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芹 龚亚萍 姚鹏云
(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肾脏康复科,江苏 如皋 226500)
急性期脑卒中是由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破裂而引起的大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1]。镜像疗法以平面镜成像为核心原理,通过在镜中展现健侧肢体影像,借助视错觉将影像看做患侧肢体执行动作,从而激活患者大脑皮质层,达到减轻异常感觉或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2-4]。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实施镜像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7.84±6.22)岁;肢体运动障碍:左侧21例,右侧22例;病程7-29 d,平均病程(21.13±3.50)d。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58.46±6.27)岁;肢体运动障碍:左侧19例,右侧24例;病程8-27 d,平均病程(22.03±3.18)d。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康复指导,包括功能位摆放、体位变换、平衡力训练、关节及肢体被动活动等,配合针灸、按摩等干预,每日1次,持续干预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心理干预。(1)镜像疗法。练习前将镜像疗法作用机制和训练方式告知患者,为其创造单间、安静的环境,房间内摆放一张方桌,桌前放置100 cm×100 cm镜盒;患者身体中线与镜面垂直,将双上肢放在镜面两侧,健侧在镜面侧,患肢放于镜背面。康复师引导患者将自己看到的成像与患侧运动联系,促使双手动作一致,若患者难以完成动作,康复师需在旁辅助其完成。上肢锻炼动作包括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肘关节屈伸、前臂前后旋、腕关节屈伸等,下肢锻炼动作包括膝关节屈曲和外展、髋关节屈曲和内收、踝关节背屈等,动作缓慢,要求患者注视健侧肢体和镜像运动,各动作重复10次,间隔10 s,完成后撤去镜盒,休息10 min后引导其想象患侧肢体完成上述动作,每次练习30 min,每日2次,每周练习5 d,持续干预8周。(2)心理干预由经培训后护士实施,每次60 min,每周3次,干预8周。观察指标为:(1)运动功能: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下肢能否做出反射活动、屈肌能否协同运动、伸肌能否共同运动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受限程度越低。(2)心理状态:干预前、干预8周采取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各100分,其中焦虑<50分,即无焦虑症状;抑郁<53分,即无抑郁症状。(3)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巴氏(Barthel)量表评定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大小便、修饰、如厕等10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高,日常生活能力好。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比较两组平衡能力,包括转移、从站立位坐下等14个条目,总分56分,分数高,平衡能力佳。(3)步行能力:干预前、干预8周后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两组步行能力,分为0-5级,0级:患者需在2人帮助下行走,或无法行走;1级:患者需在1人持续扶持下减重;2级,需1人间断帮助下行走;3级:患者无需帮助,在他人监督下行走;4级:患者可于平坦地面独立行走,但无法独立上下楼梯及坡路;5级:患者可独立行走。
2.1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干预8周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对比分)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干预8周后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
2.3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对比分)
2.4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步行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干预8周后步行能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步行能力对比n(%)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与中枢神经元的功能重组性、神经可塑性存在密切联系,是脑卒中后肢功能恢复的关键,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神经可塑性[6-7]。传统康复锻炼操作繁琐,锻炼过程漫长,患者日常康复过程中难以坚持锻炼,依从性较差,影响康复效果。
镜像疗法的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理论,指导患者观察健侧肢体运动,然后脑海模拟患侧肢体运动,从而产生视觉刺激,达到活化患侧神经元,提高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8-9]。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评分较高,心理状态评分较低,步行能力更佳。表明镜像疗法联合心理干预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步行、平衡能力。王海燕[10]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实施镜像疗法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预后较好,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镜像疗法通过训练患者反复想象模拟踝关节、膝关节等功能性训练动作,对双侧大脑半球神经网络传递产生强化作用,扩大关节活动度,使患者双侧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协调,从而提高其平衡及步行能力。急性脑卒中患者因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诱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本研究采取的心理护理循序渐进的满足患者认知和心理需求,使其转变锻炼及生活态度,激发其对于生活正性情绪,从而减轻负面情绪。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利用同伴、家庭情感支持协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康复锻炼,增强锻炼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身心获得全面康复。
综上所述,镜像疗法联合心理干预能协助急性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改善平衡能力,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加快康复进程。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未对患者远期预后进行细致分析,因此后期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证实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