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等职业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022-01-16 02:58陈燕薛艳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科思政素养

陈燕 薛艳杰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性教育理念,也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立足中等职业教育特色,旨在探讨通过“三科”(思政、语文、历史)教育与专业课有效融合进而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进程。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三科”教育;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01-03

一、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在教育领域结出的硕果。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政教育,紧紧抓住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以加快思政教育的改革步伐。其中《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及《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强调学校要“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1]。2020年2月,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各地切实推进“三科”教育改革。如今中职教育已旗帜鲜明地将“三科”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以上举措都标志着思政教育已经由单边单向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迈向对课程体系多方面、深入的整合阶段,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大格局。

二、探究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顺应时代导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国实现“中国智造”“工业革命3.0”,成为教育强国,都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需要职业教育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助力。立德为本,致用为宗,搞好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县级职教中心以“三科”教育为牵引的课程思政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少融合,思政课程教学因得不到专业教学层面支撑,陷入“孤岛化困境”[2]。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有待充实丰富。

(二)实践意义:立足专业特色,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此举对当地县级职教中心的人才培养标准及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科”教育与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拥有丰富多元的思政元素,如何有效挖掘、巧妙设计、自然渗透,实现学科思政,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必由之路。作为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应该以国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政策方针为指引,依托时代东风和白洋淀地域优势,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策略,以助力职中学子专业成才、人生出彩。

三、落实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我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在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和师德素养的前提下,将包括思想政治课程(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科目组成的课程集合)在内的“三科”课程的显性思政元素、专业课隐性思政元素与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课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力求形成“一主(思政)、二辅(历史、语文)、多渗透(专业課及公共课)”课程思政体系。在落实过程中,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教师的关系

1.夯铸师德,整体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向学生言传身教的一面镜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能想象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会给周围的人以正面的影响,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是中职教育培育合格人才的基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原动力。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向先进看齐,向典型看齐,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四有好老师”作为奋斗目标。

2.混编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和思政能力

我校打破“三科”课程与专业课的壁垒,各专业组中配有相应年级的“三科”教师,实施集体备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理论优势、带头作用,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政水平;通过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的浸润,提高专业教师的文史素养,进而增进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依托党史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了空前团结的局面。细数党的历史,无论是引领中华民族进入觉醒年代,还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的飞跃式发展,都充分彰显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背景下,我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听党课、讲党史、跟党走”的常规化活动,通过历史教师和政治骨干教师的讲授,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认知,有效增强了大局意识,提升了政治素养。

(二)处理好思政元素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1.抓牢“三科”教育中显性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

中等职业教育“三科”课程意识形态属性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科”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既彰显了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如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职业精神人格健全”,语文课程的“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历史课程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同时又突出了“社会公共参与、文化参与、家国情怀”等富有共性的核心素养。以上学科素养都是显性的思政点,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和生活的思政元素,科学设计,发挥“三科”育人功能,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中国底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落实课程思政。

2.挖掘专业课与其他公共课中隐性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

我校设有财务会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都有其独属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有待挖掘的隐性思政元素。教师通过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把专业与行业要求进行对接,使学生在情境中或项目完成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带动,将课程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思想觉悟,使学生的思想内核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树立职业理想,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我校教师团队站位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高度,依托白洋淀区域旅游资源,围绕淀泊风光、行宫文化、雁翎队抗日事迹、孙犁文学创作、形意拳、芦苇画等历史文化标签,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历史基因、红色基因、职业道德与素养基因,在此基础上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情怀、文化自信、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反思自身,达成德技兼修的育人目标。

(三)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落实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就是要发挥“三科”教师的引领作用、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职业教育的属性和任务决定了其课堂教学倾向于实践性,这就要求中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从服务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强化教学的实用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课程思政。切忌为了思政而思政,生硬地割裂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科”教育引领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还应尝试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公共课与专业课程资源,打造一系列具有参考及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下分享一则将“三科”与专业课思政元素进行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案例。

【设计主题】家乡

【设计思路及意图】以时间为轴线,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语文、历史、导游实务、平面设计五门课程围绕“历史”“变迁”“未来”等关键词,选取白洋淀、与雄安建设相关的素材,设计引导学生在情境和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美,浸润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审美感知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1.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选取第三课“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主题涉及家乡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按照“由近及远”“由己到家到国”的逻辑,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论,谈谈设立雄安新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准确把握时代变迁与职业规划的联系,树立将个人职业理想根植于家乡建设,并以成功的职业生涯回报家乡的信念。

2.语文课程。选取小说《荷花淀》(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透过孙犁散文诗般的笔触,引导学生感受“诗体小说”的语言美、北国江南的风景美、战争年代人物的心灵美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水区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家乡、赞家乡和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3.历史课程。在“抗日战争的胜利”(高教版中职教学用书第十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节,教师带领学生切实感知并深入挖掘家乡的红色文化,布置课后实践作业:红色基因已深植于我们这片沃土,我们这里有雄安新区第一个党支部——北冯特别党支部,有出入无踪、战绩累累的雁翎队,我们不能遗忘英雄,革命精神要一代代传承,家乡的历史有待我们进一步充实!同学们请利用课余时间走一走端村、赵北口、马家寨的街头巷陌,寻访英雄足迹和相关事迹,并在调查过程相应地进行简要记录。

4.导游实务课程。涉及河北旅游资源部分,单独设计雄安新区全国五A级景区白洋淀任务模块。教师创设四个“交际语境”[3],小组内部开展合作探究,充分挖掘白洋淀文化内涵,分别完成不同情境的导游词创写和模拟导游任务。任务要求:语言表述贴合人物关系设定,实现语境交际目的。

(1)时至7月旅游旺季,白洋淀旅行社导游小王接到来自美国一行11人的初中游学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想了解白洋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名地陪,小王该选择哪些富有白洋淀特色的景点呢?

(2)丁零零,小刘电话响了,五位大学同学组成“海吃团”,想在一天之内吃遍白洋淀的特色美食,作为东道主,请为小刘规划最优“吃货”路线,并说说设计理由。

(3)距离雄安“第一拆”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一对征迁老人想看看自己未来的家,作为实习导游,你会介绍哪些地方的变迁呢?并说说设计的理由。

(4)“六一”儿童节到了,我县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共有150名一年级小学生加入少年先锋队。县委宣传部要对他们开展一次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请遴选富有代表性的素材撰写介绍稿。

5.平面设计课程。以“留住乡愁”为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用构图和色彩的计算机语言,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迁,展望新区发展的光明前景。

(四)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外实践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有力补充。数年来,我校秉持“活动促成长,大赛助成才”的理念,强调学生既能专业上成才,又要精神上成人。每学期都例行举行专业部、校级的技能大赛,优选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省级、县级各类技能大赛。学生在收获荣誉和肯定的同时,亦巩固、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了专业认同和职业道德修养,形成敬业、乐业、精业的神圣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此外,我校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建了诵读、书法、绘画、合唱、电声、篮球、礼仪等富有专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并做到教师学期有计划、学生周周有活动、社团期中有汇报。学生社团成为我校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自主社团活动中释放天性,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几年来,一系列主题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我校的文化氛围,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成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求善、崇真、尚美的思想浪潮。

总之,课程思政是一个涵盖课程、教师、教法、学生等诸多要素的综合的教育理论概念。切实深入地落实課程思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每个教育机构都需要解读的一个命题,其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能够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融入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培育过程中,静候花开,育人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Z].2020-12-18.

[2]张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究[J].求知导刊,2018(4).

[3]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2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三科思政素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