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规范临床路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2-01-17 06:20王晓敏杨濛吴丹
贵州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规范急性

王晓敏 杨濛 吴丹

(1.洛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商洛 726100;2.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三病区,陕西 西安 710000)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多与血栓形成对冠状动脉产生阻塞有关,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患者表现为胸骨后持续疼痛,经常规药物治疗或休息后无改善,部分患者伴随心电图改变,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当,将会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1~3]。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治疗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得以应用,其能够对血小板凝聚起到阻止作用,实现血管再通。在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急诊规范治疗对于缩短灌注缓解时间、增强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收集急性心肌梗死病例80例,对比了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共80例,根据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2019年1月至6月)与观察组(2019年7月至12月)人数比例为1:1(即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最大为87岁,最小为41岁,平均(58.53±4.59)岁;梗死部位:15例为前壁梗死,12例为后壁梗死,下壁梗死、侧壁梗死分别为6例、7例。观察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2岁,年龄均值为(58.63±4.72)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4例,后壁梗死13例,下壁梗死7例,侧壁梗死6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4-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规范治疗,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入院当日给予300 mg氯吡格雷联合300 mg阿司匹林交付,之后在患者的导管室选择右侧桡动脉入路,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术,以确定梗死相关动脉,之后根据冠脉病变特点选择合适大小、类型的指导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再根据其操作指南来完成PCI术,术后将鞘管拔除,之后行局部加压,术后2 h后进行减压,在6 h后改为普通包。术后第1~2个月口服300 mg阿司匹林,7 mg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术后第3个月起口服100 mg阿司匹林,75 mg氯吡格雷,每日一次,再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1)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进入路径标准。(3)进入路径后治疗。进入路径后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6]。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发病至再灌注各环节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至再灌注各环节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CK-MB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提高、CK-MB降低,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式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CK-MB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29例显效,总有效率达到92.5%,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力衰竭等,对患者的心肌会产生严重的损害,患者发病后若缺氧、心肌缺血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有学者在研究提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理基础为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的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当血管闭塞持续加重,会引起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心肌梗死患者死于发病后的1 h,由此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9-10]。

此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发病至治疗开始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急诊规范干预下,患者发病至再灌注各环节用时大大缩短。LVEF是反映心功能的主要指标,能够预测患者预后情况;CK-MB则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主要参考指标,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能够反映出患者临床疗效。此次研究检测两组患者LVEF、CK-MB指标,发现经过治疗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治疗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在急诊规范干预下,患者临床指标可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对患者预后情况予以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但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0.0%、27.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5%、70.0%,提示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辅之以急诊规范治疗,能够在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就急诊规范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由于时间有限,未能针对其远期疗效进行更深一步探讨,在后续研究中应不断加大样本,随访急诊规范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急诊规范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作用显著,有利于缩短再灌注各个环节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规范急性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稿规范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