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灵
[摘 要]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与组织教学。分析“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确定预期学习成果,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改良考核方式,并持续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实践证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成果导向教育;“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学习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064-03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又称能力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率先提出[1,2]。OBE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活动[3]。经过许多国家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正确方向[1]。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成为从事医学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课程本身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为实现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至关重要。“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对学生今后学好“临床检验基础”“检验医学与临床”“临床血液学检验”等专业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OBE理念探讨“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改革,以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一、“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教学现状
从OBE角度看,这门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视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这门课程授课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重视讲解知识,学生的能力培养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授课聚焦在教师想要教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的学习目标缺乏可观察的学生行为
教师设置了课程学习目标,但使用的陈述用词为“掌握”“熟悉”“了解”,无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如“解释”“获取”“设计”“批判”等。学生不清楚应该取得哪些具体的、可量化的学习成果,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平台资源缺乏
授课方式以讲授法为主,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虽可听懂知识,但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较少采用线上学习平台,课程的线上平台资源一般只有教师授课的课件,有待进一步丰富资源。
(四)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思政”元素少
授课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部分教学内容未及时更新,较少拓展最新的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知识。授课时较少融入“思政”元素,有时虽融入了“思政”元素,但是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融入的问题,本门课程在思政方面的建设需要提高。
(五)考核评价机制有待改善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考核及期末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对本门课程的参与度,而期末考核方式为试卷。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对学生的能力作出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OBE理念在教改中的应用
OBE的通用领域包括清晰明确地定义成果、设计课程、实施教学、结果凭证、决定进阶[4]。以下为应用OBE的通用领域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结合专业需求,确定预期学习成果
为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本门课程设置的学习目标如下:
1.素質教育目标
(1)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富有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3)对患者有仁爱之心、同理心,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
(1)说出常见病的定义,总结常见病的临床特点。
(2)牢记常见病的检验项目,解释其常用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3)区别相似的常见病,并归纳总结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4)概括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5)知道常见病的预后、最新研究进展。
3.能力目标
(1)可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分析临床资料。
(2)可分析检验报告结果,对常见病具有制定检验项目的能力。
(3)对常见病具有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4)教师未讲解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以学习成果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为54学时,均为理论课,选取的内容为诊断学基础与各系统常见且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的疾病,涉及疾病35种。因学时数有限,故将常见症状设置为自学部分,教师线上发布相关的微课,并设置课后的问题供学生自学完成。
(2)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5],本门课程注重深挖具有专业和特色的思政元素,提炼思政精神,如爱国情操,追求真理、勤奋钻研的精神,或者寻找本学科人文素材、经典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把无私奉献、道德信念、团结友爱等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理想信念,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6-7]。
(3)授课内容与临床检验项目紧密结合
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诊断学基础与内科学。其中,诊断学基础关于检验方面的授课内容包括血液一般检测、尿液检测、粪便检测,内科学部分的授课内容涵盖35种疾病,每一种疾病的授课内容均含有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的学习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很重要。本课程在讲解疾病的同時,也紧密联系这些检验项目,讲解这些项目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并在学习通平台上以知识拓展的方式发布常用的检验项目的相关知识,如检验项目的简介、参考区间、标本要求、临床用途等。
(4)紧跟最新研究进展,融入授课内容中
教材的知识是经典的,但是也存在更新滞后的问题。对此,教师可在课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补充,与学生分享、探讨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平台发布这些内容供学生参考学习,也丰富平台资源的建设。
2.探索教学方法
为实现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我们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向,从讲授向对话课堂转变,从结果已知向未知的课堂转变,从知识向能力课堂转变。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情景摸拟、问题链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分课堂、小组讨论等,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不单一,学生不厌倦教学模式,对本门课程保持兴趣。
(2)教学中,以PBL和CBL整合教学模式为主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频繁,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这种教学法也存在缺点,如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CBL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临床案例,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但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有限。因此,PBL与CBL结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二者也可弥补各自的不足[8]。因此二者结合的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
(3)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
线上与线下教学各有利弊,本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如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自学,对于该内容教师线上发布相关的微课,并设置课后的问题供学生自学完成,以此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课时,将一些问题通过平台发布给学生,收集学生的答案,以实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解析存在的问题。课后线上发布一些课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强化知识。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如下三种实践能力:分析临床资料、检验报告的能力;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检验项目的能力;提出初步诊断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如下教学实践。
(1)贯穿“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始终开展病例分析活动
由教师提供病例,学生分析后在学习通平台上写出初步诊断与诊断依据。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摸清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后再逐渐过渡到让学生独立书写鉴别诊断疾病的阶段以及制订检验项目的阶段。授课使用的病例需经筛选,实现逐渐过渡,逐步加深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病种到多病种,由典型到特殊。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期望逐渐提高学生分析病例、提出诊断与制订检验项目的能力。
(2)课后线上发布一些检验报告单供学生分析
分析的内容:①写出检验报告单上的异常项目;②说说每一项异常项目的可能原因;③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予怎样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分析检验报告单的能力、检验项目在疾病中的应用能力。而后,课上解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过程考核及期末考核。过程考核贯穿课程始终,不再主要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参与度,而是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着重考查学生诊断疾病的能力、分析病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章节教学后进行阶段性测验,选用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供学生分析并要求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过程考核,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查漏补缺,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期末考核虽采用试卷方式,但仍侧重于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认识到考前突击学习不再是过关或取得高分的途径,促使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学生更注重自主性、过程性学习,进而对知识掌握更扎实,思维方式与综合能力也得以提升与发展。
(四)注重反馈,持续改进
教与学活动的评价结果可促使教学持续改进,及时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避免问题堆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通过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以了解教学质量及发现教学问题,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评价上主要以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或间接证据来判断教育质量,直接证据包括直接表明学生进步的数据,间接证据包括学生对进步的感知数据[9]。另外,也可以通过同行课堂观摩与评议、任课教师自我反思等来评价教与学。
三、结语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教学突出了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着眼点的鲜明特色。实践表明,在OBE理念指导下构建“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评价导向,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量化用于反映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符合教学的科学性,从整体层面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深层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海花,尹楠.基于OBE理念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131-133.
[2]Spady,W.G.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6):18-22.
[3]王明海.成果导向教育的高职课程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68-72.
[4]王晓典,田文君,陈桂香,等.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内涵及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8):26-31.
[5]杨晓慧.关于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9(18):80-84.
[6]张一璠.高校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梳理论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38-42.
[7]张玲华,贾建芳.“课程思政”在本科内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7):611-616.
[8]马颖,李妍,刘敏,等.PBL与CBL整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332-334.
[9]余承海,凤权.成果导向教育的基础、关键与动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5):16-2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