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心慧
乐乐是班上的“小话痨”,他活泼阳光,人缘好,还很有头脑。课前,乐乐吃着面包,正巧,同桌扬扬起晚了,没来得及过早,便问他要了两块。乐乐毫不犹豫地分享了自己的早餐。看着扬扬开心的样子,乐乐深深感受到帮助人的喜悦。突然,他灵机一动:“班上好多同学住得远,早上没时间过早,要是每天早上给他们代买早餐,是不是可以赚点零花钱?”
说干就干,第二天放学之前,乐乐统计了需要带早餐的同学名字,一放学,他就去家附近的超市找老板问了面包、牛奶的进价,并以进价批发了十来份,第二天一大早便以略高于进价的价格卖给昨晚登记的同学。好几天,乐乐的“小生意”都很好,正想着要做大做强,明明找到了乐乐。他对乐乐说:“我有很多好朋友,好多都在别的班,如果咱俩合作,我让隔壁班的同学也照顾你的生意。”就这样,明明和乐乐一拍即合,开始合伙“做生意”。
对于这场“生意风波”,是疏还是堵,我陷入了沉思。
換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
面对班上突然兴起的“生意”,我想起了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去卖报纸。我在公交车站忙活了半天,赚了我人生的第一份收入:35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我兴高采烈地拿着这35元钱给爸爸看,爸爸问了我三个问题,我现在仍然记得:“你为了这笔钱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女儿会赚钱了啊,你还知道其他的赚钱方式吗?”“这笔钱就是你的零花钱了,你打算怎么用呢?”我已经不记得我是怎么回答的了,但这三个问题温和而又有力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第一次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连续几天我都在思考该如何花我的“第一桶金”才最有意义。那一天,好像一扇从不存在的窗户在我面前打开,而窗外是我从未见过的世界。
事实上,我们上学的时候很少接受财商教育,直到成年后进入社会,才开始补上财商教育这一课。
作为老师,直截了当地去制止否定孩子,无疑是给孩子“泼冷水”,只有深挖孩子们这样做的原因,才能更理解他们,辩证地看待这个现象,理性地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与探索,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意风波”——金钱意识在萌芽
学校也是小社会,孩子们的想法和行为也和他们身处的社会和环境息息相关。电视剧里常常出现做生意的画面;网络上直播带货、百万网红的视频随处可见;跑腿代购、快递小哥等职业也兴起了……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们的金钱意识萌芽,是他们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教师不如将这场风波看作是金钱观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们在合适的舞台施展拳脚,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
于是,我开展了“我是小小理财师”的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在活动的启动班会课上,我邀请了在银行工作的小天爸爸介绍了货币、交换等知识,并布置了第一周周末的特殊作业——赚钱。内容和形式没有太多限制,可以和父母一起,也可以和其他同学组团。这项作业一布置,同学们就兴奋地议论起来。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成果。共有38名同学完成了作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钱:有的同学靠捡矿泉水瓶和废纸盒赚钱,有的同学在咸鱼上兜售自己的闲置物品,有的同学向父母“贷款”,批发了几十个气球,在公园门口卖气球赚差价,还有的同学会跳拉丁舞,会拉小提琴,于是化身街头艺人卖艺挣钱……
这次实践活动后,“累”“赚钱不易”是孩子们嘴巴里的高频率词。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最后是否有收入,凡是参与了活动,付出了努力的孩子,我都表扬了。付出不一定有收获,让孩子们体验赚钱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职业也没有贵贱,无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一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面对班上的“小生意”风波,教师宜疏不宜堵,不妨看作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既然像乐乐、明明这样的孩子想去体验赚钱的乐趣,不妨给孩子创造合适的平台去体验,可以适时组织爱心义卖、跳蚤市场等公益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并有劳动致富、合理消费的意识。
助人为乐——传统道德观念不过时
同学间的“小生意”使助人为乐变成了金钱交易,如此一来,纯洁的友谊也被金钱冲淡了,与传统观念里的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相违背。因此,教师可以私下找乐乐和明明聊一聊,问问他们:在与同学做“小生意”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最后一同分析得失:每天能获得一点收入,但放学订货、上学取货耗费了大部分精力,影响上课,也失去了友谊。如果偶尔义务帮助没时间过早的同学代买早餐,会更有意义,也可能会收获更多友谊。同样是帮忙,因为是否有回报产生不同的结果。校园是一方净土,乐乐和明明的“小生意”打破了学校原本宁静的生活。还处于读书年龄的孩子拿宝贵的时间来做“小生意”无疑是大材小用。因此,要弹性地对待孩子们的金钱探索行为,引导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了解金钱,接触金钱。
可以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让家长为孩子们带来一节理财课,丰富学生对金钱的认识。推荐儿童财商教育的书籍,亲子共读。鼓励家长周末带孩子参加爱心捐赠、跳蚤市场等公益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意识。
辩证地看待孩子对金钱的探索行为,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给他们合适的机会和时间,满足他们的探索欲。同时,引导家长成为财商教育的积极力量,家校共育,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