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渊 张潞潞 金琳琳 王冠 楼晓君 钱素凤 边平达 陈锦平
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的一种含有84个氨基酸的多肽,其靶组织受体主要分布在骨、肾、小肠等器官中。PTH是体内调节血钙、血磷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其持续升高可促进骨吸收,导致骨质疏松[1]。研究发现老年女性血清PTH水平与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呈负相关[2]。另有研究表明,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可明显提高老年人血清25(OH)D 水平[3-4],但是老年女性血清 25(OH)D 水平达标后,其血清PTH水平是否会出现明显下降,目前还缺少类似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对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PTH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44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的女性患者,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2)能接受每月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60万U),且能定期回访者。排除标准:(1)患有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晚期等疾病;(2)正在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骨质疏松治疗,或服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D和碳酸钙复方制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患者年龄(83.91±3.89)岁,BMI(24.67±2.82)kg/m2,高血压 15 例(68.18%),冠心病 5例(22.73%),2型糖尿病 6例(27.27%);对照组患者年龄(83.95±3.75)岁,BMI(24.70±2.73)kg/m2,高血压16例(72.73%),冠心病 4例(18.18%),2型糖尿病5例(22.73%);两组患者年龄、BMI、有伴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者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询问每例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 BMI。
1.3 给药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坚持晒太阳的基础上于2019年1月1日肌肉注射60万U维生素D2注射液(规格:20万 U/支,批号:170612,江西赣南海欣药业有限公司),此后每月1次肌肉注射60万U,直至患者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后停用;若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清25(OH)D水平没有超过75 nmol/L,则继续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但可不晒太阳。对照组患者仅坚持晒太阳,连续观察12个月。两组患者均接受晒太阳的健康指导,未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D和碳酸钙复方制剂等药物。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每月1日6∶30~7∶30之间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2 h内离心取血清,采用日本Roche Cobas e 601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PTH(电化学发光法)水平,试剂盒均购自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采用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糖、肌酐和ALT。观察并记录试验组患者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后有无头痛、头晕、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疲乏、皮肤硬结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 25(OH)D 水平≥75 nmol/L 用时 7~15(11.6±3.1)个月。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糖、肌酐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25(OH)D、PTH、血钙、血磷、血糖、肌酐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患者血钙、血磷、血糖、肌酐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PTH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和比较
2.2 维生素D2注射液的安全性 试验组患者未见明显头痛、头晕、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疲乏、皮肤硬结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女性每月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 60万 U,其血清 25(OH)D 水平从(31.91±7.08)nmol/L 上升至(75.42±9.60)nmol/L,用时(11.6±3.1)个月,说明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在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的前提下,其血清25(OH)D水平升高比较缓慢[3],因此老年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时,既要选择较大剂量,又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疗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在接受维生素D2治疗后,其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后,血清PTH水平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维生素D的持续补充,体内维生素D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为1,25-双羟维生素D的含量逐渐增加,而1,25-双羟维生素D可反馈性抑制PTH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使PTH水平下降[5]。
尽管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血糖[6],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老年女性血糖未见明显下降,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较少有关。在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血肌酐和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不会对老年女性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只要血清25(OH)D水平不超过正常范围,老年女性每月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是安全的[5]。
综上所述,肌肉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在提高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其血清PTH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由于老年女性血清25(OH)D水平受到季节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待设计更严密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补充维生素D在降低老年女性血清PTH水平中的价值。