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林霞
摘要:目的 了解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现状。方法 采用《小学生责任心问卷》对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五年级30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家庭责任心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的家庭责任心整体水平较高。小学生家庭责任心水平受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因素的影响效果显著,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责任心;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心理学中,研究者普遍认为责任心是人的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1]。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慢慢走向成熟的基础阶段。在该阶段,小学生的身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发展他们智能和体能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道德品质的的培养,尤其是在家庭责任心方面。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表明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这不仅是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而且也是维持家庭和睦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一共发放问卷334份,回收324份,有效问卷共3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8%。其中154名男生,150名女生;207名非独生子女,97名独生子女;133名班干部,171名非班干部。
1.2研究工具
2021年9月至10月采用刘文英编制的《小学生责任心问卷》[2],使用相同的指导语,对被试者进行调查。问卷一共50个题目,其中属于家庭责任心维度的题号分别是1、6、10、14、15、40、41,按照5点计分法进行算分,从“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记为 1分、2 分、3 分、4 分、5 分,得分越高表示责任心越强。在本研究中,家庭责任心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3,说明该量表的信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通过SPSS17.0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若P<0.05,则具有显著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总体状况
小学生的家庭责任心总平均分是3.60,刘文英在其研究中表明,小学生在家庭责任心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在3.05至4.65之间时,说明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整体水平较高。
2.2个体因素对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影响。
2.2.1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性别差异
依据表1所示,从家庭责任心总分上来看,P<0.05,说明男生和女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从均值上来看,女生所得平均分数远远超过男生所得总分,这表明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心,这与我们传统的观念相符合。
2.2.2小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家庭责任心上的差异
根据表2所示,从家庭责任心总分上来看,P>0.05,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责任心并没有显著差异,即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家庭责任心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更多地表现为意识到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和认识到孝顺父母的责任。
2.2.3小学生是否担任班干部在家庭责任心上的差异
依据表3所示,从家庭责任心总分来看,P<0.05,表明是否担任班干部在小學生家庭责任心上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从均值上可以看出,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的平均得分远远超过非班干部小学生,这说明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家庭责任心比非班干部的小学生家庭责任心更强一些。
3.讨论
3.1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总体现状分析
在本研究中,小学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总体较高,更多地表现出尊重父母和理解父母。小学生因受生活水平、家庭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苦,更能感受到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
3.2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可得出,小学生的性别对他们的家庭责任心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中,女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明显高于男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
小学生家庭责任心的性别差异和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徐玲[3]认为女生家庭责任心水平整体上高于男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他们在家庭责任认知、帮助行为和关心行为上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刘卯[4]和程岭红[5]在其研究中指出,青少年学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男女生在家庭责任心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家庭责任心得分远超过男生的得分,说明女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较男生相比更高。张文静学者[6]在其文章中表示,女生的家庭责任心发展水平总体上要高于男生,且在敏感因子上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女生要比男生更愿意为家庭付出。
产生这一差异性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女生想法较为全面,心思细腻,对家庭琐事在处理上更得心应手。或者是社会将女性视为家庭中的模范,促使女生对家庭事务更上心。苟增强[7]认为可能是因为社会上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一直到现在延续着该传统。
3.3小学生家庭责任心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性分析
依据表2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家庭责任心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结论与前人的研究具有相同之处,如乔辉[8]的表3.5的数据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责任心这一维度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关注和爱护,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的性格特征,而非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集体的环境中长大成人,更明白和人相处的方式,能形成包容的性格特点。但现在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基本上不会厚此薄彼,因此,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其家庭责任心水平影响并不大。
3.4小学生家庭责任心在是否为班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3的数据分析可得,小学生是否为班干部,对他们的家庭责任心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本研究中,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的家庭责任心水平比不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要高出很多。
小学生家庭责任心在是否为班干部方面的差异和以前的相关研究相近。李艺[9]在其研究中表示,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和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责任情感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即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责任情感水平比不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要高。刘文英在其文章中写到,小学生在集体、家庭等责任心维度上达到非常明显的水平,即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像是家庭中的长辈角色,会更主动地替家人、集体等考虑问题,同时也想要努力保持自己好榜样的良好形象。徐玲指出学生班干部和普通学生在家庭责任帮助行为和交流行为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刘雨宣[10]研究时发现,在班级中是否担任班干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责任心水平,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责任心水平要比不担任班干部的高出很多,差异相当显著。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和他們在班级中的角色有关,一个班级是集体,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班干部像是长者,在关注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会关心爱护集体中的后人和事,非班干部的学生更容易在班级发生事情时置身事外。在各自的家庭生活中,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更容易关爱与呵护父母和其他亲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1989:213.
[2]刘文英. 7-12岁小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赣南师范学院,2013.
[3]徐玲.初中生家庭责任心现状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4]刘卯.农村中学生责任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5]程岭红.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6]乔辉.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责任心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7]苟增强,苟建丽.河北省沧州市高等院校大学生家庭责任心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6,14(05):323-325.
[8]李艺.大学生家庭责任心的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
[9]张文静.中学生家庭责任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0]刘雨宣.徐州地区初中生、小学生责任心的调查[J].林区教学,2012(0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