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载体,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数据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初中数学精准化教学六大策略,即自主性学习策略、兼容性操作策略、诊断性教学策略、及时性评价策略、激励性调控策略、赋能性反思策略,这些策略不仅为教师精准赋能,更为学生精准赋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数据分析;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2-0062-03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堂教学缺乏精准措施等问题,问题日积月累,导致不断产生新的“学困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建设智慧教室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并且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策略。
● 自主性学习策略
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材施教既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师可利用各类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私人订制”,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1.学习设计提前布置
在課堂开始之前,教师可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提前发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架”。例如,笔者借助ForClass平台,将包含了针对学习指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的学习资源包推送给学生。在“学习指引”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在“自主学习”中,要求学生按导学案进行自学,阅读教材理解重点,观看微课突破难点,再完成“预学导测”自查,提交到平台后根据数据反馈进行修正,及时了解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评价”中,建议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尝试完成“基础巩固”,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挑战“拓展提升”。
2.学习资源各取所需
除了给学生配套学习资源之外,笔者还将相关微课、作业练习等学习素材放置到平台上,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另外,笔者还借助ForClass平台中“教学”模块里的“人教数字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化解难点,辨析易混点。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量身定做各类资源,同时教给学生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的学习赋能。
3.学习疑点回看微课
在大班授课时,教师的教学进度通常是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但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不能及时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并将录制的微课发送到教学平台,供学生回家后自主复习,把学习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新课知识点“日日清”。
● 兼容性操作策略
1.备课实行“拿来主义”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蓝图、课堂的灵魂,要想备好课,教师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各类资料,而借助各类教学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便捷地根据具体学情对各环节的要求与资源进行修改,如上传自己认为更好的课件与微课、教学环节调换顺序等,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另外,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基本都能师生共享,也与互联网联系,教师可随时在平台上补充授课素材,完成高效优质的备课。
2.灵活切换各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各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时,不用限定某一个平台,可以多个平台随时切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运用ForClass平台时,如果需要让学生观看微课,则会切换到“洋葱学园”平台,因为其平台上的微课容量适宜且有配套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后,平台会自动批改并将相关数据及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而如果需要组卷的时候,笔者会选择“菁优网”,其组卷后,在每道题下都有详细的解析过程,还可以给每道题添加语音和视频,使得对学生的作业辅导更加精准、快捷。
● 诊断性教学策略
备课、讲授、辅导是教师的三大主要工作,如何提高这些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精准教学必须建立在诊断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提供的诊断数据,可以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教学行为精准发力,有的放矢。
1.课前诊断,优化温故知新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否已做好知识的准备。笔者通常借助ForClass平台编制诊断评价题,在上课的前一天发送给学生要求完成,并在平台后台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一般来讲正确率小于80%的题目就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薄弱知识点,还需要在上课前再进行复习,而正确率大于80%的题目,说明学生都掌握得较好,就可以在“复习旧知”环节中省略,只需个别辅导即可,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中诊断,指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常利用ForClass平台的即时互动、投票、拖拽等功能进行单题诊断,以便准确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概念、性质、公式的理解程度。在复习课中,笔者利用平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多题诊断,根据诊断数据,引导小组成员进一步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课后诊断,分层落实达标
课后,教师可利用教学平台发送检测题,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学力弱的学生,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对学力强的学生,可以减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复训练的作业,适当增加拓展性作业,培养创造性;对中等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题,训练灵活性,实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真正的学习。
● 及时性评价策略
1.整体评价,营造良好学风
营造良好学风,培养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但空洞的说教效果并不好,让数据说话会更让人信服。教师可将平台对学生完成的试题的分析数据以及对应的各类图表公布,让小组之间互相比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远远胜过笼统的表扬和批评。
2.个体评价,精准查漏补缺
在作业或考试中,有的题目只有个别学生答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借助平台对学生的具体错误及时进行分析,如果是粗心导致的,则可要求小组成员互助解决,如果是基础薄弱的,教师可进行单独辅导,并将重难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
3.优法评价,激发创新能力
当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答题时,教师如果发现哪位学生有好的解题方法,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直接调出点评,或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为全班同学展示讲解,这是激发优生创造力的非常好的方式,还可以将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并展示优秀解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另外,针对一题多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多解方法的概括,上升到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层面的总结,殊途同归有利于指导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探求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 激励性调控策略
1.随机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点名提问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教师提问通常只关注部分学生,导致大部分学生长期被忽视,失去主动发言的热情。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导致数学课堂常显得枯燥乏味,而运用平台的“随机点名”功能,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抢答,激发学生思维
很多平台都有“抢答”功能,课堂上,教师可在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及时抢答,并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展示每个学生和每个小组的抢答次数,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投票表决,生成开放课堂
数学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这种课型实施精准教学时,运用数据或图示,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便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成鲜活的思维开放课堂。
● 赋能性反思策略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式,传统的教学反思一般是通过课堂观察、家庭作业和学生访谈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客观分析不足,而借助数据统计与分析,能有效帮助教师反思,为教师赋能。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查看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和详细的行为表现数据,准确了解学生个人和学生小组的深度参与学习情况,对参与不积极的学生及小组,有意识地多关注、辅导,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又如,借助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明确哪些知识点已经过关,哪些学生没有掌握好,有利于下一步采取补救措施,因材施教。再如,教师通过查看平台记录的教学轨迹,可以反思教学节奏是否紧凑;通过查看学生展示、课堂互动、讲授时间条形图,可以反思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通过查看各工具的使用频次条形图,可以反思教师使用信息工具的熟练程度和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
● 结语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潮流势不可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势在必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圆满完成教育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沆.基于粤教云ForClass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8(10):33-35.
[2]刘国钰.基于ForClass的粤教云测评诊断系统在小学云互动课堂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7(04):23-25.
作者简介:邹军,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及其评价、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云+端开展的赋能式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18622001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