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然情境,让幼儿“乐讲述、爱表演”
——以“春芽故事节”活动为例

2022-01-17 07:41过敏芳
好家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情境游戏

文 过敏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故事题材广泛,主题鲜明,情节生动,深受幼儿喜爱,能够激发幼儿的表达欲。因此,我园策划组织“春芽故事节”活动,为幼儿搭建一个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平台,通过听、讲、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故事的丰富性,获得多元文化认知。在“春芽故事节”活动中,教师将演故事从室内拓展到户外,充分挖掘园所户外自然资源,开辟游戏体验场,让幼儿在户外自然情境中乐讲述、爱表演,通过参与、创造、体验、表达,培养自信、学会合作,享受表演的乐趣。

一、资源化身故事道具,让节日更具生活化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故事表演中,道具的加入增进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展现角色形象,让表演更精彩。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教师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周围的环境,探究自然资源与故事情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以便合理地选择、改造自然资源,使其化身为故事表演需要的道具,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以物代物,彰显角色个性

以物代物作为一种表征行为,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同年龄段以物代物的水平有很大差异。相比小、中班,大班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趋向成熟,他们会从道具的形状、色彩、功能等多角度去分析、筛选、验证,尝试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在故事表演筹备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自然物的形状、颜色等特性,启发幼儿根据情节需要、角色特点来选择适宜的道具,创造性地使用道具,彰显角色个性。

例如,幼儿散步时发现了一根梧桐树的枯树枝,一头直直的,另一头弯弯的,独特的造型让他们一下子想到了《年兽的故事》中老爷爷的拐杖。幼儿还发现,小路上大大小小、颜色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有的像“红烧肉”,有的像“蛋糕”,有的像“汤圆”,共同组成一桌美味的“年夜饭”。这些自然物纷纷化身为食品道具,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道具转化为表征符号,链接生活,不仅帮助幼儿精准诠释了人物角色,更提高了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创意改造,丰盈故事内涵

幼儿生性好奇,随着故事表演的不断深入,已不满足现有道具。尤其是大班幼儿,创造欲强烈,有一定的表现基础。他们愿意尝试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根据表演的需要,对道具进一步加工改造,赋予道具新的魅力,从而创造性地演绎故事。

例如,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将树叶、花草制作成衣服,“年兽”穿上了就像刚从森林里跑出来的怪兽;用锯子、钉子、胶水将树枝、木筷组合成“手枪”。与众不同的道具较好地丰盈了故事内涵,呈现了别样的艺术效果。“春芽故事节”活动中,幼儿走进大自然,为演绎故事寻找合适的道具成为节日里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大树、花朵、小桥、石头……这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一一化身为故事表演的道具。改造道具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满足了情感需求。

二、场景再现故事情节,让节日更具情境性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丰富、真实的游戏情境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促使幼儿投入故事表演。不同的故事所呈现的场景也是与众不同的,在不同场景中表演能带来别样的体验和感受。师幼一起实地探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自然空间,将其加工、改造成一个个充满自然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特色主题场景,感染幼儿乐意去表达表现,让整个幼儿园沉浸在故事的海洋里。

(一)因地制宜,自主规划

幼儿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户外场地空旷,山坡、小桥、小河等设施设备齐全且多样。为了让幼儿成为故事演绎的主角,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规划场景。首先,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根据情节逐一罗列出表演需要的情境。分组进行实地勘察,尝试用图文符号、贴标签、画地图等多种表征形式记录;其次,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发表不同意见,通过交流、投票、辩论等环节进行初步筛选、统计;最后,针对投票情况,鼓励幼儿在实践中尝试、验证演绎空间规划的合理性,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例如,规划童话剧《丑小鸭》场景时,有的幼儿觉得“秘密花园”比较合适,既有动物、树木,还有小水池,有森林的感觉;有的幼儿认为“水上乐园”那条长长的小河也很好,周边空间大,方便表演角色。两组分别阐述理由,说明场景优势。经过激烈辩论,幼儿发现“秘密花园”更具情境性,树林、小河等多个场景切换比较顺畅,确定了演绎的最佳场所。

观察、分析、比较、思辨、操作、调整等一系列的实践探究,让每一个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断积累、运用新经验,提升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凸显特色

故事具有情境性,生动、丰富的场景更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确定好表演场地后,针对情节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原生态”的场地进行合理化改造,让场地更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例如,《刘胡兰》剧组发现幼儿园东面的星嬉苑有山坡、小木屋、树丛,适合展开野战。于是,幼儿根据情节需要,在小山坡上埋“地雷”,在树丛里拉起了封锁线,在后方搭建一个帐篷医院,还架起了轮胎山“战壕”,为“原生”环境赋予了“战场”元素。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幼儿链接已有经验,对环境和演绎现场进行了对比、审视,在协商、合作中大胆想象、改造创意。

在“春芽故事节”活动中,幼儿园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了“和平精英”“秘密花园”“芽芽部落”“紫藤剧场”“芽田坂里”等一系列适宜幼儿故事表演的特色主题场景。幼儿在真实的自然场景中与同伴合作、与材料互动,锻炼了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游戏丰厚故事体验,让节日更具趣味性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师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寻找并筛选契合故事情节的游戏,将其融入故事剧本,给故事情节创设更多的延伸空间,让故事演绎更具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

(一)源于生活的自然改造

幼儿的游戏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关系,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创造的基础。情节丰满的故事,往往更受幼儿的喜爱。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与道具互动,不时生发出一些新情节。

例如,大班童话剧《狼大叔的红焖鸡》里的“奶油蛋糕”吸引了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自然材料制作了一个个别致的“生日蛋糕”:“沙蛋糕”“石头蛋糕”“树叶蛋糕”、水果蛋糕……这个游戏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由生活经验生发,成为童话剧表演中的一个生成环节,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提升了表演的趣味性。

(二)基于经验的生发拓展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当幼儿对某一情节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及时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给予幼儿一些建议,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表演。

例如,大班儿童剧《刘胡兰》中的“打战”让幼儿乐此不疲,但幼儿身处和平年代,并未经历烽火岁月。怎样让幼儿了解“战场”?幼儿从表演“打战”的过程中能获得哪些经验?这是教师要思考的。于是,教师鼓励幼儿询问家长、翻阅书籍、观看视频,通过调查、采访、查阅等多种途径,了解敌我双方的人物特点、战壕的防护作用、不同武器的用途等内容,丰厚了幼儿的经验,为情节的生发拓展提供了可能。幼儿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创生打靶场、电网区,融入了“练习瞄准投掷”“侦察兵设置封锁线”等新情节,既提升了角色意识、拓展了游戏经验,更让幼儿在表演故事的同时,发展了钻、爬、投掷等动作技能。同时,幼儿从中感受到了战争的艰苦,激发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基于生活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在参与其中,不断积累对自然资源的认知,逐步获得有益的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感受着自然的灵动,让故事内容更丰厚,故事情境更具趣味性。

实践证明,幼儿在户外自然环境中更容易被节日情境吸引,幼儿园发挥户外自然资源优势,以幼儿喜欢的故事为契机,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了别样的体验。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情境游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