效益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管理效率有待提高。通过实施员工持股(管理层和关键岗位员工股权激励)、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来积极引入各类战略投资人,最终整体/部分上市以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埃安牵头的广汽新能源业务,则是改革创新的落脚点。事实上,埃安的诞生与混改的落定,恰恰是曾庆洪对于互联网浪潮做出的回答。
11月29日晚,广州汽车集团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资产重组及增资的议案》。这广汽埃安混改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方案,广汽埃安将承接广汽研究院纯电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人员,并通 过现金增资、资产注入等方式实施内部资产重组。
今年8月,广汽集团宣布,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推进广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过短短数月,增资重组计划就正式落地。
接下来,广汽埃安将在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如此高效率推进广汽埃安混改,体现了广汽集团改革的决心和魄力。混改的启动,为广汽埃安扩充资本实力,建立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加码了全新引擎。
埃安的制造基础和革故鼎新的崭新运营方式,证明中国制造和互联网思维,可以交融一体,迸发出更大的创新能量。
从品牌独立到广汽埃安如今步入新的发展篇章,背后也是广汽集团创新变革步履不辍的结果。不仅是埃安,在曾庆洪主导下,集团对自主业务实施战略倾斜,增强自主品牌的资源使用权限。
与之相配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事实上,在整个国企改革中,广汽在广州、在广东都走在前面。广汽是广州市到目前为止惟一一家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广汽也是国企“双百改革”试点。在国企改革上,在技术投资和人才激励方面,广汽集团董事会行事之凌厉,令人瞩目。
埃安是广汽推进国企改革的支点,也是汽车制造业在新时代向智能科技战略转型的典型缩影。作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样本,广汽多年的践行与探索,对于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借鉴,也为中国制造崛起增添新内涵。面对未来,曾庆洪带领广汽正在开启另一段汽车历史的演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